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芳 赵学彬

  提要 盈余管理是与投资者保护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是会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总结盈余管理的研究情况,对盈余管理的动机、方式、计量等方面进行介绍与评论。
  关键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资本市场使资本从资金富余者快捷地流向需要资金的生产性投资者,即能提供资金最高回报的企业,既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同时资本得到最大化增值,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市场中存在着众多的资金需求者,资金富余者如何分辨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者成为一个问题,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盈利能力较差的生产性投资者也期盼获得资金,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些生产者可以通过某种操作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以获得资金,从而产生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做一些概括性的总结。盈余管理是有目的地干预财务报表对外报告的过程,以达到私人目的而进行的对盈余的披露管理。Healy and Wahlen(1999)定义盈余管理是管理层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或通过规划交易改变财务报告,旨在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从而影响其决策和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二、盈余管理动机
  
  已有盈余管理文献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得出了具有相当证明力的证据。总体上,研究结论表明,公司管理层为了避免亏损、提高管理者报酬、降低违背贷款合同的可能性、避免退市、避免监管部门干预、影响股票市场对公司的理解、少交税,等等。
  从本质上来说,盈余管理行为是一种有害行为,它使得投资者无法区分优秀企业与盈利差的企业,从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监管部门的研究热点。
  
  三、盈余管理方式
  
  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必定采用一定的盈余管理方式才能达到目的。学者们对盈余管理方式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经验证据。盈余管理的方式:
  
  (一)利润“大洗澡”。即如果亏损已成事实,那么管理者将倾向于报出更大的亏损额。因为此时亏损多少已经不重要,不如多确认点应计提的损失,为以后的经营甩掉包袱。
  
  (二)调低利润。具体方法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减值的计提,以少缴纳税款或避免监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微软公司通过调低利润来避免《反垄断法》的起诉。
  
  (三)调高利润。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盈余管理方式,包括提高管理者薪酬、避免亏损、避免违背贷款合同等多种情况都会看到这种方式的痕迹。
  
  (四)利润平滑。经济学假设人是厌恶风险的,人们不希望看到波动剧烈的经营业绩,因此利润平滑企业的股票将比利润波动企业的股票更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在国外,这一方式的盈余管理更为普遍。
  
  四、盈余管理的测度
  
  盈余管理行为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如何来测度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是一个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主要提出了三种估计盈余管理程度的方法: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和盈余频率分布模型。现介绍如下:
  
  (一)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此模型将应计利润分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和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分析盈余管理的困难在于其不可直接观测和计量,应计利润分离模型主要通过估计操控性应计利润来检验选定样本在统计意义上是否存在盈余管理。Kaplan指出,应计利润随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一个适当的模型应能从总应计利润中分离出由外生经济环境决定的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其余的部分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并以此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在实证中应用非常广泛,通常将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看作总应计利润的数学期望,总应计利润与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差额作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应计利润分离模型能估计出单个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但是它要求用大量没有进行盈余管理公司的数据来估计某一具体公司的正常应计利润,这种估计的主观性太强,可靠性值得怀疑。
  
  (二)特定应计利润模型。这种方法通常用来研究某些特定行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如银行业中的贷款损失准备、保险公司的索赔准备,因此能够有效识别是否存在了盈余管理行为。由于特定应计利润法是针对具体行业中的某一具体应计项目,因此区分操控性和非操控性部分所依据的假设更切合实际。其优点是,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比较容易得到,因为研究者可依据会计准则来判断,在不存在盈余管理的情况下,哪些会计项目应该得到如何的反映,能得到准确的证据。但具体的应计利润研究往往局限于小样本或具体行业,增加了应用的难度。
  
  (三)盈余频率分布模型。以上两种方法研究了单个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而盈余分布模型揭示了盈余管理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这种方法集中于研究管理后盈余分布的特征,而不需要将盈余分为操控性和非操控性两部分。假设在无盈余管理时,企业盈余服从混合正态分布,而且密度函数是光滑的;而当某一阀值处存在盈余管理时,在盈余分布直方图中阀值左(右)侧相邻间隔内的观察数会出现不寻常的低值,右(左)边相邻间隔内的观察数会出现不寻常的高值,从而造成在阀值处密度函数不光滑或不连续,因此判断阀值处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便转化为判断阀值处盈余分布函数的光滑与否。盈余频率分布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识别短期内为了某一目标盈余数字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没有去衡量单个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而是考察具有相同经济背景公司的总体结果,通过使用大量样本数据来检验盈余的分布特征。
  关于盈余管理的测度问题,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各种实证研究结果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尚未找到一个完善的计量盈余管理的方法,实践中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各有取舍。
  
  五、结束语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盈余管理的研究情况,对盈余管理的动机、方式、计量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评议。盈余管理对经济存在负面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了解其动机、方式,对于监管部门制定市场规则以杜绝盈余管理、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9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