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工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工资学说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资本论》中,工资被用作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统治和剥削工人的手段。西方经济学的工资理论基于效率理论、边际理论和均衡理论,并运用逻辑论证的数学方法来研究最大化问题。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运用科学抽象方法,通过资本主义工资现象探讨剥削的潜在性质。应在比较中合理的取舍适当的分析探索适合当今社会的指导思想,并在基础理论上结合现实进行实践。
关键词:《资本论》;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比较
一、《资本论》的工资理论
(一)劳动力价值理论
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工资是劳动价值或价格转换的形式,工资的变化取决于劳动价值的变化。正式和概念上的错误都表现在劳动本身的价值和价格上。作为劳动价值转换的一种形式,工资由生产劳动的价值规律决定。工人通过持续劳动获得生产资料的价值规定劳动自身的价值还是比较有争议的。本文认为,除了规定工资的质以外,还应该包含劳动力的价值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二)剥削实质
马克思在这里强调了两方面:劳动力的价值表示为错误工资的劳动价值;其次,工资形式表明所有劳动力都是有偿工作。货币关系掩盖了招聘工人的无成本劳动力。就是一种剥削。工人和资本家的利益也绝对不一致。如果利潤是确定的,一方获得的越多,另一方获得的越少。资本家是通过压榨工人的时间与劳动去获得财富,这本就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学说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使用生产函数。将劳动视为与其他的生产要素别无二致的生产要素,并且与资本互相替代,将工人的时间划分为闲暇时间和工作时间,通过两种时间带来效用的权衡取舍来决定劳动的供给。
斯密的二重性,第一,“劳动产品构成劳动力的自然回报或自然工资”,二是“需要工作和生活的人,他们的工资至少足以谋生”。他认为工资数额是市场上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工资理论的特征是工资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结合。他从劳动力自然价格或价值的基础上正确地确定了工资的自然基础,这决定了工资的基础。
在边际革命后的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中,马歇尔的均衡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并不仅仅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但在一定的劳动力供给水平下,工资测量等于边际生产力。
三、西方经济学的工资学说和《资本论》中工资理论的比较:
(一)相同之处
二者都强调实际工资水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关系,并且都认为名义工资对生产成本与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也都强调工资与就业、宏观经济形式的相互影响。
(二)不同之处
1.研究方法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以唯物史观和唯物史观为基础,用科学抽象法进行一定生产关系中的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更多的是从逻辑上解释其价值理论的工资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是基于效率,边际和均衡的理论,使用数学论证的数学方法。研究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并保持资产阶级的地位。
2. 价值理论基础
马克思把劳动力价值和劳动的价值的正确区分视为一种突破。劳动价值论首次被科学、全面地提出。它对工资理论的解释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出发点。工资是劳动价值或价格转变的一种形式,受市场供求关系,一系列外部政治制度和法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围绕劳动价值波动。在边际革命之前,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理论的问题在于它们不区分劳动力价值和劳动的价值。
3.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
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被视为与资本相同的生产要素。组件的价格由其边际产品的价值决定,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价值分配,即每个生产要素的自然价格取决于各自市场中生产要素的供需平衡。
在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中,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来源。不变资本仅将其自身价值转移至产品原封不动。而这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所有新价值的一部分是工资,只是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但是这部分价值通常是比工人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要小的,这就意味着工人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他们与资本家在价值分配方面是不平等的。
四、比较结果
总之,马克思认为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在现象上是代表了资本主义工资的,而不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种现象是取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是工资的组成部分,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他们二者的波动是一致的。然而,实际工资的增加和工人受到的剥削减少不是同一个意思。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快于实际工资提高的情况下,工人创造的财富的更大一部分被资本家给自由占据,这意味着剩余价值率正在增加,同时剥削正在增加。但是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认为主要是工资会随着与其工资水平、失业率、市场结构等因素变化。资本和劳动力可以相互交替,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马克思主义中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来源,从而隐瞒了剥削。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何爱平.宋宇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第一辑》.中国经济出版社
[3]唐正东.《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刘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之比较》
[5]曾湘泉.《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6]胡若南,陈叶盛.《工资理论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8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