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光温室大棚如何预防低温冻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翠红

  近两年来长治县抓住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落户苏店镇这一契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栽培生产。仅苏店一个镇就新上日光温室700多个,120多hm2。尤其是苏店镇东贾村2010年宜耕地已全部建成了日光温室,总数已达到600多个,100多hm2,是长治市乃至全省单村建棚最多的村。南部产煤乡镇由于受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影响,有的村利用产煤积累的资金也新上了日光温室,从地下转入地上,由黑色变为绿色,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今年老产煤乡镇西火镇新上日光温室200多座,荫城新上120多座,仅荆圪道一个村就上日光温室95座、T108智能连栋温室一座。仅蔬菜一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多元。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在长治县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但是,近年来连续低温冻害,对温室大棚蔬菜生产极其不利,很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和低温冷害。面对反常的低温天气,如何采取措施,防御寒流和减少损失呢?
  
  1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在寒流及连阴雨雪天气来临前1~2 d,白天应尽量提高棚内温度,提高土温,并且晚间加强保温,增加室内热贮量,同时在灾害性天气到来前,严格控制浇水。对日光温室要堵严缝隙、关闭通风口、增加防寒保温层、加盖草帘及保温被,避免室内外空气直接对流及室内热量向外界扩散。
  
  2通过低温炼苗提高作物本身的抗逆性、抗寒性、抗病性等
  幼苗定植前要进行低温炼苗,茄果类蔬菜在定植前5~7 d,晴天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间降到7~11 ℃,前半夜温度适当高一些。阴天时白天温度低,晚上温度适当也要低,要保持5~10 ℃温差,但10 cm地温不要低于11 ℃。低温炼苗不要恒定在一个温度,要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的高温与低温之间交替进行,这样更有利于炼苗,提高耐寒性。
  
  3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如果小雪无风,白天可不放草帘,利用散射光来维持室内温度,夜间在草帘上加盖一层塑料膜,第2天早晨及时扫雪;遇大雪天可在开始下雪时将草帘盖上,待雪开始融化时,用刮雪板把雪从棚面上刮下,再卷起草帘。日光温室遇到连阴7~8 d甚至10 d以上的天气,会造成没有热量补给,土壤中贮存的热量大量散失,地温会下降至10 ℃以下,在连阴天要适当补充光照和加温,补光可用生物效应灯或日光灯,一般667 m2日光温室可用20支40 W日光灯在室内架设在距植株0.5~1 m处,每天上午9-10时补充光照。还要利用阴天短期放晴的瞬间,开帘见光。当温度提高后要适当放风透风,同时在阴天中午无风较暖时,也要打开草帘增加散射光,不可整日甚至数日不揭草帘。当室内温度白天低于15 ℃,夜间低于6 ℃时,有可能产生冷害或冻害,应采取临时加温措施,人工补充热量。常用加温方法有:
  3.1热水法
  夜间在室外烧开水,装入桶、盆等容器内,分别放置在棚内数点,散热提温。这样的水热容量大,可有效缓冲降温幅度。
  3.2火盆加温法
  先将木柴在室外点燃,当温度高、烟少时,将柴火装到火盆内,移至室内,根据棚面积与温度情况放置数点即可。
  3.3明火加温法
  当室内温度下降过快,将要产生冻害时,可采取明火加温。明火加温要选干燥、烟少的木柴。生火点应远离植物,以防灼伤。明火法应缓慢提温,切勿温度升高过快,一般夜间温度升高到8 ℃左右时,可停止加温。
  3.4电热器加温
  有电源条件的日光温室,可通过电热器加温来补充热量,提高棚温。
  
  4及时喷施营养液,促进缓苗
  在连阴天或雨雪天后转晴时,要使植株有一逐渐见光和缓慢升温的过程,不可突然揭开草帘,使植株出现急速萎蔫凋枯死亡的现象,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还可在阳光稍好一点的天气进行叶面补肥,如0.2%磷酸二氢钾及0.2%尿素。对已遭受到不同程度冷害和冻害的蔬菜,在晴天揭帘前,可先在叶面上喷施清水,缓慢升温,慢慢增加见光时间;对连阴天后出现严重萎蔫停止生长的植株,必须对植株进行营养大调整,以促发新的枝条生长。
  4.1剪除枯枝、疏花疏果、培养新侧枝
  天气转晴后,及时剪去受冻的枝叶,以免受冻组织霉变诱发病害。黄瓜、西葫芦等蔬菜受冻后会产生花打顶现象,可在天气转晴、光照条件改善后疏掉一些花朵和幼果,以利于枝蔓生长。上部生长点受冻害的植株,可剪去上部枝条,通过腋芽培养新的侧枝。
  4.2使用生物调节剂
  受冻后植株生长缓慢,新叶新枝迟迟不发,可使用一些生物调节剂促进生长,加快植株恢复。可选用的产品有植物动力2003、黄金搭档、利果美、植物生命素、EM活性剂、巧农等。
  
  5对土壤应采取松土提温方法促进发根
  如根系已经受寒,甚至发生沤根,在松土提温缓根后可点浇1次肥水,按0.1%的复合肥水灌根。在连阴天后植株恢复长势后要及时追肥以满足营养供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4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