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及其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 兵
一、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分析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缺少相关信息。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会导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给信息劣势者造成损害,进而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信息不对称按发生的时间划分,可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把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于金融市场研究,特别是信贷市场的分析,将有助于揭示信贷市场中借贷双方的经济行为,为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分析 在金融市场上,其逆向选择是指金融机构和借款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金融机构知道的更多,具有信息优势,使金融机构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消除不利影响,金融机构只能提高贷款利率水平,以此降低金融机构可能的信贷风险损失。由于逆向选择导致经营正常、业绩优良的企业退出信贷市场,使得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增加,金融机构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会谨慎对待企业的融资要求,减少信贷资金的投放量,从而使得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企业由于信息公开化程度较高,社会信誉较好,金融机构很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这些企业的信息,出于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比较愿意为大企业提供贷款,甚至是优惠贷款。比较而言,中小企业由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内部会计信息可信度低,从而增加了金融机构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提升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样出于安全性考虑,自然会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出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惜贷”现象,即使中小企业愿意支付较高的利率也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可见,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分析
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借款者取得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来在签订借贷合约时的承诺条件,从事高风险投资或者故意逃废债务,导致贷款无法归还,从而使金融机构承担更多的贷款损失风险。由于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中小企业比作为资金供给方的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有关企业经营、项目投资以及还款意愿方面的信息,从而使得金融机构面临着来自中小企业道德方面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降低了中小企业归还贷款的可能性,使得金融机构可能采取要么减少向中小企业贷款,以降低道德风险,这便导致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萎缩;要么提高贷款门槛,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评估和管理,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损失。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金融机构一方面,通过考察能显示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的现金流、利润率和还款计划等指标,来决定是否向中小企业贷款;另一方面,要求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价值的抵押品。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整体信用水平较低,即使能按照金融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应的现金流、利润率和还款计划等资料,也难以令金融机构信服,因为金融机构所拥有的有关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项目投资以及还款意愿方面的信息不完全,加之监督成本较高,基于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金融机构不敢轻易向中小企业贷款。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难以拿出令金融机构满意的抵押担保物,金融机构也不会给中小企业贷款。可见,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二、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特征的影响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呈现出渠道狭窄、方式单一的特征
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两种,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一般来说,企业仅仅靠内部积累的方式是难以满足全部资金需求的,而当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求时,企业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从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的一种方式。同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失真,企业信誉度较低,使得中小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由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投资者的决策造成损失,在证券市场上,对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设置了准入障碍,使得中小企业只能“望市兴叹”。
间接融资是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获取资金的一种方式,它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缺乏必要的信息披露机制,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以从一般渠道获得中小企业的真实信息。若要减少信息不对称,则收集、整理、分析、现场调查企业信息的成本费用必然很高;同时,中小企业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意识不强,信用状况不佳,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迫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得不慎重对待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进而使得间接融资也变得愈益r木]难。
(二)信息不对称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呈现出融资规模较小,比重较低的特征
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同定资产较少,资信等级较低,信贷频率较高,缺乏必要的抵押品,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发放的每一笔贷款所需的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以及贷款后的审查监管成本与大企业无异。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交易成本必然大大提高,在比较收益与风险成本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必然会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了减少同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自身造成信贷损失,都加强了信贷管理,制定了一系列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严格了责任追究制度,使得信贷准入门槛增高。其结果是金融机构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化解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等级评价体系以及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和服务的社会化,逐步形成企业立信、政府征信、专业评信、机构授信和社会重信的长效机制。通过这种制度的建立,减少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达到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行为,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和信贷成本的目的,进而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二)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中小企业发展奠定融资基础
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尤其是要建立规范、透明、真实反映中小企业状况的财务制度。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达到减少信息不对称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切实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为中小企业发展奠定融资基础。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构建融资平台
担保机构作为连接中小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从而使其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化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专项资金,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损失补偿与奖励机制以及对中小企业的保费补贴等机制,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控制和分担机制,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有效化解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创造条件。
(四)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融资来源
中小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拥有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和人脉关系,以最低成本获取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等信息,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稳定的融资来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9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