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审计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岑
提要本文首先分析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状况,重点探讨“任务驱动法”在审计实务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最后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启示,认为任务驱动法是在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中摸索出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审计实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审计实务》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就其实际应用性方面看,该课程综合性强,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审计理论教学必须联系审计实际突出其社会实践性。现行审计课教学中基本上局限于审计理论的讲解,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举例也往往是停留在审计的细枝末节上,简单介绍审计人员通过实施了哪些必要的审计程序、收集到哪些审计证据,教学手段单一,审计实践操作难以实施。大多数学生觉得抽象难以理解,即使少部分人理解了也不知道如何运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能力未能得到提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快、更容易、更轻松地学好这门课程。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简介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实践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通过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解决问题。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体现了“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避免了在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相互矛盾,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训练学生职业态度,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其课程设计的主要结构是:提出任务――分析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在《审计实务》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掌握了审计的基本方法、会计、税收法律等基础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学生已掌握的以上知识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过程。教师可将审计实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划分成便于学生学习的单项操作、综合训练等审计任务,每类任务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为便于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开放的空间。完成审计任务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对审计项目的认识缺少直观印象的特点。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审计实训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首先,提出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特点和审计实践过程中审计的实际要求提出基本的审计任务。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本课程、本阶段、本单元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在学习货币资金审计的时候,可以专门给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审计任务,如现金实有数的审计,现金收支合法性及现金会计核算合规性的审计、银行未达账项的审计等任务。不仅知识要求浅显,同时也综合了财务会计的知识。
其次,分析任务。提出任务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对一些常识性、基础性的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对一些具体的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新任务、新知识点,教师应设计问题进行引导,由学生自行提出。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在学生最初还没有适应这种的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如确定现金实有数的审计时学生一致认为应当盘点现金,但如何盘点现金、如何完成盘点记录、如何将盘点的结果用于证明报表的披露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设计出解决方案。例如,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相关的盘点表等审计记录。
第三,完成任务。当以上解决方案完成后,学生需围绕方案展开学习,进行尝试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建构。如,根据《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中所学习的现金盘点表的填制、登记盘点过程获取的现金实有数是否可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完成审计的任务还缺少哪些因素和条件,这些因素和条件从哪里获得。为达到审计目的如何改进已学习过的现金盘点表,通过不断提出各个分步的任务,教师不断地根据学生的探索进展提出进一步的任务并将审计实际工作过程通过任务形式再现给学生并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此时,教师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实际工作中的《现金审计工作底稿》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同时,提供完整的会计账套由学生进行综合操作训练。
第四,评价结果。根据审计实务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真正得到提高,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应该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的内容可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评价的目的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工作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启示
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通过以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应用,一方面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要认真备课设计丰富的课堂环节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熟悉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流程和审计实务,并对财会专业乃至相关课程有系统的掌握。能够根据收集的审计案例设计成可供学生学习训练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该“任务”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判断,从而掌握具体的审计方法。当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审计实务》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企业账证表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等相关资料的设计花费教师的大量精力;其次、要求学生前期的相关课程要学好;再次,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通过学生提交的审计报告和平时的表现来评定成绩。教师应尽可能地克服主观因素影响并结合理论方面的卷面考核成绩。理论联系实践,给学生更公平的成绩。同时,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同时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例如模拟实训法、专家引进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
总之,目标任务驱动法是在《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中摸索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相信未来目标任务驱动法会在《审计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取得更大进展。
(作者单位: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丽霞.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的探讨.科技资讯,2009.10.
[2]张优勤.项目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中的应用.职业教育研究,2009.4.
[3]闫红玉.审计实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8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