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楼中介空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华杰 刘 垛 郑 志

  摘要:通过对高校教学楼中介空间的阐述及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精神层面和功能层面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楼中介空间,以期使教学楼中介空间的设计更能适应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学楼;中介空间;以人为本;精神层面:功能层面
  
  世纪之交,我国高校正处在历史发展的转折期,今后的大学将是功能多元性、布局开放性、发展持续性相结合的综合体。教学区作为高校的核心区是规划建设的重点,其中教学楼的中介空间设计则起着关键的作用,在需要更多交流信息的现代社会里,教学楼中介空间已受到建筑师广泛的关注,本文从高校教学楼中介空间研究人手,尝试分析在教学楼中介空间设计上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1 概述
  
  1.1中介空间概念
  “中介空间”概念是荷兰结构主义大师范艾克大师提出的,他认为“建筑应是能兼顾内外部空间的创造……我们可把中介空间介于极端的两者之间,一方面对两者赋予同样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可以缓冲彼此的对立性”。它体现在建筑空间上是一种中间的,既不属于内,也不属于外的空间形态,即“亦内亦外”的空间属性,中介空间不仅仅表现为模糊性,而且还很多重而复杂的功能涵义。
  
  1.2高校教学楼中介空间存在问题
  近年我国高校持续扩招,校内学生人数不断膨胀,加上教学楼设计理念的落后,使得教学楼设计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具体表现在教学区最活跃的空间一中介空间的设计上,如有些廊道设计只是简单的交通功能,一味的节省交通面积,并不把廊道作为一种内与外的交流空间来考虑,使得学生的交往缺乏;在庭院的设计上,有的建筑师缺乏对空间尺度、空间比例、场所领域以及软、硬质环境要素的深入研究,而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向,造成所设计的中介空间难以符合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学生找不到真正形成交流的小环境。
  还有的建筑师没考虑到现在高校教育是朝着多元化发展,教学楼设计仍遵循传统的设计模式,造成学科之间不能互动,师生对于自己的教学楼是有课则来无课则走,这一现象必然有碍各种学术交流,使得学生的知识贫乏。由此看来,在教学楼中介空间设计上,应该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空间创作,才能适应教学模式的发展。
  
  1.3高校教学楼中介空间的类型
  高校教学楼中介空间是指教学楼建筑空间与室外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两者相互融合、共存,从而形成连续的、动态的中介空间。它对高校开放,不论在学生心理层次或建筑空间层次上都扮演着媒介的角色。高校教学楼中介空间类型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1.3.1廊道空间
  廊道在教学楼中介空间范畴里,指的是至少有一侧面向室外敞开的空间,通过其开敞的部分与室外相融合。从建筑空间来说,它使教学楼的空间层次得以丰富,空间深度得以增加,廊道作为中介空间不仅使教学楼形体显得生动丰富,而且借以这种中介空间才使得室外――廊道――室内三者渐近的层次顺理成章,同时自然空间与人为空间得以相互交融渗透。
  1.3.2庭院空间
  庭院是由建筑围合式或半围合而形成的无顶空间。在教学楼庭院中,常常是引入绿化、休息设施的同时,通过内外一体的处理方式,创造出一种微妙的内外互补关系,从而表现出模糊不定的空间特性(图2),这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合院空间有相似性。这种内外模糊不定的空间特性,作为公共活动空间,适合为学生提供学习、游戏的场所,更能满足学生多样复杂的心理要求。
  1.3.3边缘空间
  边缘空间一般处于教学楼的边缘地带,无特别的使用功能要求,隶属于建筑的程度较强,具有可塑性强,形式自由,较强的模糊性等特征。在多栋相邻建筑上,边缘式中介空间对塑造教学楼形象,表达空间存在含义,营造场所认知氛围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 在精神层面上体现教学楼中介空间
  
  高校大学生相互交往是培养集体精神的前提之一,彼此由陌生到认识、孤独到合群,尽可能造就一个富有团队精神的群体。要使教学楼中介空间富有生命力、人情味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去参与。首先,从需求着眼,让事件关联到每一个人,使更多的学生从更多方面参与活动之中;其次,在中介空间的处理方面,为学生留有多种选择的自由性和层次性,使之更富有人性化。具体从中介空间的心理完形、场所营造及环境营造这三方面考虑。
  
  2.1中介空间的心理完形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对空间的感知是从整体开始的,即“完形趋向”,然后才注意空间的各个部分,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这说明整体的功能并非空间各部分的简单组合,而是一定场所的整体功能,在此场所并非只是空间,它具有明确特征的心理场。中介空间作为场所,其特征是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这种心理场中,人们很容易寻找到公共性与私密性要求的动态心理平衡。中介空间设计在满足学生需要的社会性和领域性要求的同时,也给学生个人的调节提供了场所,教学楼中介空间所表现的模糊性,避免了由于空间的“生硬”交替而引起学生在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中介空间是内、外空间的和谐过渡和心理情感上的交融过渡,使处于其中的学生对环境更容易产生接近行为,当条件具备一定程度时,学生在此便形成交流。
  
  2.2中介空间的场所营造
  在教学楼中廊道及庭院等中介空间营造交往场所时,应注意边界效应,就像芦原义信曾说:“考虑空间领域时,无论如何必须有边界线,已知空间具有被限定的大小,它由本身边界线所限定,这里遂产生了‘场所’和‘领域’的概念。”真正的交往空间不应到处都充满让人有相同体验的秩序,而是有其内在秩序而在空间层次上展现其变化,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空间领域性。例如在廊道空间上安排各种适合师生小憩、谈话的座椅,有条件的地方还设置了投币式自动购物机或饮水机,这种具有人性化的考虑,无疑会给师生创造出更多的交流机会。在这里,主要是希望创造具有区域性场所感的交流沟通氛围,构筑连续、开放、人文的公共场所,形成人性化的中介空间系统。
  
