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芸

  【摘要】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所处的经营环境不断变化,财务风险对医院的生存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应该充分了解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尽可能地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医院安全、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医院 财务风险 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承担社会公益事业的医疗机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医院的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为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医院的财务活动不适应外部环境
  医院的外部环境主要有国家的经济水平、产业政策、金融市场的状况以及医疗服务市场中的需求变化,甚至于还包括地方政府对于不同的医院的投资偏好。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不能准确预见和不可抗拒的,它可能会给医院带来某些机遇,同时也可能会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比如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农村和社区,在大中型的医院中,诊疗项目的调整,药品价格的不断下调等因素导致医院的融资成本与购买设备的成本不断上升,并且由于医疗赔偿的增加等等原因,造成了医院的财务风险。
  2、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上的偏差
  (1)医院的筹资策略不合理。现如今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财政补助的不断弱化导致医院的资金来源减少。目前,在医院的总收入中国家的财政投入所占的比重还不足8%,医疗服务的价格长期以来低于医疗成本。另外随着国家针对药品价格和药品收入比例等制订了相关的政策规定,使得医院的总体收入水平降低,使得医院的资金周转日益困难,若要经营发展,只有通过筹资这一渠道。虽然从财务管理上讲,举债经营是扩大规模、调整资本结构的必要手段,利用债务筹资手段可以获得较高的财务杠杆,但是也会带来风险,如何合理举债是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医院的投资缺乏科学性。面对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为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大多数医院通过较大规模的投资来积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医院购置大量的医疗设备设施,改善医疗环境,引进高新人才。但是由于对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医院缺乏严密、系统的论证,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盲目的购置固定资产,从而使得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投资无法及时收回,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形成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医院的大量营运资金被用于库存药品、卫生材料等等,导致存货的结构严重不合理,如果保管不善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严重增加了成本风险。
  (3)资金的回收风险。医院的资金回收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使得医院收治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医保人员出院以后,医保部门不能够及时的拨付医保费用,这实际上就把医保人员发生的部分医疗费用转嫁到作为医保定点的医院身上,这就加大了医院的运营成本以及资金的周转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医院承担了社会救助义务,而且部分病人恶意的逃费产生的医疗欠费,这些都会给医院增加资金的回收风险。另外,不合理的使用资金也会给医院的资金回收带来风险。
  (4)医院的收益分配不规范。医院的收益分配主要是指权衡职工和医院间的利益关系。收益分配是偏重于职工的待遇,还是偏重于医院的设施建设?职工的利益又该如何去分配?如果医院过于重视设施建设,将会给医院带来更多的未来收益,但是由于医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之不断扩大规模,投资报酬率会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当医院的投资报酬率不能够满足职工的最低福利要求,这就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并且未来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职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自己的短期利益,如果不分配或者是少分配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不利于留住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从而影响了医院的未来发展。如果医院过于重视职工待遇,较多的发放盈余尤其是选择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盈余就会影响医院的流动资金,使得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加大,降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使医院需要放弃一些较好的投资机会或者是加大筹资量,增加了医院的融资成本,进而加大了整个医院的财务风险。因此,医院应该协调好职工福利与医院设施建设两个方面的关系,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
  (5)缺乏对医院成本核算及管理的认识。目前,大多数的医院管理者将成本管理看作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是依靠节约,而较少会考虑机会成本。并且多数人将成本核算分为科室核算和奖金分配。科室核算主要是通过对科室收入、支出的核算计算科室的经济收益;奖金分配是在科室核算的基础上考核可控成本。但实际上成本核算除了要考虑科室可控成本外,还要考虑既定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案分摊的间接成本。另外,在现有的成本核算管理中,管理者普遍重视账表数据,忽视实际流程;重视财务指标对经营状况的反映,忽视医院运营流程控制。医院应当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通过责任成本控制将科室的运行成本作为考核奖金的依据,通过成本核算控制全院成本。
  二、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1、提升医院对外部环境的动态应变能力
  医院虽然无法改变客观存在的外部环境,但是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医院的市场定位,根据不断更新的国家法律法规,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增强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完善财务决策的水平等途径来提升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风险意识的树立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医院的领导层以及财务人员不能够被一时表面的良好财务业绩所迷惑,对于潜在的财务危机要保持较高的警惕。同时医院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相关规章,强化医院的各项财务工作,使财务管理系统能够高效运转,防范财务风险。另外,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能够及时识别财务风险,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
  医院的用资主要是用于流动资产项目上,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库存药品和材料。其中货币资金不会带来增值,因此货币资金的占用量越少越好。而对用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资金则一般不应超过周转天数的警戒线,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一般不应该超过60天,药品和材料的周转天数一般不应超过30天,超过了周转天数的警戒线,就应该组织人力催收账款并且减少存货的数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应收账款和存货停留在医院的时间更短,资金的周转速度更快,资金的利用效率越高。
