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投入产出关联分析的中国主导产业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珊珊

  摘要: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是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如何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将影响力和感应系数都大于1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它们有强辐射和强制约的双重性质,将直接决定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主导产业,产业关联,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中图分类号:F2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0-0018-03
  
  1.主导产业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根据他的阐述,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业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一般认为,需求收入弹性与技术密集度是选择主导产业的基本前提条件,产业的带动效应是选择主导产业最重要的标准。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对一产业结构系统的引导功能是通过带头作用实现的,而带头作用的实现则依赖于直接与间接关联效应,因此,“较强的关联与扩散效应”成为主导产业的最主要选择基准。
  
  2.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通过产业间的联系方式,必然要影响到或受影响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这就是波及。这里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做产业影响力;把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做该产业的感应度。在进行经济主导产业研究时,主要是利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分析和反映产业关联强度,确定地区主导产业。
  2.1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2002年,国内的投入产出表将全国的国民经济划分为42个部门,由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公式,我们计算出了各个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由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力系数最大的为产业编号19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部门,影响力系数为1.395393;第二,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部门,影响力系数为1.284621;第三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部门,影响力系数为1.26078;第四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部门,影响力系数为1.25827。前13位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15,对其他产业的波及影响程度远超过全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并且2002年我国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有21个部门,远多于2000年的9个部门,1997年的8个部门,且这21个产业部门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尤其以制造业居多。
  2.2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提供的全部投入量。感应度系数一般用符号表示,计算公式为:
  表示第i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等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当时,表示第i 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低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感应度系数越大,第i 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越大。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某一个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与依赖程度,从一定角度,反映了某一产业部门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证整个产业结构升级所起的作用的大小。
  根据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我们计算出了2002年国内的投入产出表中各个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由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应度系数最大的为产业编号3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部门,感应度系数为2.153738,其次为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感应度系数为2.140346。前五位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45,他们所产生的感应程度远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超过全社会平均水平。并且2002年我国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有19个部门,远多于2000年的8个部门,1997年的9个部门和1995年的7个部门,且这19个产业部门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原材料、能源和运输部门等基础产业和传统的加工制造业部门,其产品大多具有中间产品的性质,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金属矿采选业这两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达到2.14以上,多于社会平均值的2倍。
  
  3. 主导产业的确定分析
  
  如果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均较大, 那就表明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且位居前十位的有产业部门具有强辐射和强制约的双重性质,应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点产业,它们的发展将直接决定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分析,可以认为制造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值和感应度系数值大多大于社会平均水平,并且呈上升趋势。如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它们的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均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应重点扶持。
  
  参考文献:
  [1]董承章.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江小涓.世纪之交的工业结构升级[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4]刘起运.宏观经济数理分析方法与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郭克莎.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3,(2)
  [6]江世银,李长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J].理论前沿,2003,(12)
  [7]蒋燕,胡日东.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11).
  [8]李永.我国目前产业关联结构效果的实证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3).
  [9]王秋红,陈幼明.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地区主导产业选择[J].商业时代,2006,(30).
  [10]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J].统计研究,200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3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