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建筑企业融资方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资金短缺一直阻碍着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让我国建筑企业融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最近几年,建筑企业紧跟国内潮流,逐步实施工程总承包、BT/BOT/PPP等经营项目,这对我国建筑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动力,所以改变我国目前建筑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现状、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类企业形成融资困境的原因,对建筑企业长期形成的体制问题、重权益融资轻债券融资、相关民间资本政策有待完善及建筑市场体制等因素进行研究,同时也提出建立多元化渠道、建立可持续的银企关系、尝试新型融资模式、尝试使用民间资本、加强市场监督制度等对策,使建筑业企业进行融资时,从自身出发,得出适合自己企业的融资方式。
  关键词:建筑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1.006
  1 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动态
  1.1 经营活动融资需求
  在任何企业的常态经营中,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灵魂。流动资金周转不灵会导致所有建筑企业陷入困境。而这些流动资金主要用来承揽项目垫资及缴纳各种形式的大额保证金。理论上,企业用于承揽项目垫资的这部分在一年内或者大于一年的营业周期内收回的流动资金,但实际却很难全额收回,形成建筑企业常常缺钱的常态。其中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建设单位违约。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经常由于垫资形成的资金被推迟结算或者以各种理由延迟打款,种种非诚信行为的存在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率下降。
  第二,施工进度控制不到位。从项目启动到竣工、完成验收,在这期间,工程施工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或多或少会出现一定偏差;或者是因为采购环节出了问题,采购部门没有实时监控,建筑材料没有按照经济采购批量订货,这些都会影响建筑企业库存,相当于变相占用了企业资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第三,强制担保范围过大。按照99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不对等,常常导致承包方处于被动地位。建设单位可以根据各种法律要求施工方提供各种担保。
  1.2 投资活动融资需求
  投资活动这里主要针对有形资产投资,对应实收资本科目,具体购买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而需支付的资金支出。所以拥有一定关键设备的建筑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相比之下会更胜一筹。在划地重建、项目开始招投标时,甲方一般都会在资格预审阶段对建筑企业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设备实力严格把控。缺少关键设备的建筑企业,极有可能在预审阶段被淘汰,从而失去投标资格。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只有无形资产,资金投入不足通常会使无形资产在研发阶段就遭到阻碍,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实力。
  2 我国建筑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建筑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全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水利管理,电力,铁路运输,经济适用房等大量项目均获得批准,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契机。近年来,建筑市场需求日趋上涨,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机遇愈来愈多,但是,当中国开始实施BOT,BT和PPP等融资模式时,中国建筑公司增加融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国有建筑企业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混乱,融资方案不合理,相关人员投入不足,在经营过程中抱着“靠、等要”的侥幸心理,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资金问题,从而导致自有资金不足,使企业错失了进入高利润建设领域的机会。
  由于中国建设单位的利润率长期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已转移到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积累比较少。根据《建设工程施工价格暂行办法》,建筑施工企業需要依靠项目预付款完成项目实施,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规定资金不到位,该项目将继续。如果超过最终期限,则有必要按时支付赔偿金。因为工程款拖欠严重或垫资过大,造成仅依靠工程预付款进行建设的项目变得难以实现。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资金需求量大而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又慢,为了工程进度,很多企业只能采取向银行借贷来填补资金漏洞。在这种情况下能直接融资的企业寥寥无几。部分建筑企业虽然可以通过上市募股来获取一定的资金,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并没有什么直接性的帮助,企业能缓解经济压力的唯一方式则是寻找更多更有效的融资渠道。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内源融资能力相对较弱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我国建筑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相对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优先抢占市场,部分项目的投标价格与成本价格几乎相同,工程款被严重拖欠,直接导致留存收益不足。企业刚成立时注册资金本来就不多,内源融资比例被大大降低。
  2.2.2 重债务融资、轻权益融资
  目前,国内大部分建筑公司知道公司资金融资的形式,但仍然是传统的债务融资,此外,公司的短期融资需求和长期融资需求的差异较小,使得企业在做出融资决策时,较少考虑公司财务计划与现金流量表的匹配,从而导致现金流入和流出存在差异。长此以往,企业运作会出现两种情况:企业账面金额远远超出现金持有数量,造成资金闲置;企业资金链容易断裂,难以及时供应资金,或者是企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用冒险融资策略,运用短期融资的方式来满足长期资金需求,使企业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循环被动融资中。
  2.2.3 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困难
