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文化教学丰富英语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雪琴 杨 静

  【摘要】本文结合英语教学课堂实际,探讨了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论述了如何利用文化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创造生动、动态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文化教学 语言学习 课堂教学
  
  一、文化教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不同文化的人们能进行交流与沟通。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只注重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忽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那么语言失去了内容就变得枯燥乏味,教学会变得呆板,学生会变成操练的机器,从而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
  由于忽视文化教学,许多大学生在进行简单的日常英语交流方面会出现障碍,闹出笑话。因此在教学中强化文化教育更便于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来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而且丰富多彩的异国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充实我们的英语课堂。
  
  二、传统的文化教学误区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对文化教学似乎还缺乏深度的认识和实践,或者我们进行了文化教学,但不注重方法,或是过于侧重直接向学生灌输诸如英语的历史、地理、经济、宗教、教育等理论性很强的东西。但在人们更讲究现实,注重时效的当今社会,单纯的说教和引导只会让英语课堂显得更加乏味,苍白,使原本鲜活的文化现象变得死气沉沉,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即通过学习本身和知识内容引起的兴趣就格外重要。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将趣味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就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和无意注意。文化教学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就词讲词或就话语论话语,不局限于对语言材料作机械的、枯燥的解词释义,而是透过语言看文化,通过所学语言学习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语义,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如何用文化教学丰富英语课堂
  
  1.通过英文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学习鲜活的语言
  英文电影故事情节取材于生活,其中的场景,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西方生活的真实,演员说的英语也是生活中本族语者说的英语,具有“权威性”。电影作为动感的可视媒体,使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不仅能听到人物的对白,而且能看到背景画面,演员的动作,表情,着装等超语言线索(extra-linguistic clues),可以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语言。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选取不同情景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察体会,模仿练习,既可以学习语言又可以吸收文化。这样不但避免了枯燥的理论学习、生硬的语言说教,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在不同情景中得体地使用语言和地道的英语表达。此外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感染力可以很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言学习成为―种精神享受,进而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英语谚语、典故,学习生动的语言
  英语谚语和典故是学习英语文化的重要材料,他们富含英语国家民族发展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虽然他们短小,精炼,不易理解,却每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生动,形象。如果在课堂中有效利用这些环节,就能激活课堂,加深学生理解,无形中既使学生记住了谚语典故又学习了文化知识。
  如在课堂中讲解句子“His Achilles' heel was his pride―he would get very angry if anyone criticized his work”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the heel of Achilles”,也称“the Achilles' heel”,常用以表示a weak point in something that is otherwise without fault; the weakest spot等意思。学生不理解,记忆也不深刻,但是若通过讲述希腊神话中阿基里斯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the Achilles' heel”引申含义是“薄弱环节或要害”。这样既吸引了学生课堂注意力,又让学生记忆深刻,还了解了希腊神话中的一些文化知识。
  3.通过中西日常交际方式和习俗对比,创造动态课堂
  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中西礼仪、风俗习惯的差异。从称呼到见面礼、从起坐到餐桌摆放、从禁忌语到暗喻俚语等等,都是学生应了解的。由于这些话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对比,放大和重现等形式,就会使每个学生积极讨论参与进来,如此一来无形中练习了语言,感受了文化。
  如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西方婚俗,只是学生都很喜闻乐见的一个话题。如果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西方人婚礼前准备些什么,婚礼流程是什么,学生很快就会忘记,而且内容较多,学生很快也会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但如果变化一下形式让学生课下自己查找资料,然后再看一些关于西方婚俗的影音片段,最后再在课堂上分组展示表演各自筹划的婚礼,教师可以适当给与点评,补充。这样既有效实现课堂延伸,充分发挥了学生积极性,也动态的再现了文化知识,运用了语言。丰富了课堂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比较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加深学生印象。如在中国对道谢的答语常是“这是我应该做的”,但如直译:“It's my duty to do so.”就不恰当了,对方可能误解,以为你是不情愿帮助他的,应回答:“my pleasure.”在实际情景中学习语言对比差别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四、结语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外语教学中语言技巧和知识固然必不可少,但在课堂中把所学语言与所体现的语言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完成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外,还应有意识的、适量地进行文化教学,向学生展现英语国家独特的社会风貌,揭示与之相关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在对该异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与领悟,这样我们的英语课堂才是一个生动、有趣、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华英,云虹. 试论英语中西文化导入的人文背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4).
  [2] 张娜.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 商场现代化,2008,(27).
  [3]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文化出版社,1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6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