以人为本抓创建 抓好创建为人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海彦
近年来,甘肃省嘉峪关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他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9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首届“省级文明城市标兵”。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0亿元,地区性财政收入完成26.5亿元,年均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0元,年均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7860元,年均增长10.6%。
在创建工作中着力提高市民素质
近年来,嘉峪关市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倡导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编印了《嘉峪关市民文明礼仪手册》,通过举办公民道德知识讲座、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经典诗文诵读等主题活动,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在行动”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弥补了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通过宣传涌现出来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如义务送客的出租车司机刘朝晖、舍己救人的徐国成、敬业爱岗道德模范张永祥、王雄国、张建华和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师永红等,促进了市民公德意识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在创建工作中着力优化城市环境
嘉峪关市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原则,实施了“绿、美、净、亮”四化工程。连续实施的15个“绿化年”,大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由1999年的6.24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30.2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也提高到36.7%。投资近5亿元,相继建设了工业园区、关城文化旅游景区、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两湖一河”景观园林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投资1.2亿元,先后新建、改建了新华路、迎宾路等7条道路,总里程100公里。实施了高架线入地工程,更新了城市主干道的照明设施,构筑了一个“立体化”的亮化格局;相继建成了体育场、体育馆、大剧院、明珠气象塔等标志性建筑,给广大市民提供了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连续两年开展“城市环境百日整治”活动,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创建工作中着力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创建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是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入手,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组织实施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还为社区、村委会、中小学校配备了260台微机,丰富其文化生活;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在创建工作中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制定了《嘉峪关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计划》和《职责分工》,从抓教育、抓活动、抓阵地、抓队伍、抓制度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全市各中小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观念,大力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网上祭英烈活动、“传唱优秀童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活动。开展了“美德少年”评选、“强我国防、爱我中华”军事夏令营等活动,培养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怀,磨炼了青少年的意志,使青少年的人格更趋完善。制定了嘉峪关市《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开展净化荧屏声频、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网吧管理、净化文化市场等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全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地级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蓬勃发展,也成为了经济建设的助推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5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