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季 翔
提要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高职院校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本文根据“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与标准,论述作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进一步论述了如何从加强教师培训、引进社会人才、“产学研”相结合角度来加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建设。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以及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改变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一、什么是“双师型”教师
目前,对于高职教师的培养以“双师型”为目标几乎已达成共识,但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研究者们的看法和表述不一。综合起来以下六种“双师型”的观点:
1、“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
2、“双能(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
3、“叠加”说,与以上两种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相比,此观点比较折衷,也比较普遍,它强调的是“双证+双能”。
4、“双职称”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
5、“双层次”说,认为所谓职业院校教师就是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院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
6、“特定”说,该界定没有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给出具体的操作定义,只是指出“双师型”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这一特定的情况就是当前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背景,“双师”的提法就不再有意义,因为普通教育同样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由于对“双师型”内涵把握的不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师范院校及研究者等分别提出了行政标准、院校标准及学者标准。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双师型”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开创性的组织教学能力。如何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组织丰富的和开创性的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师所必需的教学组织能力。首先,高教教师应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其次,要能对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钻研的基础上,准确、熟练地把握教材整体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再次,研究和探讨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衔接与应用关系;最后,根据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所授知识的容量。
2、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是互相分开备课的,而且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偏重于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技能不懂或知之甚少,缺乏实际经验;实训教师则偏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忽视对理论的研究。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对高职教师的教学尤其重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
3、开拓创新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学生紧紧围绕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教材为中心,成绩考核常常也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为主。因此,学生只要作好笔记、背好笔记,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成绩,甚至有些学生平时不学习,到了期末突击背诵笔记或复习资料,就可以顺利通过了。这从客观上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养成了学习的惰性和思维定势,缺乏创新能力。高职教师应具备开拓创新能力,各方面的吸纳与扩展知识,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4、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即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培养社会经济发展中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向大众化迈进的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1、需求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就是“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由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教师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校园从事职教工作,少有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有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谈不上。而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由于职业教育待遇低等原因,不愿意到高职院校去工作,因而造成职业教育岗位短缺。
2、层次问题。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知识也在快速地更新,这就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近年来的扩招及一些高职院校本身是由中专学校升级而来,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各种学历或结构的教师都存在。而由于高职院校存在招生及发展的生存危机,加上资金紧缺等原因,忽略了教师知识的更新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及教学质量不高,很难培养造就“双师型”师资人才。
3、职称评定门槛。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只认可与本行业相对应的职称证书(即助教\讲师\教授等),而对专业职称(工程师\会计师等)并不认可,也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对其教师人员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造成高职教师处在教学(理论、技能)、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有限,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注重,更谈不上有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这对“双师型”师资人才的培养相当不利。
四、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1、加强自身现有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工作。高校应做好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工作,可采取以下途径:(1)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参加高职教师专门培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3)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职业学校的产学研结合,主要是侧重将教学、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上。高职教育要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2、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因此,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不单可以弥补高职师资不足,而且可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且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和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
[4]刘国良.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8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