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STEMI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继青 李孟光 冯晓云 宗文仓 孔令军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心内科 河北 玉田 0641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9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93例,主要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STEMI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大多数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溶栓治疗STEMI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心律失常;STEMI;重组链激酶;溶栓;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00-02
2005年以来,我院心内科在运用重组链激酶溶栓的同时,加服中药制剂治疗STEMI溶栓后心律失常126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93例作对照观察,能显著降低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两组219例均为我院住院的STEMI患者,并符合溶栓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中,男86例,女4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4岁。对照组93例中,男70例,女23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5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 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胸痛持续≥30min,心电图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 mV,肢导联≥0.1 mV),起病时间<6 h,年龄<75岁,无溶栓禁忌症。
1.3 排除标准:(1) 溶栓有绝对禁忌症者。(2)溶栓前已有各种心律失常者(不含窦性心动过速)。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到达 CCU后,10分钟内完成吸氧,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检查静脉通道是否通畅,病史采集,18导联心电图,确立无溶栓禁忌症,床旁备好除颤仪。
2.2 对照组:血常规、凝血回报后,如心电图改变典型,不必等待心肌标记物结果,立即开始在心电监护下行静脉溶栓治疗,如心电图不典型,30分钟后心肌标记物结果回报后再开始溶栓。即刻嚼服阿司匹林300 mg,以后300mg/日,5天后改为100 mg/日长期服用;在60min内静脉滴注重组链激酶150万IU。溶栓后12 小时根据监测APTT(活化全血凝固时间),FIB(纤维蛋白原),若APTT缩短至正常值的1.5~2.0倍,FIB>1g/l,可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克塞)0.4ml皮下注射,每12小时 1次,共7 天。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持续静脉泵入,但右室心肌梗死为禁忌),酌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对症处理并发症。
2.3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施治予以中药制剂口服,中药制剂方药组成:人参10 g、丹参30 g,瓜蒌30 g、当归20 g、川芎15 g、枳壳10 g、桂枝9 g、薤白10 g、半夏10 g、炙甘草6 g、苦参20 g、生黄芪18 g。(每日1剂,首煎加水400ml,煎取50m,次煎加水300ml,浓煎取汁50ml,三煎加水200ml,煎取50ml。3次煎液混合, 瓶装高压消毒备用,每日1剂,反复多次频饮,14 d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项目:⑴住院1周内每天行心电监护检查记录患者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第二周出院前(选择住院2周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晚发心律失常情况。⑵溶栓前及溶栓后2周对每一个入选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价。
3.2 心力衰竭判断标准:参照NYHA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
3.3 两组溶栓后2周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溶栓后2周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 05
3.4 两组溶栓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溶栓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 05
4 讨论
有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第一杀手,我国不到10秒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每13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我国已成为未来几年心血管疾病的重灾区。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急骤减少或完全中断,造成所供区域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心肌细胞急性坏死的一组综合征,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1]。目前AMI有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静脉溶栓治疗,直接PTCA可以获得稳定有效持久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疗效优于溶栓疗法[2]。对AMI溶栓治疗而言,“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3]。在没有条件行PTCA治疗的基层医院,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不但可改变急性期预后,也可改变长期预后。但溶栓后常引起再灌注损伤而导致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而AMI患者本身也容易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如多源性室早、成对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均可导致严重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致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因此如何降低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特别重要意义。AMI属于中医 “真心痛”,“厥心痛”范畴,多为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痹阻心脉所致,其中瘀血贯穿疾病始终,在治疗上主张以活血化瘀为主。杨贵志等[4]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及维生素C治疗,对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本研究采用中药制剂,丹参伍黄芪: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阳复脉;当归:补气养血活血;川芎: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苦参:有清热燥湿之功;枳壳:内含黄酮类成分,理气;人参:强心益气、生津固脱、回逆救厥、鼓动血脉之效;桂枝:助阳化气;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瓜蒌、薤白、半夏:理气化痰。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人参能作用于垂体而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从而增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耐受力和应激力,并有改善心肌营养代谢、强心和调节胆固醇代谢作用[5]。丹参、黄芪可防治心律失常,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缩小梗死面积,抑制缺血造成的生物电不稳定现象。桂枝可利尿,改善心功能。半夏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抗炎反应。炙甘草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瓜蒌、薤白、半夏可防止心功能和体能衰减,促进心肌侧支循环。苦参所含生物碱有明显的强心及抗心律失常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回阳、生津固脱、通阳复脉之效。其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肌顺应性,抑制缺血造成的心肌生物电不稳定现象而达到抗心律失常治疗目的。抗心律失常西药种类较多,副作用较大,大多具有负性肌力作用,且有潜在致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探讨中药制剂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防治心律失常方面有较大意义。本研究显示:STEMI患者在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及综合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制剂治疗有协同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肌损害,控制心律失常、心衰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显著,但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循证医学的统计分析加以临床验证。
参考文献
[1] 曹守沛,钱春发,金妙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4):345-346.
[2] 惠永明,姚丹林,仲崇星,等.急诊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比较研究.中国临床医学, 2003, 10(5):629-632.
[3] 胡大一,许俊堂.心脏病学实践―2001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9-388.
[4] 杨贵志,唐爱,李传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03, 43(28): 38-39.
[5] 叶镇鹏,黄俊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7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4):300-301.[6] , 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9-3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5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