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经济下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梳理了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向财务共享平台、财业一体化、全价值链融资体系等方向转型发展,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职业技能的深度融合,实施教材、案例、课程、实训一体化课堂模式创新等思考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国经济由快速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型进行转变。财务管理方式也发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运转离不开资金,资金的管理离不开财务管理的程度,重视财务管理的发展才能够实行当下新经济下商业模式的发展。因此新经济形态下,如何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和适应性?成为了应用型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新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大智移云等高科技的发展,财务管理在目标、对象、环境等也发生也随之发生巨大发展变化,比如华为的IFS项目、长虹财务云、海尔财务体系等对企业盈利起到关键作用。财务管理的核心在于核算、资金、预算、决策,究其共性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搭建无纸化、时效化的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核算的高效精准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管理从企业管理中独立出来,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财务数据与决策。但新时代企业多元化、多产业的混业经营模式下,不同地域项目的数量、类型均日益增多,这对相对集中的财务人员来说,形成一种困境。如何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信息汇总到统一平台,更加高快速的解决财务问题,财务共享平台应运而生。在财务共享平台上,企业可以将公司主要产业的业务流程标准化,将日常费用的报销、资金的结算、采购销售等日常复杂的核算流程在业务办理过程通过财务云直接核算,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核算效率。比如,长虹公司财务云系统,80%以上会计凭证自动生成,费用的报销从4天缩减到2天,这均归功于财务云共享平台的搭建。
  (二)财业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资金流、业务流、核算流三流合一
  由于不同地域、不同项目等实际情况存在,而各项目部门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均不尽相同,企业想要制定一套完整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就需要财务人员了解业务,将财务融入整个商业流程,掌握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和资金运动。也就是说,要将过去独立运转的财务人员下放到具体业务部门,成为具体业务部门的一员去实地进行账务资料的收集和检查,并对其资金运动进行跟踪控制,形成实时、全程而精准的业务管控平台。比如华为IFS专门培养数千名专业财务人员深入销售、采购等业务部门,将业务与财务流程有效融合,解决跨区域管理问题,成为华为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三)成立财务管理中心,实现预算目标化、决策专业化
  财务共享平台的成立,财务核算流程化、精准化,提供着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实时控制,财务管理的核心也由核算向管理层面的资金风险管控、税务、决策分析等高端化转型发展,帮助企业内部有效抵御突发性风险,提供分析决策。同时,成立财务管理中心,也可通过集约型精细化预算,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部门员工、将员工与预算目标链接起来,实现企业价值目标。
  (四)通过内外部资金的有效整合,形成全价值链的融资体系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达尤其是产业与金融领域的融合加速,企业财务管理融合开始由内部向外部拓展,价值链共同体逐步产生。企业将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纳入统一融资平台,通过金融服务,发挥供应链融资,谋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二、应对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创新和构建“产研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均产生了极大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变革周期缩短、频率加快。面对新时代下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的颠覆性变化以及国家创新创业、开放性办学理念不断推向,作为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核心设计,必须着力重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密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专家团队,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商业模式以及岗位人才实际需要,有序修订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的融合改造,并共同制定课程体系。
  (二)精准服务地方企业,构建“实践为主、能力驱动、分类分层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厘清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的区别,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不应局限于基础出纳、税务会计等基本财会岗位,而应当瞄准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通过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企业发展趋势,跟踪商业模式创新与资本市场发展动向,结合具体企业调研,研究制定符合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新时代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紧密结合经济、金融和管理专业的发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实操能力为主线,始终贯穿实践教学,从基本素养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三个阶段逐步递进,着力提升学生对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本判断能力、基本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本文上述财务管理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不管是财务共享中心还是财业一体化,企业所需财务人才必须要“懂业务、会技术、能决策”。懂业务就是财务人员必须掌握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掌握业务流程和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会技术是指财务人员也必须学习利用数据挖掘与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技术。能决策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应更加侧重支持战略决策,懂得如何对企业内部数据进行预算、分析、控制、决策。目前应用型高校目前也逐步重视这一问题,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在此背景下,学校可以有效利用产学研合作方式,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适应新时代和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有序调整和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由此实现“懂业务、会技术、能决策”的培养目标,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预算管理、风险防范、融资、戰略决策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和切实方案。   (三)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与职业技能的深度融合,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要实现“懂业务、会技术、能决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一方面在保留传统核心课程基础上,适当增加仿真模拟等课程比例,优化课程体系,加入企业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计算机技术等模块学习,加强实务处理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备初步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大数据新经济下企业发展的新特征,增设新兴课程并加强财务课程与金融课程融合,要求学生开始能够熟练运用会计的核心操作程序以及对金融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利用,同时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企业运营资本管理工作中,了解企业运营的商业模式和整个资金运动的过程。最后,通过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开阔学生的金融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金融市场动态,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商业环境的思维养成。
  (四)实施以产学结合为路径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协同合作机会,充分将课堂內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统一搭建学习平台,基础内容网络化,通过以项目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实施教材、案例、课程、实训一体化的课堂模式创新。学校应该重点推动对财务管理核心课程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课题教学改革,通过自编教材和慕课等网络形式,让学生自学基础知识,然后通过企业实际案例讨论和重点知识点指导达到翻转课堂,最后加入模拟综合实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思考、实践等综合能力。
  教学一方面要学生学,另一方面必须教师教的好,因此师资队伍培养至关重要。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想要让教学结合实际,就必须先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企协同合作机会,有计划的邀请企业资深财务管理总监或经理请到课堂,担任学期实践课程的老师。这样既能将实际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理论对接,也能够成为校内教师获取实践经验的良好途径,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其二要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与企业合作将教师周期性下放到企业实习,也可通过调研、外出进修等培养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新经济下财务管理转型发展作为切入点,结合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改革,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通过校企深入合作提出培养目标,根据学生职业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次培养,缩短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磨合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盛勇.财务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模式选择与路径规划[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6.
  [2]贺祖斌,孔苏.新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8,3 (02):1-4+10.
  [3]秦丽芬.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科竞赛立体化建设探究[J].当代会计,2017 (03).
  [4]程平,施先旺,姜亭杉.基于业财一体化的生产活动大会计研究[J].财会月刊,2017 (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20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