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企业文化理念 推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伟清 黄 云
【摘要】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在这种新的办学模式下,如何创新中职人才的培养,笔者以引入企业文化理念为切入点,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促进学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以适应现代企业对人的需要。
【关键词】 企业文化;工学结合;工学班学生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中提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06年开始,广东省的佛山与清远、江门与河源在全省率先探索了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联合、学校与企业联合、优质教育资源与非优质教育资源联合的中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我校是全国100所、广东7所首批半工半读试点学校之一。新的办学模式呼唤新的育人方式,探索工学结合的特点,创新中职人才的培养,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任务。
1 领悟企业文化精髓,突出职业定向教育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形成一系列为广大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基本价值观、思想意识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等,用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把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舞员工的士气,培育员工的技能,凝聚企业的精神,塑造企业的形象,具有导向、激励、教育、感化、约束、凝聚等多种功能,是企业发展之魂。
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学校应当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工学班学生教育的整体规划,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在精神文化上,吸收先进企业文化的理念,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及创业、敬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理念中去,从而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产生共鸣。
在制度文化上,吸取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优秀职业道德、严明职业纪律等制度和规范,在实习、实训环节中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规章也融入到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之中。根据中职学生基本情况,制定出符合工学班学生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既体现科学化、人性化,又具有严肃性的规章制度。
在物质文化上,实习实训场所、教室的布置应突显企业特色,班纪班规的制定等应有别于全日制班级,要体现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成功人士的资料、企业用人的最新要求等等与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便能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
2 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塑造良好职业品质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态度、观念对企业生产力及企业效益的影响日益加强,勤奋、诚实、守信等优秀职业品质是人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工学班的“准员工”,学校应将企业文化精神渗透到学校活动的各个环节,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为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提供理想的场所。
2.1 教育教学活动。开设相关课程,展现企业文化内容,使企业文化成为工学班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反映出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脉搏,及时吸纳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将最新的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纳入教学内容的整个体系之中。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模块教学、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法,突出“一线三训练”,即人才培养以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训练学生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的熏陶,就能接受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就能领悟到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在平时的学习之中就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2.2 实习实训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生产制造文化氛围,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习和实训,把学校实验、实训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训练环境。同时,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严格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管理,做到人员职业化,管理企业化,营造崇尚科学、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针对中职教育特点,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3 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应该找准与企业的最佳结合点,着重根据企业、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等方面要求,开展突出“职业学校”特征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我校举办校园义卖活动,为学生创设创业策划和就业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角色的同时,学会交流、合作、竞争,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机关企业等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走上街头,利用专业技能进行各种电器义务修理,到花卉世界做义工服务等,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聘请专家开办科技发明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到科研院所、科学技术交易会、家电博览会等参观,了解科技发展形势,到公司企业、工业园区,调查收集科技生产应用情况,了解现实创新需求,学习、掌握创新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2.4 班级管理活动。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是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挥的摇篮。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可以尝试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竞选班干部职位,以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总经理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和公约,以项目招标的方式组织班级活动,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成功案例,设计工学班特色的班会,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突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良好纪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3 参与企业文化实践,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企业一线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最好场所,现代企业理念、良好行为习惯、新的实用技能、创新能力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和形成。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企业,进行职业实践活动,通过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参与企业文化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班学生在“工”的过程中,一方面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入到生产和社会实践,能够迅速提升和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将工作体验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使之更能切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使学校教育环境与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学习促进工作,以工作推进学习的良性循环。
严密的企业生产组织使得每个岗位的工作都会对最终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所有的劳动者都必须具有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通过解决生产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处理与企业领导、职工交往过程中发生的误会、矛盾,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责任感。总之,通过感受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亲身参与企业文化实践,充分认识和遵守企业道德规范和准则, 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规范个体的活动,严格服从管理,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
[2]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
[3]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周济部长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
[4] 姜汉荣:《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16期
[5] 李春海,房玉东:《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以“职业”为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收稿日期:2008-4-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