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浅山丘陵地区秋延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宏义
安徽东至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浅山丘陵占70%以上,是江南浅山丘陵地区的典型代表。1996年开始试种秋延辣椒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7年扩大试种范围和种植面积,在全县3个类型地区(浅山区、丘陵、圩区)6个点试种10 hm2,均获得成功,每1 hm2产量最高达28.92 t。到2009年全县秋延辣椒种植面积达860 hm2,产量34.5~42.0 t/hm2,产值5.85万~18.9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地块选择
江南浅山丘陵地区秋延辣椒种植应选择地势高,土壤疏松、肥沃,排灌顺畅,无污染的地块。
2 品种选择
秋延辣椒种植应选择耐热、耐湿、抗病、株型紧凑、不易徒长、结果集中、丰产性好、产品在市场易被接受的优良品种。如洛椒4号、新早杂1号、湘研13号、汴椒1号、红椒王等品种。
3 培育壮苗
3.1 苗床地选择
苗床地应选择地势高,土壤质地为中壤至轻壤,土质疏松、肥沃,没有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
3.2 营养土配制
1 m3土加腐熟的饼肥5 kg、鸡粪10 kg、三元复合肥1.5 kg,洒适量0.1%高锰酸钾液拌匀,用农膜覆盖发酵、消毒。
3.3 制钵
用直径8~10 cm制钵器制钵。将事先准备好的营养土均匀地撒于墒面,再洒适量0.1%高锰酸钾液,覆盖农膜保湿。营养钵按15行摆放,如不立即播种可用农膜覆盖保湿待播。
3.4 播种
江南浅山丘陵地区最适播种期在7月10~15日。播前晒种1~2天,然后用0.1%高锰酸钾液浸5 min,洗净后用清水浸8~10 h,晾干待播,每钵一粒,播后用肥沙土覆盖,覆盖厚度以钵沿与钵面相平即可。播种后用草帘或遮阳网覆盖保湿,待80%苗出土后揭除覆盖物,出苗前后墒面均保持湿润。育苗大棚在幼苗4叶期前全日覆盖遮阳网,4叶期后8:00~17:00覆盖,定植前5天揭网炼苗。
3.5 苗床管理
齐苗后清除苗床杂草和多余苗,选用2.5%氟铃脲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50%多菌灵、50%百菌清或20%病毒A 500倍液喷雾防治病虫害。断奶肥在2叶期施用,叶面喷施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液,以后视苗情补施肥料。
3.6 适时化控
秋延辣椒育苗期间正是高温高湿阶段,幼苗随着叶片和根系增多易徒长,可用1.25 g烯效唑加水10 kg用小孔径喷片喷雾器均匀地喷于叶面,也可用多效唑,但没有烯效唑安全,以后视苗情长势进行化控,4叶期为化控最佳时期。
3.7 壮苗标准
秋延辣椒秧苗质量是决定产量和效益高低的主要因素。根据我们十多年的栽培实践,壮苗标准为苗龄25~30天,叶龄8~10叶,苗高16~18 cm,茎粗3 mm以上,分一杈,现花蕾。
3.8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5天揭网炼苗,前2天17:00揭网,次日8:00前覆网,后2天揭网提前、覆网延迟,最后1天全日揭网。要重视送嫁肥施用,可用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施。
4 定植
秋延辣椒定植在大棚内进行,定植前盖好遮阳网,将土地深翻,整平后开好中沟和施肥沟。
4.1 施足基肥
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饼肥1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硼肥1.5 kg、硫酸锌1 kg或碳酸氢铵150 kg、过磷酸钙100 kg、硫酸钾60 kg、饼肥100 kg、硼肥1.5 kg、硫酸锌1 kg,75%多菌灵粉剂1.5 kg,充分混合后按每墒两沟沟施后及时覆土,铺好微灌水管,盖好地膜(最好是黑色地膜),打好定植穴待栽。如不用微灌水管,可不用地膜覆盖,打好定植穴待栽。
4.2 适时定植
秋延辣椒定植一般在8月10~15日,此时温度高、蒸发量大,栽前大棚盖好遮阳网降温,3天后可揭网,晴天下午移栽,阴雨天全天栽。辣椒苗要求分级,不可大小混栽,栽时苗钵与定植穴要充分吻合,以利根系生长,如不用地膜覆盖的定植穴打10~15 cm深、定植后苗基部凹3~5 cm,栽后浇足定根水以利缓苗,以后视苗情浇水。
