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空心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英
与引进外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不同,对外直接投资(ODI,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是目标国家资本的流出,对于我国而言,则指我国国内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设立、购买国(境)外企业,拥有该企业10%或以上的股权,并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ODI会对母国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等产生深远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学者们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通过ODI可以将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为国内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让出资源,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先进技术,从而推动本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另一种观点却认为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会形成对母国产业的一种替代,进而影响母国的产业基础,造成“产业空心化”(或产业空洞化,Hollowing-out)现象。
本文在对产业空心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空心化形成的机理,指出目前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不会造成产业空心化问题,但也要注重对投资产业和投资区域的正确引导。
一、产业空心化理论的形成与争议
产业空心化理论开始形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为了绕开欧洲市场的关税壁垒,以汽车、电机等产品为主导,向西欧国家直接投资,使西欧国家的这些行业迅速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对西欧国家的出口减少,反过来却要进口西欧的产品。据此,一些美国学者认为,美国出现了产业的“空心化”。进入80年代,日本继美国之后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大户,一些日本学者和官员宣称日本进入了产业空心化时期。近年来,随着香港、台湾等地区对于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显著增加,很多学者也从实证的角度探讨香港和台湾等地区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会引起国内产业“空心化”,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Cowling & Tomlinson(2000)的研究发现,1981~1995年间,日本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了47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2%,高于其他G7国家。他们认为这种状况尽管有利于大的跨国公司,但是却影响了日本国内的工业部门,导致产业的“空心化”现象,在长期甚至会造成相应的经济不景气。Liu(2005)通过逆进口的作用,以台湾为例研究了外国生产和国内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国外生产对于国内生产没有明显的替代效应,但是也许会通过一些有关公司特征的变量,例如规模、出口比率、劳动密集度、子公司相对于母公司的回报率等,对于国内生产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Ramstetter(2002)则认为,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的活动影响最大的是母国的出口,出口的变化会导致国内生产、就业等各方面的变化。但是大量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数据却表明,海外分支机构的活动和日本母公司制造业出口之间不存在反向的关系,也就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不会造成产业的空心化。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导致“空心化”取决于人们对于空心化的定义。Lin(2004)的研究认为,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现象,但是对于这一现象是否会引起台湾产业的“空心化”问题,却存在很多争议。大部分台湾的经济学家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人们对于“空心化”的定义。如果将其定义为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则答案就是“是”,因为制造业的外移使得它占GDP的份额缩小了。但是,制造业的外移也改变了制造业的产出结构和出口结构,它们都向高技术方向转移,也就是说台湾的制造业部门同时也随着制造业的外移而显著升级。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讲,并没有产生“产业空心化”问题。Yong(2007)也支持这一观点,他认为“产业空心化”并非属于经济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可以用净对外直接投资额、失业率、制造业产值在GDP中的份额等加以衡量,而采取的衡量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二、对外直接投资造成产业空心化的机理
从ODI和产业空心化关系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对于什么是产业空心化,以及ODI是否会造成母国产业的空心化,学者们的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我们还需要结合ODI造成产业空心化的机理来做进一步的分析。
对于什么是产业空心化,代表性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指经济活动由跨国公司的母公司转移到国外子公司并由此导致母国经济活动减少的过程;二是将其与“逆工业化”等同起来,认为这是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长期发展趋势;三是认为产业空心化是一种外部性现象,跨国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后,由于其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造成国内制造业生产下降、就业减少、产业衰退,进而对本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中所说的产业空心化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
