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农村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雪 孟庆强 孟威
(1.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 河北 廊坊 065000;
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3.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摘 要:农村信息化是使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的过程。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在分析廊坊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网络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83-02
农村信息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农业信息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等在农村生产、生活、管理等方面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1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在驾驭农村市场经济中处于前置性的基础地位。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对于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水平,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科技进步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和信息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的增强,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 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技术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疏通信息传播渠道,还可以增强广大农户和企业获取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3 推进农村信息化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农村信息化有助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借助于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速度,缩短城乡之间的发展距离,使城乡居民直接分享各种技术知识与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文明成果,推动科技、文化、社会事业发展
2 廊坊市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廊坊位于河北省中部,北临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南接沧州,西和古城保定毗连,地处京津两大城市环渤海腹地,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现辖三河市、霸州市、广阳区、安次区和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及大厂回族自治县,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总人口3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8万人。所以农村的经济发展对推动整个廊坊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廊坊市在农村信息平台和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廊坊市充分利用户联网、电视、电话、广播等,为农户提供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综合服务,使农业信息覆盖40%以上的农村用户,其主要模式有:
(1)行政主导模式。抓好廊坊农业信息网站群和农民合作社商务信息网服务,年发布信息4万条以上;落实农业部“三电合一”和省“农业多媒体视频专家诊断系统平台”项目,建立乡村信息服务站200个,视频专家在线试点1000个,农村信息员1000名。
(2)民企经营模式。依托大华夏神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全市推广应用农机监理、农业智能语音、农业触摸屏等服务系统,开展农村信息“户联网”综合服务。
(3)行政与国企合作模式。农业职能单位与联通、移动联合,通过手机、固话、电脑等方式,推广农业短信、设施农业专家远程监控、农业专家视频在线等服务。农业短信用户达到50万户,建设设施农业专家远程监控试点20个。
(4)行政与民企合作模式。推广神农农业科技进村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农村信息“户联网”综合平台,开通集发布查询信息、政策解读、办事指南等功能于一体的廊坊市农村土地流转网。
(5)国企与民企合作模式。推广华夏神农等民企公司与通信部门合作,依托网站、短信、热线等媒介,开展新农村金色俱乐部、省农村信息户联网资讯热线服务模式。
2008年,廊坊市推进了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该市农村信息“户联网”的进一步的拓展延伸。星火科技“12396”热线采取以电话为主线、以因特网为总线,电话、短信、网站、手机上网、电视、广播等多信道全方位接入,实现互动联动。一是整合搭建包括电话、短信、手机上网、网站、电视、广播、触摸屏七个子平台在内的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二是丰富服务方式,实现人工坐席应答、专家远程转接、系统自动应答三种服务;三是扩充信息资源库,服务门类从23个增加到34个,农业专家和咨询系统的数量由130个增加到157个、语音数据达到10万条。内容涵盖农村科技、涉农商务、农村政务、生活百事、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农村教育等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四是建立星火科技“12396”呼叫中心,中心现有坐席人员10人、农业专家10人,实现了每周七天、每天十二小时在线为农民服务。农民只要利用有线电话、手机等通信设备就可获得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全市建成统一标识、配置、服务、管理的地市级服务支持中心1个、县级服务指导中心3个、乡村企服务站100个,覆盖了无公害蔬菜、奶牛养殖、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等全市的农业主导产业,直接受益农民达40万人,增收近亿元。
3 廊坊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廊坊市启动农村信息化工程以来,各县农村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比较理想,但是农民在信息利用方面、政府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服务质量及农民信息素质都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农民缺乏信息化知识
缺乏知识是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广大农民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对农业科学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村民信息意识薄弱,信息人才匮乏,加之传统的保守意识使得大部分农民对信息,尤其是对网上信息表现出漠然和无知,在获取和利用信息时常表现出随机性、从众性和观望心态,不善于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加快农产品信息发布、搜索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等,这种状况严重挫伤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者的积极性。
3.2 信息获取成本较高
农民的收入水平与信息应用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获取手段的费用需求减缓了信息进入农户的步伐。现在虽说电脑普及了,价格相对以前便宜了,但最低也需2500元左右。另外,加之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且分散,导致农民购置设备上网不仅不现实而且不经济,采用电话获取信息虽然方便但费用普遍较高,而通过电视、板报、传单等方式,方便且节省费用,但获取信息方式大都不能满足农民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信息需求。
3.3 信息资源状况较差,信息实用性不高
目前,全国虽有农业信息网站2200多个,但是网上综合性的信息多,专业性的信息少;简单堆积的多,精心加工的少;交叉重复的多,有特色的少;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4 缺少信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现实中,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技术人员存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素质难以保证。
4 促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体系规划、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开发等任务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要加强对农民的系统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政府应增加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着重培养农民的三种现代意识: 一是现代的科技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科技、用科技、走科技兴农之路的意识。二是现代的市场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动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三是现代的信息意识,即让农户具有愿意为信息投入、注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同时,要大力提高农民信息素质能力,让他们具有信息收集、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和意识。
4.2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
农村地域辽阔,对信息产品的需求规模较大,因此信息化建设中网络体系开发、信息技术装备、基础设施铺设、人员培训等软、硬件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鼓励、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尤其是有实力的企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探索和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体制,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4.3 要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重点应是采用乡镇级建立信息服务点、村级培养信息员的方法,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要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有条件的村,购进电脑,建立网站,无条件的村,鼓励经济能手购置,利用党团员活动日进行学习培训。要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使之把农业信息服务作为自身的重点服务内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广校、村干 部、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4.4 加强农村信息专业人才建设
目前,廊坊市信息人才仍然比较缺乏,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搞技术的多,懂经济的少,搞生产的多,懂市场的少。因而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农业信息人才,造就一批有信息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除重点培养高素质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农业技术专家同时也是农业信息专家,让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引导农户、帮助农户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5 营造良好的农村信息化政策法制环境
实现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抑制信息垄断、信息封锁,打击坑农、骗农的虚假信息,统一标准,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息化政策法制环境,促进农业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