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科研界面管理的特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高校科研和教学的两个亚界面的分析,构建出高校科研界面管理的特区,即教师科研流动站。该模式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高校教师在开展重大、重要课题研究成果产业开发活动中所产生的教学与科研冲突的矛盾。
  关键词:科研流动站界面管理特区
  
  1 前言
  
  科研工作是新世纪高校教育的台柱之一。近年来,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队伍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已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课题。
  科研管理是对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活动的管理。它不同于其他管理,科研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科研管理是对以探索性、创造性为主的脑力劳动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难以预测的。长期以来,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教学与科研界面剥离的问题,严重地困扰和制约着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成为高校科研疲软现象的不治之症,因此,关注这个问题的研究者较多,但从发表的文章上看,仍然是停留在提高科研意识,反对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上,片面强调主观的能动作用。然而,对于担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的高校教师来说,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着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客观问题,结果造成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严重冲突,产生了“掣肘现象“。尤其是教师在开展重大、重要课题研究及成果产业开发活动中所产生的教学与科研相冲突的矛盾更为突出。这是当前高校管理体制下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现象。那么,在现有情况下如何整合二者之间的界面问题,使教师能够各尽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才能,达到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最大境界,就成为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中应着力解决的一个大的问题。对此,本文着重从教学与科研的两个亚界面入手,研讨引入“特区”管理模式,构建高校教师流动站的管理模式。
  
  2 教学与科研的界面问题
  
  教学与科研的界面问题比较复杂,但从总体上可分为行政亚界面和职能亚界面。
  
  2.1 行政亚界面
  行政亚界面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界面管理过程中最直接的一种界面,教师个体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接受双重的行政管理,而实施行政管理的两个职能部门――教务处和科研处之间存在着相对的独立界面,二者并列存在,分别对教师个体教学和科研工作实施指导和管理的职能,并将这种管理贯穿教师整个工作过程中,使教师失去科研和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因此也就势必引起教师个体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出现一些矛盾,影响教师个体才能的充分发挥。
  
  2.2 职能亚界面
  由于教学管理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界面不同,每个部门对自己职能领域的知识和信息较为了解,但缺乏对其他部门了解和沟通的愿望,只是单纯地从自己工作的角度来考虑,忽略其他部门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二者在管理目标上产生巨大的差异,这是导致二者界面冲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由于教师价值观和事业取向上的差异,带来了文化冲突,导致职能部门之间的潜在冲突。其最直接,最突出的表现为科研与教学工作量的定量考核中缺乏相互转换机制。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抑制了教师科研特长的发挥,也导致教学和科研界面上时常出现”粘滞信息”。因此促进教学和科研界面交互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3 构建新的管理模式――教师科研流动站
  
  通过对当前教学与科研管理过程中界面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高校现有的管理体制下,产生教学与科研界面剥离的问题不可避免,想一下子全面解决是不现实的,因此,能够借鉴“特区”管理模式,构建一个科研界面管理的特区,即教师科研流动站,一方面用以解决高校教师在开展重大、重要课题研究及成果产业中所产生的教学与科研冲突的矛盾;另一方面,科研团队是知识型的团队,既是有层次的,也要建立在共享,平等、权利淡化的基础上,还可以避免一些先来者以长者自居,变相地侵占后来者的现象。
  
  3.1 申请进流动站的条件
  教师科研流动站的进展条件主要以高级别的研究项目或产业开发项目、且拥有较大数额的项目经费为主,具体制定要结合本单位的科研实际,确保一些项目主持人能够申请进站。
  
  3.2 进出流动站的程序
  教师进入科研流动站需要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同意,科研处会同教务处,师资管理部门联合审查批准后正式进入流动站,完成科研后,科研人员可随时向科研处申请出站,经批准出站后仍回原单位、原岗位工作。进展工作期间,由科研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工作方式由自己确定。
  
  3.3 进站后的待遇
  其一,进站工作期间可免全部教学任务,按科研工作完成情况计算科研工量时数。其二,进站教师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按满工作量计算:未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暂按70%计算出站时如果取得预期的成果,则追加30%工作量。其三,进站工作期间工作突出(成果获奖获取的经济效益),另计超工作量。其四,科研工作时数在评职、晋升,评优中均与教学时数等同对待。其五,科研工作经年终考核后,学院按所在单位课时津贴额度一次性发放科研工作津贴。其六,科研项目获奖或取得效益者,按照学院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其七,进站工作期间,工作不投入,不履行申请书中所承诺的义务等主观原因导致项目失败,按照工作量计算,并予以通报。
  
  3.4 设立流动站编制
  流动站可设若干流动的科研编制,一方面,用于向进站的人员所在单位增补等量科研编制,弥补原岗位人员的不足另~方面,用于引进科研拔尖人才,该编制在进站人员出站时收回。
  
  4 建立高校教师科研流动站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牵动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学科主要依托科研成果和学术梯队来完成。教师科研流动站作为科研基地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就是要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以科研站流动的方式来促进学术梯队的形成。
  其次,有利于推动重大、重点课题的如期完成及高科技成果的顺利推广和产业开发。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重要、重大课题往往不能按照预定的期限完成,高科技成果难以顺利推广和开发,究其主要原因,仍然是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问题,仅仅靠业余时间来从事这样大而复杂的科研工作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吸引那些拥有重点,重大科研项目或从事高科技成果产业开发的教师进科研流动是当务之急。
  再次,有利于科研基地建设。教师进站在研究工作期间利用科研经费所购买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可作为基地建设的物质基础,进入循环以后,还将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流动站的站长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并适当补充专职人员,以此保证组织的建设。
  最后,有利于人才培养。科研流动站的建立,为广大教师专心该科研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使一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这有利于造就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由于进站教师所带来的科研项目也需要一些从事教学工作教师的参加,这也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并且,进站教师还有一个指导学生和毕业设计的工作,使教师的科研工作自然地融入教学环节,推动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5 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教师科研流动站――这种崭新的界面管理模式的建立,确实有着非常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尤其是需要解决小范围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科研骨干也是教学骨干,因此,教学骨干进站搞科研,那么其教学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如何保证原有质量?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积极培养后备教学骨干力量,同时,学校要积极实行教学聘任制原则。
  
  6 结束语
  
  高校教师科研流动站是当前科研界面管理中的一种创新模式。它很好地整合了困扰高校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界面冲突的问题,但在实际应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边整边改,调整出适台本单位的科研界面管理模式。
  建立高校教师科研流动站的宗旨是人尽其才,以科促教,科教双兴。如果不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摆脱出来就难以完成重大课题的研究,没有重大成果,就难以发展重点学科和为科教兴国做出贡献。在建立“流动站”过程中,尤其是要特别强调流动性。靠流动性来吸引人才和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也是稳定和培养教师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方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8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