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激发农村消费需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菲菲 马顺达

  【摘要】 2009年农村消费市场异常火爆,为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内需、促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此基础上,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对开拓农村市场进一步作出重要部署,明确将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在这样的形势下,结合淄博市实际,研究分析如何扩大淄博市农村消费市场、激发农村消费需求,对加快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消费市场;农村消费需求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摆脱短缺状况,市场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经济的原动力,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率的拉动是最基本的,扩大消费需求,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如何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截至2008年末,淄博市农村人口比例达38.3%,农村消费只占全市消费品市场的19.2%,农民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农村市场扩张乏力,发育相对滞后。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意味着淄博市农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与市场扩张能力。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激发农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促进淄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淄博市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随着淄博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09年,淄博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013.15元,比上年增长8.8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70.68元,比上年增长8.70%。其中:农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082.42元,比上年增长28.18%;医疗保健支出452.49元,比上年增长22.02%;衣着支出398.23元,比上年增长6.9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10.54元,比上年增长3.36%;食品支出1734.70元,比上年增长2.55%;交通通讯支出504.69元,比上年增长2.03%;文化教育娱乐支出587.83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99.78元,比上年下降2.33%。
  (二)主要特点
  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
  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十五”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成为淄博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助推力量,全市农民增收走上了快速良好的发展轨道。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3247元增加到2009年的8013元,2009年比上年增长8.81%。
  2.消费结构得到优化,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比重有所提高
  农民消费结构最根本的变化是打破了过去稳定的以食品、衣着为主的消费结构。目前食物支出占消费支出的份额即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由1978年的52.0%下降至2009年的33.6%,降低了近18.4个百分点。农民在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和保健支出的比重上升,增长迅猛,医疗、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逐步成为农民消费的热点。农民消费结构实现了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的转变。这种结构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农民在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同时,已开始有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的观念与行为,这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市场供应充足,农村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
  近年来,淄博市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步伐,农村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农村市场实现166.48亿元,增长18.7%。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消费市场的硬环境不断改观,加之“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等各项刺激农村消费措施的扎实推进,淄博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农村消费潜力逐步被释放出来,农村消费品市场出现明显的升温迹象。
  二、淄博市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市场增幅落后于城市市场,城乡消费水平存在差异
  随着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加快、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进,农村市场消费持续升温。2009年全市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8亿元,增长18.7%,增幅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2.6和1.7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增幅差距由上年的2.4个百分点缩小到今年的0.5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在全市零售额中所占比重虽微幅波动,但总体回落。由2000年的20.4%逐年回落,2003年提高至20.4%后,2008年下降至19.2%,受“家电下乡”等政策带动,2009年前三季度略有抬头,提高至19.5%,但2009年全年回落为19.2%。
  (二)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消费能力相对较弱
  商品零售市场从规模上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购买力的高低,增长速度取决于购买力的增长速度。直接决定购买力水平的因素就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就目前来讲,农民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村消费市场没有足够的购买力作支撑。一方面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城镇。2000~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8%,低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1.8个百分点,城乡收入之比由2000年2.1:1扩大到2008年的2.4:1。另一方面农村市场整体消费水平偏低。2008年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市零售额的19.2%;农村消费品市场人均零售额8142元,仅为城市消费品市场人均水平的一半。同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4757元,约相当于城镇居民的四成,与1999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基本相当。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不高
  由于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尤其是向农村的延伸更晚,导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滞后。农村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子女上学、就业、住房等现实问题依旧困扰着农民,挤压了农民的消费空间,抑制了即期消费和超前消费。这就造成农民由于对未来的支出预期上升,不得不增加收入中储蓄的比重,导致平均消费倾向平稳下降,边际消费倾向变化幅度非常不稳定。2000~2008年,全市农民平均消费倾向在0.65~0.71之间波动,边际消费倾向自2001年达到“十五”以来的峰值(1.47)后,陡然下降至2002年的0.15,此后逐年波动,至2008年回落至0.51。
  (四)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消费环境相对较差
  一个成熟健全的市场体系,其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齐全,商品流通顺畅,交易活动规范有序,买和卖都能找到很好的契合点。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是制约农村市场开拓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仍然较为落后。农村消费品市场仍以分散、狭小的个体经营门市及摊点为主,主要业态是狭小的零售门市部及原始零售摊点,而且简单重复多,农村集贸市场仍是以棚户市场、马路市场为主。
