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我国公立高校融资渠道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等教育是现代世界的“基础教育”,而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是目前全球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至今,高等教育规模也进入了空前的扩招阶段,从而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的来源和增长速度难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故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改革高等教育的投入体制,确立高等学校的融资主体地位,促进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多元化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等学校;融资渠道;多元化
  
  一、我国公立高校融资渠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公立高校融资渠道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教育经费不但数量在增长,而且教育经费总收入的结构也有变化。从教育经费内部结构看,非财政性收入在总经费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学杂费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也相应递增,高校已逐步建立起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学生缴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资途径。
  自1999年起,高校融资渠道在日益拓宽,高校的收入总量在逐年增加,其自身的“造血机能”不断增强,但是,高校发展所需的资金,仅靠学校内部或银行等渠道而融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开拓新的筹资渠道。
  (二)我国公立高校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我国高等院校融资渠道在不断发展,各融资渠道仍较为狭窄,融资渠道多元化只初现雏形。
  1.财政拨款数额逐年增长,但所占高校融资比例下降
  由于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其性质决定了政府应对其大力扶持,财政拨款数额逐年增长的事实正说明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但国家财政对高校的投入不可能无止境的增长,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经费都难以完全落实,还需要实施“希望工程”来填补其空缺的现实情况下发展高等教育,必然使国家的财政难以承担。
  2.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高校融资内耗严重
  目前我国高校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下,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管理有章无序。这一特点显示了我国高校融资的一个相对误区,即高校的融资不仅仅是”进”钱,还应该考虑合理花钱。
  3.各融资渠道发展不均,融资渠道总体较为狭窄
  (1)学费收入:我国的学费收取幅度增长过快,与居民实际收入不相匹配,且助学贷款体系的不完善,将会在提高学校融资收入的同时,损害教育的公平性。(2)校办产业收入:大多数高校产学研协作举步艰难,科技开发经费短缺,无论高校或企业大多不愿冒风险投入,致使不少成果仍搁置实验室或停留在论文或报告上。(3)捐赠收入:虽然该渠道的增长幅度不断提高,但基金会尚未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捐赠资源较缺乏,捐赠经常化的组织系统没有形成等等,这都给高校以后深入开展捐赠活动设置了障碍。(4)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原本是要偿还的,但目前许多高校贷款量过多,超过实际需要的趋势,从而引发高校财务风险,影响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4.缺乏风险控制意识,融资风险过大
  高等学校融资行为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融资既增强了其自身发展的能力,又缓解了高校年年扩招所带来的实验设备陈旧、教学用房紧张、基础建设薄弱等矛盾,为高教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后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利的一面是很多学校盲目融资,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大大的提高了学校财务风险。
  二、我国公立高校融资渠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等教育投入水平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较快的势头,然而,教育投入却与此不相协调。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投资体制下,国家总体教育投入的不足,必然极大地限制高等教育的投入。1999年,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使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尖锐。
  (二)个人学费标准较高,增长空间有限
  自我国高校实施扩招以来,各高校的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实现了高校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对师资、教学基础设备设施等办学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但这种扩张的资金需求主要依靠学杂费来支撑。目前,学费对公民的负担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要继续增加的余地已经很小。
  (三)高校融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高等教育融资制度不健全,融资机制存在各种问题,这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在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之后将面临着更巨大的经费缺口,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而融资制度则是导致高等教育投资短缺的根本原因,因此,寻求何种途径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体制、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绩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缺乏完善的高校融资社会服务体系
  从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角度来讲,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政策思路。从银行的角度而言,目前基本上尚无一家银行有着比较完整、科学的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甚至有部分信贷人员看不懂高校的财务报表,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
  三、完善我国公立高校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对策
  (一)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资潜力
  政府作为公立高校的所有者和主要投资者,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向教育事业捐资或投资,并加以相应的政策优惠,考虑让捐赠者在经济和名誉上获得双重回报。高校进行民间融资,需要政府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改善高校投资环境,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投入。
  (二)完善高校融资的组织和制度管理
  高校融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为了保证融资工作的协调指挥、统一管理,提高效率,高校在融资工作中,必须加强组织保证,建立适应学校与融资市场运作相适应的融资组织管理架构,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流程操作,充分发挥融资过程中高校主体性的作用。以确保高校融资工作的组织性、有序性、有效性。
  (三)完善高校融资预算管理,加强融资风险控制
  针对高校的融资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1)转变观念、树立风险意识、重视借款理财风险。(2)进行可行性研究,加强过程控制。(3)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降低负债资金成本。(4)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5)融资投向力求低风险。(6)加强对融资资金的财务和审计监督。
  通过融资的预算管理,实现财务部门对整个高校融资活动的动态监控,预算控制制度的实施,将高校融资的各环节都纳入科学的管理轨道,实现高校融资的来源、使用、还款的同步控制,为高校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四)进一步挖掘高校事业收入潜力
  校办产业收入和社会服务收入是高等学校经营收入的主要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校办产业发展较快,部分已从学校直接投资办厂发展到以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市场经济。很多高校已开始利用其人力、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各种应用型科研成果参与公司集团,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开辟了一条捷径。
  (五)积极宣传筹措社会捐赠和基金助学
  社会捐助是指社会对高校的捐赠赞助。捐赠内容有现金有实物;捐赠来源有个人有企业;捐赠用途主要有建造建筑物、购置图书设备以及科研活动等。随着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实践以及教育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已基本形成。社会各界人士对高等教育的捐助蔚然成风,并逐渐成为高校资金来源的又一条渠道。但由于我国高校捐赠的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无论从捐赠的数量上还是捐赠的制度保证上与发达国家都有较大的差距。我国高校还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的筹资经验。随着制度的完善,相信捐赠和基金收入部分的潜力还很大。
  (六)利用资本市场开拓融资渠道

