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司马旺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现金流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经营与现金流管理现状,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中小企业解决现金流问题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办法,为促使企业形成良性现金流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小企业;现金流;最佳现金余额;良性现金流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13-02
  
  1 我国中小企业地位
  
  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因此,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的意义
  
  现金流是指某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比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上市等都会取得现金,形成现金流入;购买原料、支付工资、构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都需要支付现金,从而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入量如果小于现金支出量,势必会造成企业的资金短缺。对于这一问题,当然有些企业有投入资金少的缘故。但是,如果企业缺乏理财能力,在资金的使用上无度,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无济于事。
  
  3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对现金流量重视不足中小企业的目标多为销售额、利润额,企业生产、采购与销售人员对现金流量管理缺乏基本的认识。大多数企业很少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在发展过程中对良性现金流问题关注不够。
  3.2 流动资金补偿不足且财务风险加剧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存在以下弊端:一种类型认为企业就是赚钱工具、“提款机”,不注意企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再生产的投入,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另一种类型则是把所有收益都投入到再生产中,拼命扩张,但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及资金来源等又缺乏科学的筹划,对项目建设和经营中将要发生的资金质量缺乏可靠预测,因此造成大量未完工程和投产后因无流动资金而停产的项目。由于过多资金用于长期项目或利润分配,致使流动资金补偿不足,几乎全部以流动负债来维持运转,加剧财务风险。
  3.3 资金积压导致现金流停滞中小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享受折扣,往往大批量地采购材料,形成了大量经营性现金被占用,降低了存货的周转速度,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中小企业间相互拖欠较为严重,应收账款周期过长。企业支付能力严重匮乏,无力偿还应付账款,影响企业信用。
  3.4 缺乏对融资环节的有效控制中小企业融资几乎是以债务融资为主,企业对资金需要量及融资风险没有进行有效的预测,盲目认为融到的资金越多越好,使资本结构的比例严重失调,使企业陷入过度负债或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4 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依据本人经验,笔者认为加强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可重点关注以下五个关键点:
  4.1 确定最佳现金余额
  企业的现金支出分为三类:经营性大额支出、非经营性大额支出和日常零星支出。第一,经营性大额支出,指企业数额较大且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包括材料采购支出、职工薪酬支出、水电费、税费等。第二,非经营性大额支出,指企业数额较大且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包括重大的资本运作、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购置、设备技术改造利息支出、贷款偿还等内容。第三,除以上两类支出外的其他支出,都属于日常零星支出,如办公费、差旅费、职工报销的医药费、修缮费等。现金流管理就是要保证现金流量能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的需要,而又不至于现金过多压库形成浪费,其关键在于确定一个最佳现金余额。基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本人认为最佳现金余额应恰好能满足企业现金支出需要。因此,最佳现金余额=经营性大额支出+非经营性大额支出+日常零星支出的最大可能值。
  4.2 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多元化经营
  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应冷静投资,理性生产,放眼于长期生存和发展,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多元化经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主业的发展,走专业化的核心竞争力道路,从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量,规避经营风险。经常看到一些小企业赚钱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购置自己的厂房或大型设备,而往往自己的厂房或大型设备建好以后,企业也被银行债务拖垮了。所以,需要占用资金巨大、建设周期长的大型生产设备或固定资产,一定要尽量租用。这样,虽然短期内支付的租金相应多些,但能保留下足够的现金流,支撑企业良性运转。而当企业的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支付这样一笔巨款的时候,才是考虑购置自有固定资产的时机。
  4.3 最大可能的持有现金以求新的投资机会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指出,企业持有现金的三个动机之一就是投机动机。其真正含义是企业应持有足够的现金以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赢利机会。因此,持有现金、锁定收益、等待良机,应是目前中小企业现金管理的主导思想。最大可能的持有现金,应注意以下几点:
  4.3.1 不要接超过公司生产能力15%以上的大单
  有时,一个大单砸来,利润真是可观,诱惑多多。但是,要看清楚这张饼是否大的足够噎死人。一般来说,不要接超过公司生产能力15%以上的大单。如果没有资金支持的话,就有可能被噎死。当然,轻易地丢掉大单是每一个生意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把部分订单转包给可靠的同业公司,这样风险转包出去了,吃到我们嘴里的饼才能更香甜、更容易消化。
  4.3.2 员工工资尽量延期支付
  目前的工资支付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月初发本月工资式。这个方式一般国家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实行,每个月月初发放本月工资,属于提前预付工资制。②月底发本月工资式。这个方式某些国有大型企业、资金雄厚的上市公司采用,每个月月底发放本月工资,属于一天都不拖欠的类型。③每月15日发放上月1~30日工资式。这个方式,很多私营企业采用。这样,员工工资可以有半个月的延迟,这笔钱,就可以在这半个月里面投入公司运营,相当于半个月无息贷款。④每月25日发放上月1~30日工资式。这个方式类似于第三个方式,只是延迟发放的时间延长到25天,公司还有25天的无息贷款可以利用。
  从上面四种方式可以看出,对公司现金流最有好处的是第四种支付方式。员工工资的延期支付,不是鼓励拖延工资,这一点还请公司经营者遵守。
  4.3.3 员工奖金尽量按季度支付
  员工的奖金一般可以占到该员工年薪的20%~50%,这是一笔非常大的资金。吸取员工工资发放方式的优点,可以将奖金按照季度、年度来统一发放。这样,既可将这笔资金投入运营,又可避免员工频繁离职。
  4.4 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且运用好商业信用
  4.4.1 存货周转期的长短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周转速度
  缩短存货周期,企业可以运用以下策略:第一,以销定产,避免存货积压。企业应根据预计的销售量确定生产量,以避免库存商品形成积压,造成资金呆滞。第二,运用适时制对存货进行管理。适时制认为企业可以将存货控制到最低水平,甚至是零存货。它的基本原理强调:只有在使用之前才要求供应商送货;公司的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形成连续的同步运动过程。中小企业应最大可能采用适时制对存货进行管理。
  4.4.2 中小企业既要利用赊销又要尽量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以谋求生存和发展,因而如何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以缩短回收期。第一,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评估。企业应事先对客户的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决定是否提供商业信用,它对减少坏账损失以及保证款项在合理的期限内收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二,做好应收账款的记录工作。企业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应详细地记录,包括向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等,掌握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第三,将销售收现额作为销售人员业绩考核的终极指标。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应注重销售收现的比率,从源头上避免应收账款长期难以收回情况的发生。第四,定期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企业的信用政策。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如果是第一次购买我们的产品,一定要求对方先付全款,然后提货。并随时记录各个客户的付款情况,制定相应的付款条款。
  4.5 要建立健全资金付款计划制度及流程在没有提供现金折扣的商业信用中,企业应在不影响信誉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延长应付账款的支付,以缩短现金的周转期限。在没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每一笔款项的支付最早也应安排在信用期的最末日。除了第一次合作,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需要提前支付货款外,以后的合作就需要尽量把付款条款修改为,先货后款。当然,付款协议签订以后,一定要按章办事,货到30天内付款,不要一拖再拖,以免影响公司的付款信用。
  
  5 结束语
  
  现金流对于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金流的多少决定着企业应变能力的强弱。它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日渐渗透到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分析管理之中,与企业的战略规划、财务决策、运营模式紧密结合起来。中小企业管理者应经常关注企业现金流,充分考虑资金的流入流出,并做好一旦现金流出现负值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贺志东.如何做好企业现金流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谢谨.浅谈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改革[J].现代商业,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0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