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今天,你网购了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苏红

  日前,中国一本土知名研究机构发布了《2007中国网购调查》。该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网购总交易量达594亿元,和2006年312亿元的总成交额相比,增长了90.4%。其中,上海网购总额高居全国首位,达70.1亿元;上海网购消费者人均消费金额为1338元,同样居全国首位。
  网购日益红火的同时,泥沙俱下,也带来了其他一系列问题,比如商品质量问题、消费者信用安全问题等。对此,一方面,消费者不必因噎废食;另一方面,相应的政策法规制订、管理监督也要齐头并进。
  
  上海最火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上海有多少人在网上购物?日前,知名研究机构艾瑞发布了《2007中国网购调查》。该调查显示:去年我国网购总交易量达594亿元,和2006年312亿元的总成交额相比,增长了90.4%。其中,上海网购总额高居全国首位,达70.1亿元;且参加了网购的上海消费者人均消费金额为1338元,同样居于全国首位。
  上海已不是第一次获此殊荣。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网上购物消费者数量中,上海人数也是最多,为176万人。
  推动中国网购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网民数和网购人数的急剧增长;二是上网购物已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之一。
  水、电、煤气、电话的缴费问题,虽然是件小事,但总归比较麻烦,有时还要排队。现在好了,上海市政府所推出的便民工程产品之一,就是申付卡。作为一种付费通,它号称“足不储户,轻松付费”。使用该卡,上海市居民可通过付费通网站、电话、多媒体终端缴纳上海市各项公用事业费。
  毫无疑问,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网上卖家的良莠不齐,网购在某些人群中并不“流行”。经验告诉人们: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加上有些商家目光短浅、爱做一锤子买卖,致使好多人,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对网购总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超过80%的网民最关心质量问题。如果网购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都能最大程度地被规避,那么有理由相信,网购的红火必将是持久的。
  
  潜力巨大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人成了“网”中人。借助于网络,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从订购飞机票到购买帮宝适,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不久的将来,网购将和人们逛百货店、去超市、上大卖场、上便利店一样,成为日常的购物方式之一。
  目前,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虽然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6%左右。但有报告预计,按近年的年均增速和网络购物的几何式增长,最迟到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有望突破1万亿元大关。届时,网络购物市场份额,将占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
  2007年4月份,淘宝网发布的当年第1季度网购报告显示,上海网购市场达23.7亿元,2006年同期该数字为6.31亿元,同比增幅达276%,为全国网购市场扩容最快的区域市场。
  中国互联网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上半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1.62亿,其中25.5%的人有过网购经历。据一家购物网站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上半年,该网站的总成交额突破157亿元,接近2006年全年成交额(169亿元),相当于“150家沃尔玛超市门店的收入”。
  
  书籍篇
  
  尽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尽管图书馆可利用的资源也很丰富,但是拥有自己喜爱的作品,仍然是许多爱书人的习惯与梦想。
  以前,爱书人大多爱逛书店、图书博览会。为了赶到目的地、淘到自己心爱的书,即使搭乘几个小时的车,他们也无怨无悔。如今,爱书的人大可不必如此费周折,只要用鼠标轻松一点,在网上的书城里,既有55折封顶的绝版好书,也有65折封顶的新书、畅销书;从毛泽东同志情有独钟的《荣斋随笔》到桑格格的《小时候》、《于丹论语心得》、《孟宪实讲唐史》、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等,一应俱全,品种丰富。就类别而言,包括计算机类图书、外语类图书、传记类图书、工具图书、法律图书、考试参考图书、健康类图书、少儿图书等。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股市节节攀高,指数从年初的2600多点,一度涨至6000多点。一路牛市,其间固然有惊心动魄,但是很多人毕竟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更有为数不少的人借此机会让自己的财富翻了几番。上海滩上,从来不乏暴富的神话,财富高手多于过江之鲫,还有大量的民间高手多闲野。有关股市、基金的操作“秘籍”,一时间如雨后春笋,摆满了各大书店的相关书架。网上的财经书籍也全面开花,让卖方数钱数到手软。
  上海的市民,或许是全中国理财意识最强的群体之一。受访者小容,是上海南京路置地广场某品牌男装柜台的售货员。她称自己作为股民还算比较成功,“去年还是多多少少有些收获的”。她熟练地说出CPI这个词,犹如谈论起自家弄堂里的生活琐事一样。小容说自己炒股,一是靠自己在股市4、5年的跌打滚爬经验,二是靠“充电”,也就是下班后多翻翻相关的理财报纸。后来,她所在柜台的一个小姑娘说网上可购买与股市相关的书,而且还打折,很实惠。她怀着试试看的心理,结果从网上购买的《初入股市炒股大全》、《明明白白“炒”基金》2折起,任意价格均免费配送。
  
