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公共体育服务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更好地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问题,本文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及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体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逐步确立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体育方针,研究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提出要“构建起面向大众的多元的体育服务系统和利于‘奥运争光’的竞技体育体系”。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2006年《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明确政府在发展体育事业中的基本责任,强化政府的政策规划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兴办体育事业的积极性”,“强化体育行政部门制订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完善规章制度、提供公共服务、维护行业秩序的职能”。尽管我国体育部门及学界尚未正式使用公共体育服务这一概念,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以及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探索必然要求对公共体育服务概念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一、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
公共体育服务的上位概念是公共体育。尽管我国官方及学界很少单独使用“公共体育”这一概念,但“公共体育场馆”、“公共体育设施”、“公共体育产品”等概念却被广泛使用。“公共体育”一直是我国体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将体育与科、教、文、卫并称五大事业,实际上就是将体育视为公共体育的一种形式(有学者也将这种体育活动称为公共体育事务)。
符合公共体育特征的体育有竞技体育中的“奥运争光”部分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部分,有群众体育中的社区体育和职工体育等部分。此外,体育科研、体育医疗卫生等也可归于公共体育范畴。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体育运动,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参与体育的过程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消除和宣泄不良的社会情绪,沟通人际关系,凝聚社会各群体的作用。因此,公共体育(确切地说,是一部分体育,而非全部)可以被视为一项公共事业。公共体育的这种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的积极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此,现代社会将公共体育视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可见,在我国,任何公民均有享受体育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享有平等的体育运动权利。细究其理,公民享受的这种“东西”实质上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公共体育服务。
对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开发离不开对公共服务概念的理解。所谓公共服务是指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
根据公共服务的概念,我们可以顺乎逻辑地导出公共体育服务的定义,即:公共组织为满足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这样的认识不仅可以避免其他定义中的种种不足,同时又可以对公共服务的理论给予合乎逻辑地解释。
我们认为公共性、公益性是公共体育服务的根本属性,是贯穿公共体育服务的一条主线,它既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
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
从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出发,结合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点:(1)需求导向性。以公共体育需求为导向,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运行和管理均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体育需求为终极目标;(2)公共性。强调公平与均等,要保证使人人享受到基本的体育权利,人人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3)“人本”性。强调以人为本,要满足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与体育的需求;(4)多样性。强调全面,要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
所以,只有通过合法和有效的公民参与,才能使公共体育服务人员充分有效及时地洞悉公众的利益要求,进而最终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目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沟通本来就是广开言路,增强公民的话语权,是公民积极参与政府决策的有效途径;公民也借此表达自身利益需求和意愿,也充分体现了公共政策以实现和维护社会民主为其价值取向。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是我国在北京奥运会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首次对全民健身工作进行的专门规范,反映了国家对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和增进人民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与关怀,表现出国家推进以全民健身为代表的公共体育服务所进行的制度安排和法律保障。
2010年3月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在体育方面与《条例》的实施形成了紧密的呼应,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将发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作为政府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及提出的“三大理念”(“科技奥运”理念惠及全民健身活动,“人文奥运”理念关注全民健身活动,“绿色奥运”理念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深刻地影响着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使人们对全民健身运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健身活动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既起到了宣传全民健身效应,对青少年具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扩大了全民健身运动的规模。
通过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分析研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优化公共体育服务。
1.宏观措施。政府完善市场立法,保障市场秩序,有效发挥各种主体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划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运作的界限,明确政府、市场的有效空间,从而约束公共体育服务市场的边界;改变政府和市场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角色,政府承担公共体育服务安排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促进市场成为公共体育服务的生产者。
2.微观措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引进市场供给方式的优先次序为特许经营、使用者付费、政府采购、凭单制、内部市场。排名靠前者优先引进。
3.大型体育设施中加大特许经营、使用者付费方式的引进,防范项目运作中的风险。
4.加大公共体育服务政府采购的力度,变政府生产供给为政府采购供给模式。
5.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凭单制,促进区域内体育设施服务社区居民。
6.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内部市场管理,改善公共体育部门间的关系。
7.针对规模巨大、同时内部复杂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倡导引进内部市场管理方式,有效发挥系统内和各种主体的作用,实现系统内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关系的变革。
三、结 语
公共体育服务主要依靠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全面推进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各级地方党政领导也自然应该积极主动顺应中央政府和时代的要求,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体育事业的投入的同时,为了有助于向民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要有意识地吸纳公众的意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公民参与的制度和法律法规,规范操作性强的程序和规定,为公民提供一个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
参考文献:
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 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
(2)97--101.
谢正阳,胡乔,李燕领,等.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70--74.
3.孙晓莉. 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4):114―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2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