ODI之所以会造成母国的产业空心化(图1),是因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揽子”生产要素的转移,随着对外投资的发展,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也将流向国外,因此培植和壮大了竞争对手,也相对削弱了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投资国资本不断外移,对国内投资产生替代,而竞争对手国际竞争能力不断上升,可能出现海外生产替代国内生产的局面,使国内生产下降、就业下降、技术流失、税源转移,从而造成国内已有产业的衰退,即造成产业的空心化。产业的空心化随即会带来贸易逆差、收益下降、失业率上升、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母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新的产业还没有得到发展或者新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并且不能弥补已有产业衰退的影响时,母国的经济会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萎缩。
可见,对于ODI是否会造成母国产业的空心化,其核心有三点:一是ODI是否会培养竞争对手,削弱母国的竞争能力;二是ODI是否会影响母国出口,造成国外生产对母国国内生产的替代;三是ODI是否会造成母国就业水平的下降。因此,在判断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会造成产业的空心化问题时,也可以从这三点出发进行分析。
三、我国目前不必担心产业空心化问题
从ODI造成母国产业空心化的机理来看,虽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很快,但目前对于空心化问题尚不必过分担忧。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也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会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经济发展减缓。
首先,对外直接投资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转移至国外的同时,也从国外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促进了资金的流入,使相关的产业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反而可能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从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动机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战略资产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比重不断上升。所谓战略资产,是指稀缺、专用、不易模仿和替代,在要素市场上难以自由交易,并能赋予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战略资产一般包括技术、管理诀窍、营销知识、分销渠道、商誉和品牌、研发和创新能力等。同普通资源相比,战略资产具有累积性、复杂性、专用性和难以评估性等独特的特征,从而限制了它在要素市场上自由交易和进行简单模仿。也正因为如此,战略资产才是形成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上,中国企业需要更多的战略资产来培养持续的竞争优势。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取战略资产的一种有效途径,缺乏创新技术和品牌的企业可以通过ODI来获得这些战略资产,从而保证其规模经济、获得产品技术和帮助它们保持甚至升级其在全球的竞争地位(Wesson,2004)。华为、海尔、中兴等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并通过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关联效应等促进了相关产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我国竞争能力的提高。
其次,对外直接投资未必会造成国际贸易的逆差以及海外生产对国内生产的替代。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从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的出口。虽然以海外的分支机构生产的产品替代母国生产的出口产品会减少母国的直接出口,产生“出口替代效应”,从海外分支机构进口的增加会产生“逆进口效应”,母国生产的改变也会带来进口结构的改变,产生“进口转换效应”,但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可能产生“出口诱发效应”,即创造或增加母国的出口。这种“出口诱发效应”可能是对外直接投资中以设备作价,导致机电产品的出口;也可能是向海外企业提供配套设备和中间产品导致了相关机器设备和中间品贸易的扩大;还可能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拓了国际市场,导致对我国最终产品的需求增加。当出口诱发效应大于其他三种效应时,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不仅不会导致贸易逆差,而且还会扩大贸易顺差,国内的生产也会增加;当其他三种效应大于出口诱发效应时,才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和国内生产被替代的现象。
最后,对外直接投资也未必会造成国内就业水平的下降。出口的替代和逆进口可能造成母国国内就业的下降,但出口的诱发、母国生产和进口结构的改变却可能引起就业的上升。有研究表明,在防御性投资的情况下,如企业是为了开发国内得不到的资源或是由于关税壁垒妨碍其出口而导致对外投资时,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增加国外子公司对母国资本设备、中间产品或辅助产品的需求,而对国内就业产生补充效应。Blomstr・m,Fors & Lipsey(1997)的研究发现,瑞典较少将其劳动密集型生产配置于低工资国家,国外生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需要母公司的监督和辅助就业,因此会增加母国的就业。Masso,Varblane & Vahter(2007)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爱沙尼亚1995~2002年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总体上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母国的就业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虽然由于我国ODI产业层面、企业层面数据的缺乏无法对就业效应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但是出口对于就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出口的增加,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ODI对就业具有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通过对ODI造成产业空心化的机理进行剖析后可以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是否造成母国产业的空心化取决于母国产业外移的负面效应和从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得的积极效应的对比。表面上的产业空心化是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性规律,可以促进母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优势的培养;但如果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只是基于个体利益最大化向外转移资本,而不能够带来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等整体利益,那么,表面上的空心化也将会成为真正的空心化,对于母国的宏观经济也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9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