  服装篇
  
  去年下半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网上购物者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从职业分布来看,除了学生以外,大部分属于工商、医疗、教育等行业的人员,公司职员占到了35.5%。从学历上看,基本为大专和本科以上学历。
  为此,网上商城应加强25-35岁年龄之间市场的开发。女性对网上支付产品的关注和特殊需求,网上商城也要重点给予关注。
  在网上购买衣服的,多为年轻人。一是由于年轻人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二是出于跟风心理。周围的人都是老网购了,怎么还好意思自甘落后?
  网上买衣服,质量最难把握。曾有不少网友发帖子,讲述自己网上买衣服的“闹心”经历,也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图上的,明明美轮美奂;到手后,才发现“老母鸡变鸭”―――不是尺寸不合适,就是有色差,要不就是面料粗糙。虽然价格比较便宜,可是加上快递费后,也就不那么便宜了。即使商家愿意退换,但手续比较繁琐,让人有种受欺骗后的疲惫。
  不过现在有支付宝,就不用太担心,因为是货到后才确认付款的。
  根据解放网去年的一项调查,在买衣服的网站中,人们更认同易趣网、淘宝网。
  案例受访者夏小姐,她离开江西老家到上海工作已经5年多了,上海的时尚氛围让她如鱼得水。她所在的一家外资公司待遇较好,每月薪水接近万元。夏小姐一向爱扮靓,对shopping也颇在行。前两年,她和小姐妹们也曾去购物天堂―――香港扫货,还有一次去东京银座逛街。当然,斩获了不少心仪的衣服,但也是用钱如流水。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境外购物的中国居民,觉得手中的钱更经花了。但是,受航空燃油附加费上调等诸多因素影响,机票的价格还是贵了。总之,去境外购物的成本并没有降低。
  今年初,夏小姐浏览到日本一家著名邮购网站。该网站承诺由日本直送、独一无二、可退换。是啊,还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此外,在国外的邮购网站上看到喜欢的款式,再到国内网上购买相同款式的衣服,更是个省钱的好方法。看来,夏小姐的shopping功夫日益炉火纯青。
  
  最关注支付安全
  
  由于网购是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的交易,支付方式的安全问题,是70%网上消费者最关注的事情。绝大多数网民,还没有足够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登录互联网的过程中,没有使用防火墙等防护手段;有些用户甚至会回复那些垃圾钓鱼电子邮件;另有网民表示总是会点击那些不明网页链接;还有网民表示,他们所有的网络密码都是相同的。据路透社去年的统计,在所有的诈骗中,6%来自于网络购物,3%来自于银行和信用卡诈骗。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人士表示,用户在安全防范上应采取的最基本措施,就是不要透露自己的银行账户和信用卡信息。
  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结算业务只能由银行来进行。金融结算企业的介入,为网购提供了一定的信用保障。2007年上半年,中国邮政和支付宝合作推出的“网汇e”(邮政网上支付汇款)业务已经扩展到全国3万多个邮政汇兑联网网点。而支付宝与建设银行推出的支付宝龙卡,半年发卡量超50万张。
  在关于消费者选择什么样的支付方式的调查中,43%的人群选择网上银行,其次是银行汇款和邮汇,它们各占16%和14%。现金支付的方式所占比例虽然只有10%左右,但是,一些相对求稳妥的人群都选择此方式,即货到交钱。受访者安老师认为,这种方式较安全,最起码是眼见为实。
  中科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世界》杂志联合发布的《2007中国消费者网上支付应用调查报告》显示,安全、便捷支付成为当前网上支付市场主要需求点,6成网上购物者首选网上支付。
  报告研究者对网上支付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融合支付和交易,打消用户安全顾虑,其次,在持续推动安全控制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央行要规范虚拟货币的政策制订与管理细则,逐步满足网络消费者对网上银行服务的安全、便捷等方面的需求。
  
