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智能劳动。我们要想在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客观教育环境中利用教育理论,经验并努力达到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就必须要讲究工作艺术。
班主任要对学生所发生的各种问题迅速捕捉,准确作出判断,用最佳工作方法处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师的智力、工作经验、教育技巧以及多种能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这是班主任工作艺术和水平的统一,是智慧与热忱结合。
在提倡人性化教育的今天,支持鼓励表扬教育学生的呼声很高,这样一来,学生生活在老师精心维系的蜜罐中。而教师则是颤颤惊惊,视“罚”字为红牌警告,提都不敢提。这种“只放糖不放盐”的教育真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吗?我认为,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扬鼓励多于批评处罚,这固然不错,但绝不是不要批评处罚。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如果只有甜言蜜语,而没有警世箴言,他们就容易迷失方向。班主任注意讲究处罚的艺术,相信效果一定更好。本人结合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浅谈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罚之有方,罚之有理。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惩罚一定要讲究艺术,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在“罚”的过程中培育人,能使学生的某些方面中“罚”中取得进步。“罚”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目的。通过“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错误,加深印象,同时锻炼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不交作业的学生罚他补交作业,对于不跑早操的学生罚他补跑早操,对于损坏公共财务的学生要罚他经济赔偿,这些都是必要的校园惩罚。在惩罚前老师必须给学生讲清道理,为何要惩罚他,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让学生被罚得心服口服。一旦学生改正了错误,老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他在全体学生面前找回威信。这对接受惩罚的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大有益处,使之受益终身。
二、罚之有度,罚之适量。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余地,对学生不得抱着“治病救人”的宗旨、目的,而是“一棍子”打死。对学生罚要适当。这“适当”二字的含义就是对学生的惩罚不但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实施某种惩罚时,要看他身心健康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性别和年级。惩罚学生要看他违反校纪校规的程度有多大,即该对他处于何种程度的惩罚。
三、罚中带情,罚中有爱。不要带着抱怨与不满去惩罚孩子,那样会让孩子误解你,与你的心理距离更远,而导致教育教学的南辕北辙。有人说,爱是最好的老师。“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假如被罚的学生真是你的孩子,有谁没有训斥惩罚过自己的孩子呢?你处罚孩子,难道就说明对孩子残酷无情,没有关爱了吗?不!我们一直爱着自己的孩子,而且一如既往。要是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该管则管,该罚则罚,其根本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有罚学生“画画”的,有罚学生“写作”的,与其说是一种惩罚,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惩罚,犹如暖暖的春风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催人奋进,我们何不学习一些他的惩罚方法呢?最终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他着急,老师希望他尽快改正错误,转入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惩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只要掌握好罚的艺术,罚之有方,罚之有度,罚之有情,使用一些充满麻辣味的爱的惩罚是很有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但是,没有原则尺度,没有公平标准,没有感情渗透的惩罚是不应该出现的,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感情纯真,热烈,心理稚嫩脆弱,明理又不是很明理,需要班主任悉心引导和爱护。他们来到学校,除开获取知识的需求外,更渴望得到感情的尊重与交流,因此,在使用“罚”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注意场合,措辞委婉,千万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至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4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