  3、加强对存货和应收医疗款的管理
  医院应当结合现代企业对于存货的管理模式,加强对药品采购与库存的管理,合理的确定存货数量,以便能够抵御价格的大幅波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应收医疗款的回收,应采取欠款责任制与款项回收责任制,加强对于应收医疗款项的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虽然,随着医疗市场所处经济环境的多样化发展,医院的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医院可以通过识别和分析财务风险,找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增强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使医院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益,减少风险,确保医院稳定、快速的发展,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4、加强对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医院的财务活动是比较细致和复杂的,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务必要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总体观念出发,否则,就难以正确的指导财务管理的实践。在筹资方面,要根据医院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最有利的资本结构;在投资方面,要根据目标项目的期望报酬率与标准差来衡量可行性,并且要依据“均值―方差”准则对多个方案进行选择,从中选取期望报酬率较大、方差较小的投资项目;在对收益进行分配时,要正确处理员工福利与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收益的分配不应当超出业务收入的增长水平,建立完善的奖金分配制度。另外,财务风险管理要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其一是要坚持弹性管理,针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以及财务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医院财务管理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还应该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其二是贯彻优化原则,要对多个方案进行最优选择、最优总量确定、最有比例关系界定。对医院财务风险还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方法,主要有:防护性控制、前馈性控制、反馈控制,利用多种财务的控制手段,对医院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可以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规避风险的发生。

  5、强化医院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的手段
  我们可以从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之中观察到医院财务风险的萌发、产生以及恶化。因此,利用科学的财务分析工具可以识别出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进行预警,使医院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例如可以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的趋势变化来综合判别医院的财务风险。具体说来,通过检测医院的总资产报酬率、收支结余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了解医院的资产获利能力;通过检测医院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了解医院的偿债能力;通过检测医院的平均每门诊人次费用、应收账款周转率、病床周转率、出院病人人均费用等指标来了解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检测医院的总资产增长率、收入结构及其增长率等指标来了解医院的发展潜力。另外,还可以将当期的财务比率同以前期间的财务比率进行比较,用来揭示医院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或者是与同行业水平或是其他医院进行比较,了解本医院在该行业中的地位以及财务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将这些指标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起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对医院的经营发挥很大的提醒作用。医院还要特别注重现金流量的监控。医院的费用开支很大,特别是药品材料款能否及时支付,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但医院的支付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是否有足够的可用现金。可见,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能够为医院提供预警信号,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6、强化资金的预算管理
  医院的预算一般是根据医院事业的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能够控制支出,并合理安排支出。因此,医院的财务部门要依据年度预算的经费的额度层层分解并下达。预算内的经费支出要履行审批的手续,审批的权限要根据额度的大小,通过分级授权进行控制。对于预算外的经费支出和追加的预算要由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过职能部门的论证,由医院的行政办公会议进行讨论通过。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建立考核和报告制度,并且由医院的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的分级预算的执行情况按照季节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定期的向预算的执行部门通报。最后,财务部门应该向职工代表大会提交预算的执行报告,并且要揭示非常事项以及不可控因素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这就可以严格的把握医院支出的各个关口,避免出现收支不平衡的现象。
  7、改善财务机构设置并推进医院信息系统
  许多的医院在深化医院内部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建立了经济改革办公室(简称经改办),主要是从事科室的成本核算、奖金考核等等。但是由于部门分置,在医院的内部就出现了财务科负责院级成本核算,经改办负责科室成本核算的两条途径,由于在核算过程中两部门的核算口径并不统一,往往会造成提供的信息不一致,使分析评价的可信度、可比性降低。因此,医院必须在总会计师的分管下,建立以财务科为中心,其他相关部门相配合的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和管理组织体系。另外,应当建设推进医院的HIS系统,将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和医院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把医院运行流程的内容纳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将成本核算与管理触及医院运行的各环节和各方面,由事后分析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推进,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宋秀梅:医院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2] 殷积琴、王琥琳、潘吉铎:浅谈医院财务风险的规避对策[J].卫生软科学,2006(5).
  [3] 刘穗、陈远湘: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医院,200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6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