  二是,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影响农民购买积极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制约着市场容量的扩大,一些耐用消费品的使用,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供水条件、供电设施以及道路交通条件差。
  三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商品供应体系,农村的买难问题在许多地方并没有得到解决。
  四是,农村市场销售网络建设不健全。缺少规模大、信誉高、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到位的商业企业,农村市场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农村市场商品质量没有保障,消费者对农村市场没有信任感。

  (五)消费观念陈旧,消费层次偏低
  近年来尽管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传统的消费观念仍然占居主导地位,先赚钱,后消费依然是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主流。信贷消费、超前消费虽已逐步被年轻一代接受,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少农民的消费层次较低,消费结构失衡,甚至出现畸形消费。目前,淄博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主要是用于食品类等生存型消费,享受型、发展型消费的支出仍偏低。
  三、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激发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思路
  国家统计局的测算表明,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的消费支出,将为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00多万台(件)消费需求。从西方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收入低的人群消费需求高,而收入高的人群消费需求低。可见,开拓农村市场,激发农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助推器,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推动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积极因素。
  (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水平,才能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有效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从目前农民收入的增收点看,传统种植业能作出的贡献余地已很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靠发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农业来增加农民收入。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特色,形成产业创品牌,科学引导农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鼓励企业与农民以多种形式合作,走集约型生产模式,尽快形成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增强农民增收的动力。
  三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努力开拓和创造社会就业岗位,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和宽度,着力培育劳动力市场,搞好劳务输出和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四是,积极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开发出适应农村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结合实际,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农村的消费信贷业务量,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消费后顾之忧
  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覆盖面较小,特别是农村的社会保障滞后,削弱了启动消费的短期预期。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有效启动农村消费品市场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减少居民养老、医疗、住房等预防性储蓄;有利于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增强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淄博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目前随着淄博市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政府应当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消费信心和消费倾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通过建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基本医疗合作制度,为广大农村居民建立更加公平、支撑力更强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后顾之忧解除了,农民才会放心消费、积极消费,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品市场才会得到有效启动。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现代化的农村流通体系。从零售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有一定的客流量作保证,消费者相对集中是零售市场发展的基本条件。就这一点来讲,城市无疑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也就是说,只有城市市场才能带动和提升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因此,我们既要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又要使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注重发挥城市市场对周边农村市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一方面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工程,适应农村消费需求的变化和要求,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下乡;另一方面要引导和鼓励城市的商贸流通企业将一些新型业态网点和服务业网点逐步延伸到城市周边的重点小城镇,如超市、连锁店等下乡,弥补农村市场新型流通业态缺乏或比重过低的局面,让农民也得到平价、安全、优质的服务。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通过相继实施的“村村通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建设,淄博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初具规模,农村消费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要使农村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等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加大电网改造力度、整顿农村电价,降低用电成本,鼓励农民对家电的消费,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和大型农机具进入农村创造条件。
  (2)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拓宽农村流通渠道,逐步构建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合理布局的农村商业辐射网络。建立健全农村消费品市场物流配送体系,从而减少中间环节,使不法商贩无机可乘。
  (3)建立市场信息网络。通过在乡村一级建立市场信息网络或通过广播电视,使农民了解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搞活农产品流通,改善农民经营效益,更好地指导农民生产和消费。
  (4)加大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消费品市场准入机制和监管机制。对于坑害农村消费者、制假售假、违法生产经营者要进行严肃查处。
  三是,鼓励农民自建住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要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四)加强对农民的消费教育,更新农民的消费理念
  更新消费观念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先导。当前,由于农民对未来担心较多,忧患意识较强,多数农民家庭存在重积累轻消费的观念,阻碍了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必须加强消费引导,树立开放型的消费观念,正确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农民学会花钱,舍得消费,改善消费结构。培养农村新的消费热点,鼓励农民增加在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支出,更新消费理念,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1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