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亚军 胡锡鹏

  摘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个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当代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的栋梁、21世纪的主人。作为社会的人,他们不仅需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真才实学,更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关系着未来祖国事业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更关系着国民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高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文章在分析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基础,提出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方面地积极开展有关教育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满的状态。”可见,健康即包括长期以来为人们更多关注的生理健康,也包括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感情、意志、人格、行为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曾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准:身体、智利、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重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尤以心理素质为甚。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人际关系不够融洽等。究其原因,恐怕与传统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人格的完善培养做得不够,且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以德育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等不无关系。特别是近几年的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从小学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家庭的宠爱,亲友的过分呵护,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人造环境”之中。进入大学后,远离亲友,生活环境突变,学习中的竞争对手比之中小学时更强,由此带来的理想的困惑、考试的焦虑、择业的迷惘以及交友的失败等,加上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存在,使他们的自我优越感逐渐消失,心理失去平衡,有的甚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
  第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力,进而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会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在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时,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第二,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和传授而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方法的。应结合大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这些课程要依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开设,在内容上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各高校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构筑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第三,加强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训。对大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必须有一批具有心理教育能力的合格教师。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增强教师心理教育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并提供多种教育实践的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才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大力气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注重学校文化培育,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理解的环境。
  (作者单位:孙亚军,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胡锡鹏,重庆通信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8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