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建筑安全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牛欣欣 王健 贺涛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安全事故;建筑施工
  一、建筑施工的特点
  (1)施工现场的复杂性。施工现场的安全不但要靠施工人员的循章操作,还要取决于各种机具、材料以及建筑物品的安全状态。同时在施工现场又往往有多方的参与,业主、承包商、监理、分包商等等,管理层次多,关系复杂,不同的施工队还可能交叉作业,这些都加剧了施工现场的复杂程度,从而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2)建筑产品的单一性。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建筑项目,不同的建设项目所面临的事故风险的多少和种类都是不同的,同一建设项目每一天所面临的情况也都是不同的。所以施工人员每天都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使得风险也是难以预料的。(3)施工人员离散作业。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分散在各个部位。在操作过程中,除了遵守规章和计划,在遇到突然出现的问题时,需要个人根据以往经验做出决定,而这种决定的正确性是难以保证的,这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率。(4)施工条件恶劣。建筑施工大多在露天环境中进行,受气候、自然条件等的影响比较大。施工现场气温高低、照明、风雨等都会使施工人员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事故。
  二、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人的因素。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人的因素最重要。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认识不足,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进度、质量、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步,没有把安全当大事抓。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素质差,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少,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施工队伍素质低。(2)物的不安全状态。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定期安检跟不上,只重使用,轻管理,对防护装置,或弃而不用,或失灵不修复就使用,机械设备老化,该报废的不报废仍在继续使用。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特别是剪刀撑,扫地杆、脚手板经常不按照规范搭设。钢管壁厚度不够,钢管经过多年使用后,钢管产生变形和弯曲,扣件合格率低。安全网破损没有及时修复。违法违规行为是塔吊坍塌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3)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每一个工程,在预算时都规定有一定的安全文明施工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4)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在高空线路或设备边不设围栏或防护网,电器设备未进行有效的接地接零,没有必需的漏电保护装置,电线、电缆破皮、老化、乱拉乱扯,管理混乱造成漏电等。(5)施工现场没有足够的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对消防设备不熟悉,发生火灾,就手足无措。
  三、减少安全事故,应采取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大型项目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并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2)加强安全教育。做到: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对进入施工现场持证的架子工必须定期进行体验;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罚。(3)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与协调。工程中标后,要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前要有施工技术员编写的书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向工人交代,特别是高空、有毒作业,必须有相应的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急救处理方法。(4)加强现场安全监督。企业应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对违章指挥、操作,冒险作业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规范项目的施工安全行为。安全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的检查,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对人员的伤害,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人,完善各种安全设施。在施工作业面上设固定的安全管理员,对危险性大的脚手架,起重机搭设和拆除,机械设备吊装,用电设备工作,基础土方开挖等进行监督和控制。
  建筑施工各种现场管理的难度,恰恰说明了在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文化的“软约束”可以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提高对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从而主动的关注安全、重视安全、把安全生产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通过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规范等功能,使各项规章制度内化为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员工的外在行为,使制度的外在约束变为长久的员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完善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8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