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成君 赵洪宇

  针对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当地人行开展了调研,以摸清辖区内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三个反差”,即企业原始、粗放的经营模式与金融部门规范、细化的信贷管理方式之间存在反差,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与金融部门无差异性信贷管理模式之间存在反差,企业融资的机制需求与现实基础之间存在反差。这三个反差是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瓶颈因素。从2003年起,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人行七台河中心支行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创新尝试。
  一是创新融资服务机制,突出联动性。我行通过以下三项措施逐步把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纳入到一个规范化、体系化的运转轨道。
  建立“一套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合力不强的问题。2003年,我行推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工程”,集中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战略研究和批量融资服务;2005年,又牵头建立了全市融资服务体系,以金融部门为主体,财政、工商等部门参与,整合各层面的利益,改变传统的银行、企业“一对一”的关系,建立银行、政府、社会中介和企业“四位一体”的新型利益共同体,在区域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为低下的现状下,借助政府力量推进中小企业贷款的良性运行。
  掌握“一份名录”,解决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行与中小企业局联手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储备库,对重点中小企业进行细化分类,收集整理企业“硬信息”和“软信息”,为金融部门提供信贷扶持依据;建立中小企业培优机制,对筛选进入序列的中小企业全程跟踪管理和现场辅导,按季编制信贷支持名录。
  搭建“一个平台”,解决银企对接不力的问题。我行和中小企业局联手,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定期组织银企资金项目对接会、银企洽谈会、新产品展示推介会、信贷政策咨询等银企对接活动,并对实现对接的重点项目进行经常性的跟踪、分析、评议和通报;针对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下的现状,开展贷前辅导培训,宣传金融知识,讲解贷款申办手续及流程,帮助企业健全财务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发挥创造性。从2003年起,我行组织全市金融机构,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及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区域信贷指导意见,并制定配套推进制度和具体操作方法,加强良性指导和创新引导,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政策支持,形成区域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洼地”。由人民银行与各家金融机构签订《七台河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工程”协议》,建立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整体联动,奖惩并举,从制度层面将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行动纳入体系化框架;制定《七台河市金融系统支持中小企业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区域中小企业融资的各个瓶颈环节,为破解中小企业有效抵押、担保不足、信用等级低下、财务制度不健全、银企信息不对称等普遍问题,提供了诸多差异解决方案和金融创新思路;就《意见》中涉及的金融创新思路、金融创新产品,制定中小企业项目资金对接制度、中小企业贷前辅导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及具体操作办法和业务规程,确保各项创新政策落到实处;制定《七台河市金融系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九项制度”推进方案》,推行领导小组负责制,首问负责制,无偿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服务承诺制,联系行制和检查、通报、总结制等九项制度,作为推进“金融支持工程”、落实区域信贷政策的保障措施,有力地监督和促进了“金融支持工程”的整体推进。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彰显突破性。我行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组织金融机构采取“一行一议”和“一企一议”策略,对中小企业市场进行细分,量体裁衣,研究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培育精品信贷工程,使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招投标贷款”采取银行资金与中小企业项目零距离对接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循环贷款”、“周转贷款”开通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绿色通道”,对信用企业统一授信、随贷随还、周转使用,大大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企业主贷款”将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散到企业主个人及股东,以企业主有效资产作抵押,变通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因有效抵押、担保不足,产权不明晰而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借鉴农户联保贷款的思路,采取企业间联保形式,有效地解决了产业关联性大、互相牵制约束力强、经营项目雷同的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不足问题;“双扶贷款”立足弱势群体再创业视角,通过争取贴息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贫困职工等弱势群体创业难问题;“采矿权抵质押贷款”则是针对七台河煤炭资源主产地特点,将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结合,尝试以采矿权作为抵质押标的,有效解决了中小型煤炭企业在资源产销旺盛期由于抵押、担保不足而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四是创新统计体系,注重实效性。我行从两个方面入手,创建中小企业信息储备库和金融支持统计库。一方面与辖区财政、统计、经贸委、中小企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建立中小企业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统计资料库,细化分类,将成长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重点,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效益状况、信用状况、法人代表信用记录等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另一方面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统计资料库,采取定期监测、定量分析的方法,动态分析掌握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情况、贷款质量、金融支持效率等,加强统计分析应用,为制定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奠定基础。
  以上有益的创新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经营理念逐步更新。金融部门在经营理念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变“抓大放小”为“大小并举”,改变了金融对中小企业的偏见;变“坐商”为“行商”,主动营销,超前服务,把服务触角延伸到中小企业贷前政策辅导、贷中信息咨询和贷后跟踪扶持各个环节;变中小企业被动服务为银企双赢的主动服务,拓展支持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是管理机制日益灵活。针对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量体裁衣,采取“捆绑式”、“批量式”、“一站式”服务等多种模式,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营销正向激励机制、培育精品信贷工程,逐步搞活信贷管理机制。
  三是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以政、银、企三方面的对接机制、金融与财税等部门的协同机制、金融部门内部的联动机制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保障。
  四是支持力度明显加强。自2003年“金融支持工程”全面实施以来,七台河市金融机构逐步加大了对民营及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小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也拉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短短几年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民经济基本实现民营化,中小企业异军突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攀升,在安置就业、缓解再就业压力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七台河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2005年,全市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在黑龙江省后来居上,排到了全省前列。2006年,七台河市再接再厉,又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的新目标迈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50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