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心得及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富容

  【摘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日益突出,苦闷、孤独、焦虑、冷漠……甚至精神崩溃,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显得日益迫切而重要,帮助他们寻找解决心理困惑与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这样大学生理想的实现,价值的体现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一、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
  (1)学习压力。一位西方教育家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阶段,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大学学习不是从一个门槛跨入另一个门槛,而是攀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对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有所认识和把握,都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适应,当然,还需要对完成学业过程中各种努力的结果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否则就会出现情绪上的困扰。(2)人际压力。大量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80%来自人际关系方面。有人甚至用“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能交往”、“因自卑而不敢交往”、“因孤僻而不愿交往”来形容大学生的人际状况。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恰恰印证了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起的”。(3)情感压力。在恋爱问题上,大学生中不少人不光不能很好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而且还有人只是为了了解自己的魅力,填补心灵的空虚做爱情试验,一旦对方爱上自己又想摆脱;甚至有人已经爱得“惊天动地”了还不知道为什么爱,要不要爱。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出现极端和过激的行为表现,害人害已。(4)经济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15%~20%是贫困生,其中5%~7%是特困生。他们中有些人在经济贫困的压力下,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在生活中往往采取逃僻和封闭自己的做法,严重者会出现明显的抑郁倾向。(5)就业压力。近年来,高校的扩招,社会竞争的加剧,不乐观的就业前景,造成了很多学生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许多心理问题随之产生。
  二、压力的应对
  (1)压力的概念及构成。压力是指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景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任何压力都由压力源、个体对压力的认知评估、压力的反应三个部分构成。压力源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压力的反应则是由个体对压力的认知评估来决定的,只有当个体确实感受到压力源的威胁时,才构成压力,否则不存在压力。如:当学生认为考试对他造成了威胁时,他就会产生压力,但如果他视考试为自我实力的评估并乐此不疲时,则不会感觉到太大的压力。(2)保护大学生的自尊。自尊是一个人赋予自己的价值,是自我概念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一个主要内容。人们有时认为产生心理异常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人无法对自己的价值给予正确的评价。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让他们明显地表现出协调性,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认识,并不为别人的批评而感到抑郁,而是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对生活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方法
  (1)合理宣泄。最简单、最常用的宣泄方法就是倾诉。倾诉能有效地化解心理压力,当然就有利于心理健康。心中有烦恼、有不痛快的事,不要闷在心里而要找有关的人,比如自己的朋友或家人、老师倾诉。即使他们找不出好的解决办法,自己说出来也是一种释放,长期压抑情绪,会使内心的体验变得更加强烈,从而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2)转移。除了宣泄外还有转移可用来调节情绪。转移就是让你走出来,把注意力指向别处,别钻牛角尖,别老在一个问题上想来想去,转移是把注意力从消极的心理紧张和焦虑转向其他事物,以淡化或忘记那些令人不快的情绪反应。如心情不佳、忧愁郁闷或发怒时,最好去大自然中散散步,或是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和相声、小品;或是去看看喜剧电影、幽默漫画;或与其他人聊聊天,参加一些公益劳动;运动运动,或是逛逛街,买件自己喜欢的小东西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遣一个人内心的不快。总之遇到心理问题时,让身体动起来,才能让心静下来。(3)代偿。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有时候是因为追求一个目标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4)升华。当遇到挫折,损失或计划失败的时候,除了以上调节的方法,还有一个更重要,更积极的调节方法,那就是升华。升华是指个体受挫折后,把压抑于心理的情绪冲动转向社会许可的其他活动中去,使精神有所依托,获得新的、更高的精神满足。升华是最高水平的宣泄,把不良情绪这种能量引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去,让它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有利,用我们平时的说法就是“变压力为动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