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和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危行业中最重要的一种建筑行业。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不安全因素多,危险性大,是事故多发行业。近年来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高的行业的死亡率就是建筑业,损失巨大。所以,它的安全管理是整个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工程建筑;安全的管理;措施
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不安全因素多,危险性大,是事故多发行业。近年来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高的行业的死亡率就是建筑业,损失巨大。因此,建筑企业,应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项目管理特点和管理规律的安全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安全管理现状在建筑业的体现
(一)原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行为
在事故的发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直接的原因。人的具体不安全行为有:送料过快、操作错误(启动操作不给信号、忘记关设备)、使用不安全设备;奔跑作业、用手代替工具操作;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物体的摆放不安全;机器运转时加油、清洁、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带电作业;未使用防护用品等。
2、物的不安全因素
在建筑行业中,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等都统称为“物”。它的主要不安全的情况有:造成冒顶;施工电梯的限位失灵,塔吊的钢丝绳脱丝;电锯等用电设备电线老化,造成电线失火;未及时更换,造成钢丝绳断裂,掉物坠落等。
3、不良生产环境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事故。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疏忽”,而不考虑客观的情况也是片面的,而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当然,不能忽略的也有人文环境。如果企业人人讲安全,从领导到职工,逐渐形成安全氛围,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状况肯定良好。
4、管理的欠缺
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的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管理不善。要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建立完善、科技含量的设备保养制度、安全达标和推行文明施工等活动。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奖惩机制以及安全教育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
(二)施工现场的施工项目是事故发生的发源地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的特点、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法规、法律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达到更新或改进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
二、安全管理措施
(一)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才能上岗的各类人员。从事新的工作或新员工必须经过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的三级安全教育,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定期培训,强化工程具体作业安全和安全风险要求。
(二)做好科研合作,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鼓励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开发、研究、推广一批先进可靠、安全适用的技术措施、生产工艺和装备,淘汰落后工艺,安全生产保证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可以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做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企业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中介机构,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中介机构的制约作用,把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三)做好重点管理,加强风险评估
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应作出评估,并重点管理,对每个项目具体化,做好安全防护。
(四)执行科学程序,编制安全措施
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遇有(人工挖孔桩、深基坑、模板支撑、起重吊装、临时用电等)的特殊作业,还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程序经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
三、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一)全员安全管理模式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是全员安全管理模式,因此,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分包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还应包括监理、业主、设计及社会相关方。
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的全员安全管理模式,有四个转变,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
(二)管理模式的安全目标
安全目标管理,是生产企业的安全总目标,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落实措施、分解展开、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
总之,安全生产水平是一个国家政冶、经济、文化多方面的综合反映,它涉及到社会、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声誉、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各个层面,是政府执政能力和党的重要体现。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建筑安全管理,我们必须运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提高职工的安全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7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