  第一,高校学费收入证券化。所谓高校学费收入证券化是指高校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应收学杂费作为未来资产,把未来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转换为可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这种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模式是,首先确定需要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规模,然后在科学预测未来收费流的基础上确定应该以多长时段的收费收入组成可供出售的资产池,最后由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运作的载体收购资产池,并且发行学费收入支持证券。
  第二,高校其他资产的证券化。高校的校园土地、高质量的建筑物等资产具有收益稳定、高额、变现价值高等特点,同时高校具有较好的信誉做保证。所以,高等院校完全可以成为资(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53页)产证券化的理想发起人。
  第三,开拓高校企业上市的渠道。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成功上市:将自有企业直接发起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买(借)壳上市、高校联合上市、与上市公司合作等。由于发行股票是必须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符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要求,故各高校应从自身情况出发,确定采用适合的方式,开拓高校企业上市的新渠道。
  (七)建立和完善高校融资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第一,社会中介机构是指介于资本市场与高校之间,为其提供咨询、监督、评价、协调等专业化社会服务的组织。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中介环节极其薄弱,必须加快建设各种社会中介机构。以便形成风险投资的有效辅助和社会监督,使投资者能够依据各中介机构的独立意见和评价,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加强建立中介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及外部监管约束机制,提高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有利于高校和资本市场的双赢发展。
  第二,完善高校投融资体系。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投融资中介机构,为高校科技企业的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融资提供全面、科学、可靠的服务。要吸引各类投融资中介机构进入大学、大学科技园、大学孵化园,给予入园中介机构以等同于高校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风险投资专门人才的培养,逐步使行业协会与国际接轨,开展民间合作和引进管理经验,在政府不便发挥作用的领域产生影响;支持中介机构协助高校科技创业企业进行技术和市场的可行性研究,为企业提供管理、营销方面的指导,以及帮助高校科技企业寻找投资伙伴。
  
  参考文献:
  [1]冯艳飞.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贺武华.教育制度变迁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2003(4).
  [3]孙贵聪,曾晓东.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大学财务管理功能的扩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2(10):13-17.
  [4]Thomas S Dee.The capitalization of education finance reform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2000(43):185-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