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84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毕冬梅

  【摘要】目的:掌握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将84例患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病高发年龄在49~58岁,平均年龄57.7岁;死亡33例,占39.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29-02
  脑出血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据有关专家报道: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约为81/10万,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8.43%。该病的年轻化趋势促使我们重新关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病人进行临床探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2009~2011年7月我院收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患者共84例,占全院住院病人的0.21%,占同期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总数的6%;男39例,女45例,男女之比为1∶1.4;发病年龄48~58岁组最多,平均年龄57.7岁;死亡33例,占39.9%。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节较多。既往都有高血压病史者87例,占51.79%;有高血压家族史者10例,占5.95%。有一次性卒中发作史者3例,占1.79%;有2次以上卒中发作史4例,占2.38%;有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发作史者6例,占3.57%。无高血压病史者81例,占48.21%。
  1.2 方法:对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病死率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方式:(1)发病时状态和起病方式:一般活动中发病45例,占54.16%;剧烈活动中发病5例,占5.95%;睡眠中发病3例,占3.57%;安静时发病4例,占4.76%;起病不明原因者26例,占31.55%;3h内出现典型症状、体征者50例,占60.12%;3h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症状、体征者33例,占39.88%。(2)有前驱症状者35例,占42.26%;前驱症状中,剧烈头痛、头晕分别为16例和11例,其他为肢体麻木、烦躁、听力下降等。无前驱症状者48例,占57.74%。从出现前驱症状至发病间隔时间在24h以内者30例,占36.31%;超过24h以上者5例,占5.95%。
  2.2 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后检查出有高血压病者78例,占92.86%;其中血压维持在200/110mmHg以上者18例,占23.08%;在250/130mmHg以上者16例,占21.15%。发病后24h内体温达38.5℃以上者共10例,最高为41℃。意识不清者共38例,其中深昏迷6例,浅昏迷33例,嗜睡状态5例。
  2.3 颅脑CT扫描检查:内囊出血35例,占41.67%;大脑出血15例,占17.86%;脑桥出血40例,占47.62%;小脑出血8例,占10.12%。
  2.4 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内科治疗包括降压、止血、脱水剂和抗生素的应用、人工冬眠疗法等,个别病例也采用氟美松治疗。本组84例中用甘露醇脱水治疗者36例,有19例采用手术治疗。
  2.5 转归:84例病人中,好转50例,占60.12%;出现肢体瘫痪49例,占总病例的58.33%;死亡33例,病死率39.88%;发病后24h内死亡者15例,占44.78% ;24~72h内死亡者14例,占41.79%;3天~1周内死亡者3例,占10.45%;1周以上死亡1例,占2.99%。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众所周知的三高(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临床特点主要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诱发脑出血,在活动中发病居多,本组病例在发病后经检查发现有高血压者占92.86%;而发病前已知有高血压病史者,只占高血压病人总数的55.77%;也就是说还有40%以上的病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高血压,这一部分病人也是最危险的。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大量脂肪食物摄入,引发高血压并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平均年龄为57.7岁,主要危及中老年人。高血压在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占极重要的位置,所以,防治高血压加强防病知识的普及和宣教,是避免脑出血最有效的措施。从发病的方式上来看,运动中发病占54.16%,脑出血时,意识障碍(61%),较闭塞性血管病既多又严重,在鉴别诊断时值得注意。呕吐占43%,由于意识障碍病人不能陈述病症,颅内压高往往直接表现为呕吐,因此,在临床用以判断颅内压增高,具有一定的价值,瞳孔变化为判定脑疝的重要体征之一,双侧瞳孔不等大,通常认为是钩回疝的标志,在本组病人中,确诊为钩回疝者3例。本组有6例脑干出血(3.57%)全部为桥脑出血,其中2例合并中脑出血,平均年龄49.77岁,临床上面部或半身麻木以及眼球分离较突出,存活时间平均2.2天,生前仅1例考虑脑干出血的可能性。小脑出血3例(1.79%)全部为CT诊断,2例为单纯小脑出血,1例合并脑干出血。平均年龄67.6岁,临床上无小脑症状和体征,存活时间平均1.5天。脑出血急性期(24~72h)的治疗主要为消除脑水肿,选择性定位钻孔减压,我科近年来的治疗措施在用甘露醇、人血白蛋白,能有效地控制脑疝,能延长生存时间及治愈机会。经治疗脑出血存活的病人中,有97%出现肢体瘫痪,只有不到3%的病人只有轻度障碍。脑出血的死亡率接近40%。过了急性期(72h),感染尤其是肺炎就逐渐上升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72h后的患者需加强抗感染措施,且护理工作对预防感染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及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梁炳年.尼群地平与开博通联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现代医药保健杂志,2009,(2):93-94
  [2] 岳金华.卡托普利与尼莫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0,7(1):5
  [3] 陈灏珠.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6-216,318-4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5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