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阅读环境下存在的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建平

   摘 要: 网络阅读环境正以其独特的暗示、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方式,影响大学生的阅读活动与身心健康。大学生网络阅读问题逐步凸显,本文试提出在网络阅读环境中大学生应注意的环节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阅读;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75-01
  
   一、大学校园网络阅读氛围渐行浓厚
   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到4.57亿,“十一五”期间,我国网民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2010年,学生在网民中占比进一步增大,分别占整体网民的30.6%[1]。由此可见大学生无疑是网络阅读的主力之一。
   有调查研究显示:上网是大学生业余爱好的首选,在设计的选项中共有519名学生(占62.26%)选择了此项;其次是选择读书,位列第二,占26.26%。回答将网络阅读作为自己获取信息首选途径的学生比例为52.16%,选择传统阅读的比例为47.36%,其他各类媒体只占0.4%[2]。
   网络阅读其环境优势在于:信息量丰富,传速快捷,时效性强,极大地延展了大学生的信息空间;网络信息传播呈双向互动性,信息流动非常自由,增强了大学生对信息的自主选择权;网络虚拟空间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丰富了信息传播渠道;看新闻、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发E―mail、聊QQ等使得大学生群体深入走进网络带来的新生活。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阅读问题逐步凸显
   1.网络阅读环境的先天不足及其人为因素
   网络的产生并没有打破旧有的国际信息秩序,政治形态以一种新的方式通过网络展现出来。“进入交互网络,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进入美国文化的万花筒”[3]。主要表现在网络信息垄断、网络文化攻击、网络语言霸权等方面。
   商业利益最大化因素驱使,先天嗅觉灵敏的商人、企业家在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间不可否认他们是以利益为先驱,网络环境中处处显现商业痕迹。以及其他如网络安全、网络侵权、网络隐私等。
   2.网络阅读环境下阅读呈现的弊端
   目前来看,网络阅读使人们多了一条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但阅读信息的鱼龙混杂和网络信息的轰炸,容易使得大学生迷失在信息海洋。
   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容易造成传播的失控和虚假不良信息,给驾驭信息能力较弱的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网络上的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而且不够完备,网络阅读不易获得大学生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有的大学生片面地利用网络的娱乐功能,将其发展为不可缺少的“玩具”并沉溺其中,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
   虚拟的网络交往易导致大学生的自我封闭,与现实社会中的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减弱,人际传播能力大大下降。
   三、大学生在网络阅读环境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防范措施
   客观上网络阅读环境下的大学生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只有这样,在主观意识上逐步达到认识客体的本质特征及变化规律,并使客体为自己的需要服务。
   1.明确网络阅读目标、直指性,勿求被轻易迷失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
   网络阅读中组成信息的文字、色彩、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吸引了阅读者的注意力;同时网络阅读是闪速和跳跃式的,信息的互相链接,使得原始的阅读路线容易发生偏移或改变,注意力分散,不易进行问题纵深研究;阅读习惯也会因软件设计、内容的指引性及阅读主体领悟力等因素而有所变化。易导致思维方式碎片化、跳跃式和平面化,语言本质上所带来的主体的批判精神、创造活力、想象力和反思能力逐渐被消解。大学生应善于利用网络发展自己,如深入学习、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增长知识阅历,利用网络良好的沟通平台来构建自己的学习网络等等。
   2.客观的认同网络环境中不足,树立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增强辨别真伪的认知能力
   简洁、生动、快节奏是网络阅读特性。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往往都披着一层或美或丑的外皮,需要你一滴一点通过某种巧妙的方式来揭开,去探究事物的本质所在。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就在于辨别真伪。这就要求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具备较强的识辨和评价能力,要善于总结网络信息的价值,区分信息的真实和虚假、进步与落后,对网络信息不偏信,提高对不良信息的抗干扰能力。
   3.勿求被网络环境虚拟化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文化的沉溺
   这种沉溺与人们在现实中的烟瘾、酒瘾甚至吸毒表现极其相似。在生理上表现为心血管压力增加、视力下降、双手颤抖、食欲不振、全身疲乏无力等;在心理上表现为思维混乱、情绪抑郁、社交面狭窄、包括与家人在内的人际关系冷漠,既无力对自己负责又无力对他人负责。由于失去了自控性,到处侵犯别人隐私,制造病毒,传播色情等,成了网络犯罪的主凶,从而破坏了正常的网络环境[4]。大学生应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明确自己的“网络需求”,适时、适量、适度地接触网络,管理自己上网的动机、时间和情绪,做理性的网民。
   4.真正增进学识,增强认识,勿被网络精英“胁同化”
   从技术上看,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其身份是先验平等的。但是一旦真正潜入到网络文化的海洋中进行文化实践时,人与人文化水平的后天不平等就会逐渐显现出来,文化等级、文化平民也随之出现。网络文化精英的形成是靠其他网络文化主体的自愿的非强制性的点击率累积而成的,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其操控时,许多处于文化级差下层的大众不但没有反抗的自觉意识,更多的也无力反抗,从而使许多网络文化平民心甘情愿地投入到网络文化精英有心设计或无心生成的陷阱中,这的确是网络文化中的恐怖事件,给网络文化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伤害。这就要求大学生坚持并有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5.推进网络言行的社会责任感
   网络文化同样是具有鲜明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同样体现着现代社会的精神和理念、原则和制度。自由与尊严、平等与公正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在网络文化中同样适用[5]。
   社会要求网络传播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参与者的网民,就应自觉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了解网络环境的环境化问题,了解网络虚拟性造成的异化问题,并能够认同网络的价值,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网络阅读素养;在网上冲浪时学会分辨是非,自觉抵制非法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逐步养成能力综合体,利用网络去检索、获取、评估、组织、利用和创新各种数字化信息。现在,“文明办网”倡议的提出,以及博客之间公约的订立,就证明了这一点。大学生应在网络中成为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制作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1-1).
   [2] 俞锦莉.大学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调查及辨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4):5-9.
   [3] 易丹.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
   [4] 徐世甫.网络文化:技术与文化的后现代联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03-113.
   [5] 郑亚楠.论网络文化与网络安全管理[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5):153-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