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雪乔

  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聚焦的热点问题之一。2003年我国加入了WTO组织以来,我国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这导致了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和是否应该调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被人们所关注。这也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国际地位的进一步上升,人民币汇率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及其内外均衡的重要性日渐增强。
  一、 我国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
  1994年以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之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人民币汇率由国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到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和发展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为提高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我国的汇率体制由单一汇率制发展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制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制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的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当时,外汇市场在以外汇留成制为基础下积极发展,促进了我国企业出口创汇、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支平衡以及对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发展,官方汇率制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这样的人民币双轨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多种汇率并存,必然造成外汇市场秩序混乱,难以规范化,助长投机;另一方面,双轨制下产生的外汇黑市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及人民币的信誉。由此,外汇体制改革的迫切性日益突出。
  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要求,“改革外汇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在1993年12月正式颁布,其中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取消外汇留成制,实行结售汇制度;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及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其后,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在1994年1月1日正式并轨。企业和个人按相关规定向商业银行进行外汇买卖,商业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由此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市场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实践证明,这一汇率制度符合当时我国国情,为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维护地区乃至世界金融、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在平稳中上升,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信心由此不断增强。但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为防止危机加速蔓延,帮助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维持稳定,我国主动采取应对措施,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近年来,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加之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金融领域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外汇市场建设逐步完善,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都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由于过度依赖出口和外资引进,我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双顺差过于严重,国际收支失衡进一步加剧。2005年6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7110亿美元。此后对外贸易顺差有增无减,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2005年7月21日我国出台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政策,通过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以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二、影响汇率的因素
  (一)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据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产品的需求扩张,继而扩大对外汇的需求,推动本币贬值。而支出的增长意味着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出口增加外汇供给。所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引起本币升值。由此看来,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影响是复杂的。一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则主观评价相对就高,该国货币坚挺。
  (二)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
  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关于国际收支对汇率的作用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葛逊就做出了详细的阐述,之后,资产组合说也有所提及。所谓国际收支,简单的说,就是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以及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反之亦然。
  (三)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
  在纸币制度下,汇率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所决定的。按照购买力评价说,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货币汇率。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反之,就趋于升值。
  (四)利率水平的差异
  所有货币学派的理论对利率在汇率波动中的作用都有论及。但是阐述的最为明确的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利率评价说。该理论从中短期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汇率的变动。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温和的通货膨胀下,较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同时抑制国内需求,进口减少,使得本币升高。但在严重通货膨胀下,利率就与汇率成负相关的关系。
  (五)人们的心理预期
  这一因素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的货币和汇率政策、突发事件、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员的言论等。这些因素之间也会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
  (张雪乔,甘肃兰州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6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