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钰

  摘要:高职院校如何与时俱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建人才培养独特模式,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职业人才,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从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旨在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创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名校强校。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257-03
  
  高职院校如何与时俱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独特模式,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职业人才,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是学院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准确领会高等职业教育内涵,是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前提保证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门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方向上面向职业岗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普通教育;在教育性质上属于专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技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以“学术目的为主”的学科性普通高等教育并列,而且贯穿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三级教育之中,并非低层次、低水平的技术培训,只有正确地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虽都具有职业教育的共性,但二者又存在较大的差别。其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所掌握的理论的含量和水平。在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高等职业教育比中等职业教育要高一个层次;在掌握的实践技术和综合职业技能方面,高职人才能够将研究人员的设计意图或工艺思想进行“解码”,应用到具体技术技能操作的实践中去,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在面临复杂工作系统的突发事件时,有更强的分析、处理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渐进性动态发展特征,其一,从教育层次上看,它特指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其二,从专业设置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需求涉及管理、经营、服务等诸多行业。其三,由终结性教育转向开放性教育,随着学习终身化观念的普及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已经延伸到高职本科和在职研究生层次。
  二、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创建人才培养全新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育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高职实践教学是基于理论教学,又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环节,是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既包括学院办学实践、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也包括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知实践、岗位技能的实训、高级技术或经营管理的研究型实践。高职实践教学是一手牵着理论教学,一手牵着学生就业的“巨人”。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办学是否有特色,有竞争力,学生是否能“好就业、就好业、业好就”,均集中体现在实践教学效果方面。
  (一)树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式实践教学观念,科学地、系统地开发锻炼学生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迈向职场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学有所用,学了能用,学了会用、学有所长。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紧密结合生产服务、经营管理实践,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引导他们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知识,才能达到这一培养模式的目的。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学习规律、认知规律,科学安排理论课程、实训课程和实践项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关联课程的前后教学衔接,注重校内学习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注重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及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帮助引导学生迈向自己理想职业目标。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教学团队以学生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为核心,联手施教,持续培育。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力避普通高校教学方式,即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割裂,任课教师“老死不相往来”的“飞机播种式”育人旧习。教书育人是一种复杂的工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个体差异性,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人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是来自各个方面的,是复杂的聚合产物,假如教师“老死不相往来” 相互不沟通自己讲授后学生的接受情况及学习效果,不了解学生能力是增强还是停滞不前,那么这种教学育人方式是可怕的,犹如飞机播种,种子是否落地生根发芽成长,只能听天由命。
  (二)积极开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联手育人
  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校企合作即职业学院与企业、行业协会密切联系,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经济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有效地调动企业参与办学、各自发挥优势共同育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理论,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经营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能得到专业技术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的实际指导,亲身体验各工种、岗位工作;通过劳动实践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科学实践经验,培养动手、动脑的主动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学生就会成为生产经营一线的管理、技术骨干,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龙头企业,运行稳定,客户评价较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供观摩教学,让学生获得直观岗位职业感受;二是在不涉及商业秘密原则下,接受学生社会实践调研,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可能;三是为学生提供课程实习、岗位实训、专业实践机会,协助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四是校企共建育人体系,共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实践方案等;五是“订单式”委托培养,分享人才资源,优先选聘合适毕业生就业;分享院校科研成果,改进生产服务,改善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益。
  在实践教学中,学院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首先听取用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种方式征求企事业管理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对教学计划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培养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先决条件。其次,主动扩大与企业的联系,签订《人才委托培养协议》,让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加大学生在企业的实训实践课时,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让企业说了算,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制订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计划制订的方针应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的宽度和动手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实训细节,让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掌握操作技能和综合管理技能,使学生在生产管理第一线通过观看、操作,从失误中找出差距,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

