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风险管理视角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财政、审计法规不断完善,审计及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财务风险管理为视角,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以期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一般属于公益性质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中引入了绩效目标考核,资金使用效益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风险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经营过程的重要事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事业单位的竞争力。而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益性服务的重要载体,其财务风险管理被社会广泛关注。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一、事业单位概述
事业单位主要是指由政府设立的,从事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的社会服务组织。一般来讲,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对部分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为社会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通常情况下,国家会给予事业单位财政拨款,而对财政拨款的使用却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这使得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不足,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了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1.资产管理风险
部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理念较落后,资产管理意识不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其一,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程序及制度规定,资产管理人才匮乏,资产管控工作缺乏科学的指导。
其二,在信息化时代,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资产的方法不足,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不充分、不规范,功能开发程度不高,造成资产管理规范化程度不足。
其三,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实物管理与合同管理、账务处理分离,不同环节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自为政,造成资产管理的混乱,增加了资产管理的风险。
2.预算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运行中,预算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预算编制的风险。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预算编制尤为重要。在事业单位中,编制预算的一般是财务人员,由于对具体业务了解不够以及和业务部门沟通的缺乏,在预算编制中无法保证其严谨性,造成一定的风险。
其二,预算执行的风险。在事业单位中,预算执行的严谨性还有待提高,尚存在从项目支出中列支日常公用经费,不按预算批复用途使用资金的现象,这就导致了违规使用资金的风险。
其三,预算执行的考核力度不足。近几年,在预算编制中引入绩效评价目标,这能够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但是,在预算管理与考核机制挂钩时,却受到种种限制,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量化考核方法,考核机制并未发挥作用,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
3.项目经费管理风险
在事业单位,尤其是水利、交通等负责大型基建项目建设管理的事业单位中,项目经费的管理非常重要,动辄以亿计的项目经费核算,财务风险的防控尤为重要。项目经费管理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项开支把控不严,造成项目建设管理费超支现象屡见不鲜。
其二,项目价款结算不符合规定,不按合同约定方式及规定程序进行价款结算,给项目资金支付带来风险。
其三,在项目审批中,因项目涉及领域较多,财务人员很难深入所有项目的实施过程,最终导致项目预算经费与实际支出相差较大,造成项目经费的管理风险。
三、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1.工作人员内控意识不足
在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内控意识不强、整体素质偏低现象。单位管理者对内控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认为内控只是财务人员的事,影响了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全。而且,部分会计人员水平不高,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有的单位财务人员出现断层,会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知识更新能力不足,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对此,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水平及内控意识,成为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的重点。
2.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立不完善、不系统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存在片面性,缺乏完整的内控体系,内控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立时,无法全面涵盖预算、收支、基建、资产等重点业务和事项,内控制度不完善。
其二,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立中,过于重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忽视了其他部门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为事业单位管控带来风险。
其三,在内控制度制定时,有些部门对自身的风险点认识不足,未针对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先进内控管理理念的学习不足,影响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增加了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
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落实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协调性较差,影响了内控制度作用的发挥。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在部分事业单位中,存在岗位职能交叉现象,这就导致具体工作中各个部门互相推卸责任,部门间不能相互牵制,制约了内控制度的全面落实。
其二,某些单位在内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存在应付监督检查的现象,由于人员的不足,部分不相容岗位只是在人员签名上做了分离,实际并未分离,这就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4.内部控制缺乏绩效考核、监督与评价制度
其一,事业单位内控监督力度不足,各部门无法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内控制度执行缺乏一致性,内控较为混乱,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
其二,内部控制停留在表面,监督工作并未发挥作用,监督管理未深入,检查工作走过场,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其三,事业单位内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评价体系并不科学,考核评价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考核内容过于笼统,无法对各个部门进行针对性考核,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激励作用,限制了事业单位内控的作用,财务管理风险明显增多。
四、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中,加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是基础。而部分事业单位在建立内控体系时,较为重视内控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忽视了内控软环境的建设,如:文化建设,风险理念培养等。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时,氛围较差,流于形式。对此,事业单位想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有效抑制财务管理风险,应重视软环境建设,提高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具体应从以下几点出发:加强风险知识课堂培训,提高全体职工风险意识;明确财务风险控制的责任人,一旦财务管理风险发生并带来一定损失,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以此提高全员风险管控意识;同时,将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列入考核中,防范资金使用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面发挥事业单位内控作用,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2.加强信息沟通,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监督
在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之间,仍存在信息沟通不足的现象,影响了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对此,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该问题,依照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保障各部门间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通畅性与准确性,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环境。如:可以建立财务联络员机制,由财务部门牵头,在各部门选择优秀人员担任财务联络员,定期召开财务联络员会议,将内控相关制度、政策变化、财务风险防范点等通过财务联络员及时传达给各部门。
同时,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渠道,使所有员工真正认知到内部监督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并自觉参与其中。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引入内部控制电子化系统,实现内控实施电子化,搭建沟通平台,提高信息沟通的实时性,为内部监督提供准确的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撑,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3.完善考核,正确引导
为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事业单位应根据财务管理现状建立考核机制,激发财务人员与内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考核机制建立后,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并落实,充分发挥其作用。
同时,为提高全员对考核的重视,可召开研讨会,引导全员探讨考核机制的不足,以此保障考核机制符合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激发财务人员与内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发挥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促进单位內控机制有效实施。
五、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不可或缺的公益性机构,为加强内部控制,应从财务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履行。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发挥其作用,应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信息沟通,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完善考核,正确引导,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丽.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管理观察,2018(16).
2.杨凯.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
3.邢彬.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探究.中国经贸, 2016(15).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8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