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政府会计改革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加强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政府会计改革和政府内部控制改革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改革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政府会计改革之间关系的认识还不够。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政府不断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然而,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单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从多方面来看都相对滞后。为了实现内部控制规范化的目标,近年来财政部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机构,但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了自身的预算管理,促进了法制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政府会计改革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一样具有契约性,具有节约交易成本、纠正不完全契约的优点。内部会计控制使行政机关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编制的财务报告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保证了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内部控制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政府会计改革与内部控制建设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政府会计改革与政府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
  成功完成政府会计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许多前提条件,需要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金融人才以金融转型的心态接受改革。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一旦规范统一,就意味着不同行政机构原有的会计准则是统一的,信息化将取代简单、重复、劳动密集型的财务人员会计活动。当前,金融转型势在必行。核心方向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特征的改革,要求财务人员从会计向监督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内容。行政机关有必要从内部会计控制的角度对财务监督在经济、商业活动中的作用进行规范和预控,通过财务数据,实现物流量、数据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些准确的会计信息将增强各级政府部门行使权力的能力,构建科学的决策和治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委托党政监察机关的组织、纪检、检察院,限制各级政府行为,促进各级政府组织变革,加强内部部门合作,进一步促进政府一体化,利用预算资源减少超支。
  二、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精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公共机构目前的预算编制方法一般是根据前一年的收入和支出的最终账户,结合当年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预算,而不仔细核准预算的内容。在实际执行预算时,没有进行更严格的努力,例如预算项目和支出的任意增加或减少,预算收入准确。这也反映出缺乏规划和科学的预算编制过程,提前预测缺乏预算资金,对预算的约束力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制定下一年的预算时,往往需要先采用下一年的指标,然后增加相应的预算额度。这使得预算管理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很难发挥实际作用。
  (二)财务监督职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
  由于单位人员规模和管理人员内部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如一个人负有多重责任,不符合职责分立等会计岗位划分的原则,就会隐藏内部资金和资产的管理和保护。目前,许多行政机关实施“核准前核准”的报销程序,这一标准的实施对财务人员参与到决策中,将自身的监督职能充分的发挥出具有一定的阻碍。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该对单位的决策有参与权利,但现实中,财务部门只是核算和数据管理方面发挥作用。经济事务的预控制和后审查,在经济企业的實际核算中,缺乏原始凭证和相关业务凭证一般缺乏可比性,导致企业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能合理保证估值的准确性,严重制约了会计监管职能的发展。在组织的财务工作中,还存在广泛的不规则票务管理,延期付款和私人使用公共资金等现象。用过的笔记没有及时取消。同时,由于近年来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频繁改革,财务人员难以及时更新相应的新知识,适应单位会计改革的及时变化。
  (三)资产方面没有细致的管理
  集中采购制度的实施,对控制事业单位资产过多购置的现象有了良好的解决,但还是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如果购买固定资产出现延误,缺乏定期的财产清查系统,以及缺乏使用资产和托管人的明确责任,最终将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资产损失和损坏。仍然有许多资产尚未经过充分研究和事先决定,导致无法满足购买后的单位需求或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导致资产闲置和浪费的想象出现。这不仅仅是对单位有形资产管理,也是管理单位本身无形资产管理的空白阶段。例如,一些单位需要对专利和推广方面进行资金的投入,但上述行为处于停滞状态中,这就是资源的浪费。
  三、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预算管理的控制性作用
  预算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编制过程的合理性,所以,需要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的有效性进行提升,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并尽可能完善每个项目的预算。充分反映其高度的不确定性因素,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各单位应当按照核定预算,合理安排收支,严格控制预算的执行。经常举行预算执行情况介绍会,以此来保证预算编制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补充环节,必须注意审计,以确保预算的严格性。决算账户是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载体。最终账目是否真实准确与绩效考核是否能够正确执行直接相关。在编制年度账目后,应及时分析决算中预算的执行情况。应对预算执行良好,业绩显著改善的部门给予适当的激励;预算执行能力差,不严谨等相关问题的部门应该给予处罚。
  (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
  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能否在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关系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所以,想要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完善的、合理的会计制度,首先要保证会计岗位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对岗位用人进行高道德标准的要求,同时,定期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和提升。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对经济业务的流程和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严格禁止审批,对重大资金业务实行逐步审批制度,强化财务人员在企业审批过程中的作用。财务人员应重点检查经济运行是否合理,相关程序是否完整。该单位的收入渠道也必须严格管理。财政部应严格监督业务部门及时发放账单,并及时将相关业务数据提交财政部办理交付手续。完善单位票据管理程序和制度,保证票据使用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将票据的使用严格的控制在合理的范畴之中。
  (三)优化资产管理工作
  在资产申请使用之前,事业单位应该对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浪费的现象出现。在日常的资产使用和管理工作中,每个环节都必须履行员工和管理者的具体职责。通过资产使用者,托管人和处置者等角色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资产的使用,储存和处置得到正常监督。不需要使用或报废的资产应根据相关系统进行调整,可对外出租或出售,将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同时,需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制度,将相关事宜进行明确的规范,分析资产使用的效果和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在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编制粗放,过于武断;财政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忽视对单位资产的监督,造成资产流失等问题。有效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一是加强预算管理。二是加强财政部门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最后,重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力,优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为事业单位的良好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历雅萍.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 (20):113.
  [2]张黎.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8 (09):73-74.
  [3]高超,石戈.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应对[J].纳税,2018 (20):111.
  [4]荆新.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结构与协调问题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7,31 (01):20-27.
  [5]唐大鹏,武威,王璐璐.政府会计改革与内控建设[J].会计之友,2017 (08):19-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03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