  网购新特点
  
   1、向日用品倾斜
  相关的资料表明,最初的网购主要集中在个性化商品、电子数码、工艺装饰等商品上。然而,自2007年以来,服装鞋类等日常生活用品渐呈上升的势头。目前在网上,还出现了药品“商铺”。据相关的购物网站统计,日常生活用品销售比重已经超过全网成交额的20%。自2006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上半年,日常生活用品销售已经持续6个季度快速增长。
  受访者小胡日前在金桥瑞仕花园买了一套房子。为了这套房子,不仅父母把动迁费全部献出,小胡还搭上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并且贷款20万元,另外还申请了10万元装修贷款。如何用好装修费,可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买装修材料不仅是个技术活,最好在行;更是个体力活,为了货比三家不吃亏,还需要东奔西跑。
  小胡咨询了不少有过家庭装修经历的人,权衡再三,决定在阿里巴巴上先浏览一下建材商讯。该网站上,对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热卖品、批发市场、生产基地有着详细明了的介绍,并且确保质量、明码标价;若因质量等问题,可退换。如此浏览之后,小胡心中有底了,装饰材料的事基本搞定。
  2、老龄网民、农村网民增多
  相关调查表明,网购人群的年龄分布和地域分布都在扩散。在子女、同事的影响下,原来年纪较大的消费者也开始选择网购,他们的购物习惯也在改变网上商品的销量排名。
  一般来说,网购的卖方是在网上经营,因无需缴纳房租或水电费等,物品价格相应地就会便宜。在子女的带动下,一些一向会持家的中老年朋友,尝到了网购的实惠后,犹如钱钟书所调侃的“老房子失了火”,一发而不可收拾。
  去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关于农村互联网宏观发展状况的全面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3741万人,在7.37亿农村居民中,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而同期我国城镇网民规模达到1.2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21.6%。但2006年底,农村网民规模仅为2310万,互联网普及率为3.1%。这表明,农村的网民规模虽不能与城镇的相提并论,但同比在不断扩大。
  3、一些购物网站,也成为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游戏网站之后的著名网站
  受访的网民中,其中90%以上知道“淘宝”,80%以上知道“易趣”;有60%以上的知道“拍拍”、“当当”和“卓越”等网购的网站。
  4、著名品牌在网上开辟“第二战场”
  本次调查发现,上千家著名品牌,如宝洁、摩托罗拉,还有李宁、美特斯邦威等,纷纷在网上设店,拓宽销售渠道。就连北京同仁堂、嘉兴三珍斋等老字号也与时俱进,相继登上了购物网站。对此,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业内人士解释道:基于网络的信息透明化、网络的面向大众化,使得企业的市场趋于扩大,也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透明,更拉近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距离。这在客观上可促使商家更注重提升企业的实力,并在商品质量上下工夫。
  5、网络购物在全国消费品销售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攀升
  2002年,全国网购总额占全国消费品销售总额0.04%。2006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0.41%,增长了9倍。而在2007年上半年,这一比重更是快速增加到0.6%。
  
  网购潜规则
  
  在网络交易平台上,一般的交易流程是:申请卖家账户、进货、拍照、上传商品信息、缴纳商品登录费、回复买家留言、邮件确认交易、收款、发货、缴纳交易服务费。在这一单交易的完整过程中,并没有缴纳税款的环节。而网站通常只是提醒商家应按照国家的税收规定,向相关部门缴纳税款。
  网上店铺与传统的实体店铺相比,虽然销售模式不同,其实质都是发生了交易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凡是发生交易行为的,就应当向国家缴纳税款。
  交易主体分为两种---商家和个人。商家想偷税漏税,比较难。拿淘宝网来举例,企业用户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和验证后,方有资格入驻淘宝商城。公司的银行账号是和支付网账号捆绑在一起的,工商税务部门随时可监测到交易情况。但是个人交易就不好控制了。我国还没有专门管理网上交易的纳税方法,对网上交易尤其是个人网上交易,在纳税上存在着监管真空,主要靠个人自觉。2007年3月商务部公布《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要求交易各方都应将自身与交易有关的真实信息告知对方,如营业执照和特殊业务许可证照的有关信息。然而,个人在网上开店注册时,如果注册个人类型账户,通常并不要求提供营业执照等信息。
  于是,由于买卖双方税收意识的淡薄等原因,网络购物"不开发票,不上税",几乎成为一种潜规则。如此,网购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上的纠纷,消费者因没有发票,就很难追究经营者的责任。
  一家经营婴儿用品的网上店铺,半年销售额超过280万元,却没有缴过一分钱的税。这起被称为"网上交易偷税第一案"的案件,去年7月终于在沪宣判,被告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6万元。这也给猪八戒啃猪蹄――不知脚(觉)的人,敲响了警钟。(来源:《上海金融报》2008年1月29日 编辑/王雷)
  
  链接
  危险品网上交易存在监管真空
  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3名大学生铊中毒一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投毒者所用的硝酸铊系网上购买,消息一经披露,更引发轩然大波。警方调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严格管制的危险化学品铊,在网上却可以像买大白菜一样随意购买。
  多家网站上均发布能够供应金属铊及包括硝酸铊在内的各种化合物的信息,供货商多为各种商贸有限公司。只要把钱汇到指定的账号,经销商就会派人送货上门。
  而根据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个人不得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的剧毒化学品;而单位要购买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凭本单位出具的证明向公安部门申请领取准购证,凭准购证购买。
  北京市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安进表示,应防止互联网成为违禁品和危险化学品交易泛滥的平台,管理部门应制订行业规章,对监管、交易等权利义务进行规范。网络服务商也应承担起相应义务,对于类似的交易,应做到在交易行为发生前确认买卖双方身份的真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3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