  2.3中介空间的环境营造
  社会学家赫伯特・盖斯(Herbert Gans)曾说:“人所创造的人工作品是(也只能是)一个潜在的环境,这个环境只有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被人们感受之后,才能变成一个有效环境。”学生在教学楼学习,校园文化特征除了反映在建筑本身外,很大程度也需在中介空间得到体现。充分利用教学楼中介空间具有的动态特征,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配以绿化、小品、喷泉等造景手段,因势利导,注意学生的行进路线和方向,通过道路的方向性、路面色彩、图案的变化及空间中的对景、借景等手法吸引学生,使中介空间的人文环境以质量最佳得到体现。除此之外,教学楼中介空间还应与相对喧闹的场所有所区别,区别不仅仅只留出一个空间以距离来划分,更重要的

是中介空间的自然、人工环境设计应发挥启示、烘托、引导的作用,与建筑一起构成校园中重要的人文景观。
  
  3 在功能层面上体现教学楼中介空间
  
  以前的校园教学楼大多是分散布置或组团式分散布置,这种方式虽使各科系教学组织自己联系紧密,但系与系之间缺乏联系,各个科系交流空间更是无从谈起,结果是造成各学科之间的相对隔绝,不同系的师生缺乏交流与沟通。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功能的多元化,孰不知现在流行的学校设计模式多以“科系”为单位的联系组织模式,新的学科正是在不同门类学科之间的碰撞下产生的,不同专业科系师生的思想交流促进学科朝着丰富与纵深的方向发展。现代教育讲求多学科交叉,注重集体智能的协作与交流,尤其注重自由交流,教学模式更具人本化的考虑。由此,在高校教学楼中介空间功能组织上,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1整体性原则
  高校教学楼中介空间作为建筑与建筑之间联结的媒介,使得相邻空间相互渗透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现相邻空间之间的功能互动、空间流动的同时,也带来其职能的交叉和渗透,这种互动带来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集聚效应。由单座建筑、群组建筑所构成的校园建筑整体系统,在每一个层次上均出现有各种不同开敞程度的中介空间形态。同时它们又把单座建筑、群组建筑紧密地串连于一体,使各层次间相互渗透融合,从而使人在行进中能得到不断变换与连续的空问感受。因此,以整体性原则设计高校教学楼的中介空间,可以使“以人为本”教学楼中介空间发挥最大的潜能。
  
  3.2综合性原则
  现在流行的高校模式多为以“科系”为单位,由此带来的教学空间设计理念上的变化,各科系既独立又联系的布局方式受到推崇,这样的形式既方便了各科系的独立教学活动,又为各学科的交叉互动提供了空间。因此对于联系各科系的中介空间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华侨大学新校区教学楼的设计中提出了以线状中介空间为联系、以团状中介空间为单元的综合体。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教室、研究室以及办公室各单位分别通过各种平台、休息厅、交流角等紧密联系成自己的系馆,每个科系都有自己的中介空间一庭院,各个科系再通过另一级的中介空间一共享廊道来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功能单位的科系群。在廊道里,安排一些休息椅、自动饮水机等富有人性化的摆设或界定一些学习角,学生会很容易在此形成交流,不同学科的知识也会在此碰撞、联系。而把高层的行政办公设计在端头,有意识的稍微偏离教学区,不会对教学区产生干扰,形成另一曲线中介空间,颇为值得借鉴。
  
  3.3转换性原则
  线状和团状是中介空间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如果运用一些组合上的技巧,那么一种空间形式就会产生另一种空间形式的效果,或者说两者空间形式发生了转化,易形成富有变化的空间效果,特别适宜学生在此学习、交往,也使得教学楼布置更加灵活自由。如在线状中介空间的局部寻求团状中介空间的效果会形成丰富的空间景观,在处理上可以采用曲线、折线或用过街楼式的布置功能房,给线状中介空间带来的变化也很明显。
  英国伦敦的哈克雷社区学院就是通过线状和团状的结合设计,创造富有变化的中介空间。学校位于索莱迪齐中学旧址上,教学楼布置在基地长向两侧,构成两个线状庭院。罕布什尔郡和柏金斯・欧格登两位建筑师在庭院处理上为避免单调感,利用建筑物的凹凸处理、地面的下沉及绿化布置,形成局部团状中介空间,适宜学生们在此交流、学习。两个庭院的四周都是柱廊,是主要的人流通道,由此进入人口、楼梯和电梯,在这里,柱廊中介空间及由教学楼构成的庭院中介空间相互融合,形成丰富的空间变化。
  在教学楼设计中,通过线状中介空间与团状中介空间的巧妙应用,可以使得教学楼布置更为自由、灵活,更具人性化的考虑。现在,随着学校或院系的规模渐渐扩大,功能的复杂,线状中介空间与团状中介空间在教学楼中相结合更能适应高校的发展,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 结语
  
  高校是人才聚集的领地,知识密集之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十分重要,“以人为本”的教学楼中介空间设计成为教学楼建设理念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主体的学生来讲,这种人性化的交往空间,无疑会给师生创造出更多的交流机会。对客体的学校来讲,从微观上讲,是关于空间形态与环境设计的探讨,可以建构有序的空间体系;从宏观上讲,则是关于校园与教学楼整合方式的研究;以此更能适应高校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6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