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凤卧溪小流域综合治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晓瑜 胡克银

  一、前言
  
  凤卧溪小流域位于平阳县西北部,为鳌江流域左岸主要支流之一,集雨面积52.23km2。现状由于该流域内水利基础薄弱,水利设施少,无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每遇台风暴雨就会形成洪涝灾害。
  凤卧溪小流域地处浙南沿海,夏秋期间台风暴雨频繁。由于没有防洪规划指导,无秩序采砂及人为侵占溪滩,设置阻水建筑物,对行洪排水产生一定影响。其平原部分属易旱易涝地区,其中流域下游金山蝉至水头出口一带地势较低,洪涝灾害尤为严重,每遇台风暴雨,山洪暴发,水流汇集迅速,出口处水流又受鳌江潮水顶托,该区内一片汪洋,损失惨重。
  随着小流域内经济日益发展,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日趋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流域内抗灾减灾的能力,对凤卧溪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已是迫在眉捷。
  
  二、气象、水文
  
  平阳县凤卧溪小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该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7.9℃,极高气温37.7℃,极低气温5℃。多年平均降水量2100mm,但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一年有两个雨季和两个旱季。第一个雨季是3月至6月,其中3、4月为春雨,5、6月为梅雨,分别占年降雨量的16%和26%。第二个雨季是8月中旬至9月底,主要是极峰南移和台风活动使降水量明显增加,占全年29%。7月至8月上旬和10月至翌年2月是两个相对旱季,降水量占垒年29%左右。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1516mm,多年平均蒸发量900mm。
  流域洪水主要由梅雨和台风雨造成,台风暴雨总量大,强度高,形成的山洪威胁较大,经常对凤卧溪两侧堤岸造成冲刷,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安全,当遇梅雨、台风雨较少年份时,则造成流域性的旱灾。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
  
  1、无控制性拦蓄水工程,防洪抗灾能力差
  由于本流域内只有1座山塘,基本上无防洪库容,每遇山洪暴发。洪水不经任何拦截,急速向平原地区汇集,从而造成下游平原地带积涝成灾。
  2、干流行洪不畅,溪堤防洪标准低
  由于本流域内主干流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窄,且蜿蜒曲折,行洪极为不畅,流域内溪堤断断续续,已建的堤防也备自成段,未能衔接。另外,许多堤段还是土堤或未设防,岸坡冲刷或溪流改道现象时有发生。
  3、溪床逐年下降
  由于溪床受非法采砂的影响,每遇洪水的冲刷,溪床就下降,导致已建防洪堤堤脚外露、掏空。
  4、水土流失严重
  
  四、流域现状及其分析
  
  凤卧溪小流域集雨面积52.23km2,山区占69.6%,而平原仅占30.4%,山区多,平原少,山区山高坡陡,一旦山洪暴发,山水不经任何拦截、削弱即急速向平原汇集,而中下游段平原地势较低,极易进水受淹。
  平原地区主要靠凤卧溪干流向下游泄洪,凤卧溪干流上游段河道宽浅,中下游段则蜿蜒曲折,河道狭窄,而且弯曲严重,使干流泄洪在此成束颈之势。而且受非法采砂的影响,溪床高程逐年下降。
  凤卧溪千流由于没有规划,干流上跨河桥梁过窄,而且溪内两侧树木竹林密布,对原本排水不畅的河道,平添了许多人为的阻水建筑物。
  
  五、流域洪涝灾害及其成因
  
  凤卧溪流域洪涝灾害较为频繁,造成损失严重,特别是近十年来几次强台风暴雨所产生的洪涝灾害损失非常严重。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水文气象因素
  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集中,而且是浙南地区的暴雨中心,尤其是台风暴雨历时较短,强度大。
  (2)地理环境因素
  凤卧溪流域面积52.23km2,干流上游山高坡陡,属山区性河流,遭遇大暴雨时,洪水迅速汇集,所形成的洪峰高,汹涌而下,而中下游为山区洪水汇集之处,地势较为平缓,宣泄洪水能力差,洪水位迅速抬高而漫溢田野,使部分农田受淹。
  (3)防洪措施不足
  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设施少,无控制性拦蓄水工程,是造成本流域防洪、抗旱能力差的主要因素。
  
  六、流域治理工程措施
  
  本段流域治理措施主要采取沿溪筑堤(溪堤整治),在适当位景设置堰坝,并加固现状堰坝。
  (1)防洪工程措施
  凤卧溪河道基础属砂卵石基础,基础冲刷严重,在进行溪堤结构设计时要重点加强基脚的防护,防止淘空,考虑采取在基脚外设置钢筋砼齿墙,以保证堤身安全。
  堤身结构断面推荐两个型式:直立式和护坡式。直立式挡土墙顶宽60cm,溪堤迎水面按干砌块石护坡考虑,坡度采用1:0.3,背水坡采用干砌毛石砌筑,坡度采用1:0.1;在有些地段采用复式结构,为两级挡土墙型式,挡土墙尺寸和结构同直立式挡土墙,在两级挡土墙中间砌筑30cm厚的干砌块石路面,宽度2m。护坡式顶宽60cm。坡度采用1:1.5,采用干砌块石砌筑。
  两种方案在技术上均可行,直立式堤型占地面积比护坡式堤型小,政策处理难度相对小,但造价相对高。
  堰坝工程:为保护两岸防洪堤和已建桥梁基础不被淘空,防止溪床下降,并引溪水灌溉提高农田抗旱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实际情况,本流域治理需设置10座堰坝。
  加固现状堰坝:凤卧溪流域上现状有6座堰坝,大部分建成时间较早,且没有经过设计,无法满足设计洪水的冲刷,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加固。
  (2)流域治理非工程措施
  1、种植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在凤卧溪小流域的北部和东南部营造以杉木、木荷、青冈、枫香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和以脐橙、枣和文旦为主的特色经济林。
  2、在凤卧溪小流域北部种植高羊茅和紫穗槐,混合比例3:1的草,进行混播
  3、对低效林进行改造:凤卧溪小流域低效林改造采用补植的方式,针对目前坡面植被全部为马尾松的情况,补植以阔叶树种为主,树种采用枫香。
  
  七、流域治理后效益分析
  
  凤卧溪小流域治理工程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
  (1)社会效益
  经治理后。各治理区域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综合整治,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保护土地完整;
  2)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提高其泄流能力,有效减轻洪涝灾害;
  3)区域内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加,通过植被的蓄水保土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区域滑坡、泥石流等危害,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合理调整山区的农业产业结构;
  (2)经济效益
  本工程经济效益主要为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措施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所增长的粮食、果品、木材和枝条等直接作为商品出售,或转化成商品出售产出的经济效益。
  经济林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为果品产生的经济效益。
  (3)生态效益
  本工程实施后,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区域内的荒山荒坡基本得到治理,森林覆盖度和绿化质量大大提高,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和生态平衡,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健康发展。
  2)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的涵蓄量,改善小气候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3)优化区域景观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城乡环境状况的改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5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