4.3 及时管理
定植后要全棚检查,对损伤苗和弱苗要及时更换。地膜覆盖大棚栽培的要注视水分变化,土壤干燥要及时补水以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无地膜覆盖的大棚缓苗后及时浅锄促进根系生长,并视水分变化及时补水。及时抹除门椒以下腋芽,剪除徒长枝,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植株平衡协调生长。待满天星椒果(25~30个)坐稳后,摘除顶心,促进果实膨大和老熟果着色。
5 越冬管理
霜降前(10月中旬)闭棚保温,闭棚前防治1次疫病、棉铃虫和白粉虱,用80%代森锰锌800倍液加20%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防治;剪除无果枝,棚内的外侧两行向中间倾斜,架小拱棚盖好农膜保温;温度降到5℃以下时,小拱棚上加盖无纺布或草帘保温。闭棚后晴天上午8:00,大棚要揭膜通风排湿,同时揭开棚内小拱棚覆盖物通风透光,17:00前闭棚,同时盖好棚内小拱棚覆盖物。阴雨天不通风但要揭除无纺布或草帘透光。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①立枯病 为土传病害,主要为害幼苗和初定植的小苗。发病初期,苗基部出现灰黑色小点,后环形扩散破环维管束致苗枯死,是苗期大敌。播种前对苗床土壤进行全面消毒,每1 m2用75%多菌灵粉剂4.5 g对水2 kg或用0.1%高锰酸钾溶液泼浇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齐苗后用50%多菌灵或50%百菌清500倍液喷雾。
②猝倒病 病状近似立枯病,不及时防治可造成全株枯死,用50%多菌灵或50%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2次。
③病毒病 以种子带病和蚜虫为害传播为主,多年连茬地块发病较重。发现病株连根拔起,集中焚烧,并用20%病毒A 500倍液喷雾防治。
④疫病 病状出现在闭棚后,此时江南浅山丘陵地区以多云阴雨天气为主,日照少加之通风量减少,棚内湿度过大,而诱发此病。闭棚前每667 m2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200 g对水30 kg喷雾或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100 g对水60~100 kg喷雾。闭棚后10~15天用上述药剂和浓度防治1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⑤灰霉病 发病因素与疫病相似,闭棚后每667 m2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100 g对水60~100 kg喷雾,隔10~15天再喷1次可控制该病的发生。
⑥日灼病 发病因素是强日照、高温、干旱,主要为害果实。用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在植株未封行前根据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及时补水,封行后保持棚内湿润可减轻此病发生。
⑦霉烟病 其症状是蚜虫为害后排泄的蜜露在果实和叶片上氧化后形成黑色粉状物,影响叶片和果实受光,只要防治好蚜虫,就不会出现病状。
6.2 虫害防治
①小菜蛾、斜纹夜蛾幼虫主要为害植株生长点嫩叶和叶片。每667 m2用20%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对水30 kg喷雾。
②蚜虫以刺吸式口器为害作物,是传播病毒病和霉烟病的主要昆虫之一。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
③白粉虱也是以刺吸式口器为害作物,严重时叶面大量叶绿素消失呈灰白色状,对植株光合作用影响很大,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
④棉铃虫幼虫主要为害果实,如不及时防治可转多果为害,每667 m2用20%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对水30 kg或用1%甲维盐10 mL对水15 kg喷雾防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0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