  此外,大力发展和学院开设专业有关联的校办企业,增强学院的办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校办企业从学院中也得到了人才的补充和智力的支持,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反哺于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三)把握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学生的职业能力来自于实践。高职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应进行以下七方面改革创新:
  1.定位于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情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在总教学时数中占有1/3以上甚至高达1/2。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践,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教学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始终秉持“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育人使命,在实践教学方面,外全方位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以上岗、上梯阶为竞争策略,培养学生成为受社会欢迎、有社会责任担当的高级职业人员。
  2.实行灵活机动的弹性学制实践学分。加大实践环节比例,在政策上进行保障和引导,对于技能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自行安排实践活动,在规定的学期内和校内外定点教学实践基地完成规定实践项目的学时和学分。通过此举,对实训进行必要补充,切实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比如,在学习《前厅与客房管理》这门课时,实践教学除了实训课以外,还设计出前厅礼宾服务、接待服务、商务服务、住客服务、房间整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设备用品管理8个弹性实践模块,设定为1学分,让学生在利用周末时间完成40学时的实践,大大辅助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的不足,效果非常好。
  3.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大胆探索“组团式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高考后从报考专业方向那时起就基本规划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或事业方向,只不过因人而异有一时冲动的,有盲目的,有模糊的,也有非常清晰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或事业规划。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或事业规划更加清晰了,开始憧憬自己美好未来,显示出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处于对知识、技能的“饥饿状态”。学院和教师此时此刻就应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笔者认为,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大一应是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全面了解专业体系和树立正确职业理念阶段,大二是能力训练阶段,大三是目标岗位实践和就业上岗阶段。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就应该根据这一特点来安排,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事业追求为核心的组团式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该在大一、大二第一学期解决基础,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组团式培养分流”,犹如高二文科、理科生分流,但分流不拆班,这是真正意义上职业人才培养的开始。以酒店专业为例,三年大学毕业后,同一个班的毕业生绝不可能干酒店同一部门、同一岗位。因此,大二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将学生按照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组团为前厅组、客房组、物业组、中餐组、西餐组、酒吧茶艺组、烹饪组、康乐组、市场营销组、人力资源管理组、行政文秘组、财务会计组、综合管理组等,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职业规划可以选择1~3个团组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这样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大二开始有重点学习,瞄准目标职业岗位进行职业化训练,大三最后一个学期进入目标岗位实习实践,学生的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就会显现出明显的优势,三亚理工的人才品牌优势就会彰显,职业名校强校目标就可实现。
  4.研发学院自己的实践教材。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高等职业院校通用的教材中部分内容已经老化,学生通过教材已不能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无形中削弱了教学效果。因此,学院要坚持以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从对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开发教材,编制适合本校本专业的教材。教材既包括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所需的态度、知识、技术、能力等,还包括完成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的实验、实习、实践环节等,它可以是文字性的书本,也可以是运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新型教学媒体。这种独具特色的教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方便直观、形式多样、模拟性强、真实感强,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5.鼓励“五证离校制”。即高职大学生既取得学历证书――毕业证书,也取得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四六级或公共等级)、计算机等级证、驾驶证。学生毕业时具备“一广三强”特点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有相当熟练的某种技艺或技能,并得到社会上同行业的考核认可,走出校门就能立即上岗。
  6.建立学院三级实习实践体系和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三级实习实践体系是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由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复杂性、前瞻性,在教学比重中所占比例很大,因此,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象,建立起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特色。三级管理体系为:
  第一级为院级。主要承担职业人才能力分析和培养模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调整,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设计、运行、监督,校内外试验、实训、实习、实践基地建立和协调等管理事项。负责校企合作和校办实验教学基地型企业,统筹院级学生创业公司管理。院级实践教学资源可以开放、可以让各分院、系部共享,以发挥资源效益最大化。
  第二级为系级。根据院级实践教学目标、计划、任务,具体负责系部实践教学设计、运行、监督。
  第三级为专业课程级。根据一、二级实践教学安排,分解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发、研讨、设计新的实践项目。
  7.建立专兼职教师共存的职业化教学团队,改变一门课程一名教师教到底的传统教法。人有所长,尺有所短。高职课程有些教学单元,所需理论知识的深度并不亚于本科甚至硕士研究生教育,有些教学单元实践性非常强,假如一个教师教到底,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高职课程负责人以专职教师为主保持相对稳定,教学团队的组建可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优聘各方面“学高、技高”的人员参与教学,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确有专长的技师、高级技师、研究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亦或从事某些模块教学,此举既能整合优势师资弥补校内教师不足降低教学成本,还可打造出系列“精品课”,对职业人才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