  我国的民间资本十分丰富。据统计,到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金额总量超过20万亿元。这表示,只要能合理利用民间资本,可以快速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体制性障碍真实存在。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公开合法又直接的投融资渠道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民营企业融资时确实存在难度;另一方面,很大比例的民间资本不能被合理使用,忽视或低效运作。资本配置的这种错位刺激了地下金融(包括地下银行,非标准私募股权基金,灰色的一级半的市场等)的快速增长。   物极必反,地下金融的快速增长完全表明,过度压抑金融发展间接导致地下资金流动,交易成本会更高。因此,正确引导民间融资并补充民间资本运用的具体规定已迫在眉睫。
  3 我国建筑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长期形成的体制原因
  中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我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长期以来,国有银行主导并继续垄断金融业,国有银行的成立不仅规范了金融资产和金融业务的发展,而且垄断了存货市场,导致单一企业融资和金融产品供应不足。银行体系的完全垄断不仅限制了私人资本进入市场,也降低了公司融资的可能性,导致金融服务效率低下。许多大型国有建筑公司,如中国铁路和中国建筑无法弥补“分销再融资”的后果,更不用说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银行信贷长期融资状况的事实。公司和银行都是国家这个概念根深蒂固。
  3.2 资产负债率高、较少关注商业信用融资、租赁融资等其他融资渠道
  在传统的融资渠道中,中小型建筑公司的首选方案仍然是银行贷款。虽然公司在与银行贷款谈判时处于不利的地位,但建筑公司仍然视而不见,很少在决策过程中考虑资本成本,关注融资渠道,如商业信贷融资,租赁融资和出口信贷等渠道。就股权融资来说,只有少数建筑公司甚至上市公司可以采用储备的方式筹集资金。大多数建筑公司依靠递延收入来支持其资本需求,由于建筑公司债务公司的过度发展,债务权益比阻碍了受影响项目的进展。如果一些大型建筑公司参与主体项目的招标,业主明确规定合同的资产负债率可以视为合理的波动。有些公司在施工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业内备受赞誉,但他们可以充分参与到项目中来,但由于资产负债率不符合标准,最终退休和选择国内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不需要如此严格的要求来共同接管项目的公司。
  3.3 相关民间资本的政策有待完善
  除了建筑企业本身的原因之外,公司融资的困难也是由于对私人资本的不完善政策。当公司向银行申请融资时,银行通常要求建筑公司提供抵押品,但大多数建筑公司由于抵押品不足而无法借款,并且存在财务问题。
  4 解决建筑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
  通过资料分析,建筑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越大,企业单一的融资方式更印证了建筑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单一的说法。然而,目前国内良好的融资大环境也使企业在进行股权融资时能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
  随着大量成熟的国内公司的成功实施,许多建筑公司对公司债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企业应积极理解债券发行政策和转换债券,努力为企业解决经济困难尽快发行债券融资。
  4.2 建立可持续的银企关系、尝试新型融资模式
  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建筑企业顺利取得银行借款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建筑企业将与银行的借贷活动看作一次性交易活动,在没有重视银行关系的情况下,即使存在违约现象,建筑公司也很少采取救助措施,当企业有融资需求时,就会开始与银行协商,增加交易成本,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培训和维护。平时银行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并获得一定数量的银行循环信贷额度以备业务需要,而且由于建筑业特殊,资金链容易断裂,建筑企业更应该努力争取银行保函融资,减少资金占用量。
  企业应该努力尝试各种新型融资模式,首先是因为建筑施工需要很多大型机械设备时,前后期投资较大,选择融资租赁这种融资方式既可以满足企业的施工需求,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另外,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政府都针对被认定為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筑企业出台了相应的融资扶持政策。因此,建筑公司应朝产业发展,援助贷款,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向进行技术创新,以实现公司通过制定自身条件拓宽资金融资的渠道。
  4.3 尝试使用民间资本
  私人资本可以用作直接投资股权,也可以参与商业担保交易以进入金融市场,中国的经济营销水平不断提高,商业组织的利益日益明晰,民间资本担保机构的建立不仅使信用担保体系的正常运行成为现实,同时也加快了融资的效率,使建筑企业必须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灵活融资等手段来满足融资需求以满足该项目。
  参考文献
  [1]纪坤尚.工程建筑企业融资方式探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7.
  [2]郑宪强.中国建筑企业融资需求、渠道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1,(05).
  [3]高妮.我国大型建筑企业融资方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4]刘雨露.我国民金融监管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5]郑雯.重庆D建设公司融资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5.
  [6]李运霞.Y公司融资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7]刘敏楼.中国农村金融演进的理论与实践-新比较经济学的视角[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48-56.
  [8]杨凯.我国民间金融的法律监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9]张铁飞.经济新常态下的施工企业融资模式及应用[J].时代金融,2017,(33):241+254.
  [10]衣彦蓉,袁怀宇.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障碍与对策[J].市场论坛,2014,(02):33-35.
  [11]刘会娟.PPP模式在保障房建设领域的适用性评价[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7.
  [12]徐艳.关于建筑企业融资方式及融资成本控制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5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