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档案视角看宁夏引黄灌溉工程申遗成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宁夏引黄灌溉工程申遗成功是档案功效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档案的作用和功能,让档案文化与水文化取得了共赢,开创了具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档案文化和水文化建设新局面。从申遗中也认识到保护水利遗产十分必要,面临着开发与保护兼顾的新课题。
  【关键词】宁夏;引黄灌溉工程;申遗成功;档案
  一、认识宁夏引黄灌溉工程申遗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等并称为世界遗产,是国际灌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起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利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学习古人治水兴水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遴选条件为灌溉工程的历史超过100年,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为当代工程理论和手段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认为,宁夏引黄古灌区是宁夏平原2200余年来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具有独特的、创新的、科学的引水工程结构。2017年10月11日,宁夏引黄古灌区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目前,国际灌排委共评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47处,中国四川乐山东风堰、诸暨桔槔井灌工程、陕西泾阳郑国渠等10处工程先后入选。
  二、宁夏引黄灌溉工程申遗是档案功效的生动实践
  引黄古灌渠申遗,为宁夏向全国乃至世界全面展示治水文化遗产、传播治水经验搭建了重要平台,也是档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用的成功范例,进一步增强了民众的档案意识,提升了对档案作用与功能的认知度。
  宁夏引黄灌溉文化灿烂、源远流长,用水治水历史悠久,丰富的档案史料为深入研究和继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人物档案内容丰富,成为教化育人鲜活生动的教课书。在宁夏引黄古渠系开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彪炳史册的治水人物,东汉的虞诩,北魏的刁雍,唐代的李听,元朝的张文谦、郭守敬,明代的汪文辉、张九德,清代的张金城、王全臣、通智、钮廷彩等,皆因治水业绩为世代称颂,他们治水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的技艺被后人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展,让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并更加辉煌灿烂。二是文献档案脉络清晰,成为宁夏引黄灌溉历史的见证者。大量的文献档案真实记录了宁夏治水的突出贡献,有汉代的激河浚渠、西夏的卷埽治河、元朝的更立闸堰、明代的十里长堤、清朝的规模开渠,向世人展示了宁夏劳动人民朴素的科学治水观与“兴水利以尽地利”的聪明才智。记载的“十六字灌溉制度”“浚渠条款”“天盛律令”及西夏卷埽技术等成为说明宁夏历代灌溉管理制度和水工治河技术为当时农业和水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重要凭证,让宁夏治水兴水的丰富经验得以传承和发展。三是文物档案历经沧桑,成为深厚历史的最原始记录。遗存文物有汉代陶漏斗、陶水管、汉渠碑首、唐代镇河铁牛,清代钮公生祠碑、民国时期马少云振兴水利纪念碑等水利文物、器具、实物500多件。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歌颂劳动人民兴水利、除水患的诗词碑记歌赋、传说轶事。唐代以来创作的水利诗文达200余首,明代以来的《汉唐二坝记》《惠农渠碑记》《灵州河堤记》《中卫美利渠记》《大清渠碑记》等水利碑记30余篇,《白马拉缰》等水利传说轶事30余篇,生动记录了宁夏水利建设的历史足迹。
  三、申遗让档案文化与水文化取得共赢
  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档案文化是围绕档案这一事物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档案中蕴藏着文化的根基和灵魂。檔案和档案工作构成的档案文化与社会文化系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社会环境影响着档案文化的发展,同时,档案文化的发展也对社会文化产生着重大影响。档案文化并不是一个部门或一种职业的文化。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休戚相关。
  中华民族正因为具有浩如烟海的档案库藏,才有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和阶梯。从宁夏引黄灌溉工程申遗中我们可以真实的了解到,宁夏引黄灌溉历史悠久,可远溯到秦汉。漫漫的历史长河,档案忠实地记录了治水文化发展的内容和进程,维护历史的原本面貌,真实地反映了在社会实践活动所留下的轨迹,延续着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浩瀚而宝贵的档案资源肩负着见证历史、传承文明的崇高使命,它不仅追述当地历史,而且记载当地现状。保护文化遗产将有利于我们在新时期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档案文化,并为振兴中华民族文化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申遗不仅提高了引黄灌区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加有利于保护珍贵文化资源,开创具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档案文化和水文化建设新局面,凝聚起推动档案事业和水利行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更加有利于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四、从申遗中认识水利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宁夏古灌区申遗成功,对展示宁夏水利文化、促进水利发展、带动全域旅游、提升宁夏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水作为地球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滔滔黄河,亘古流淌,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华夏文明。从一定意义上说,华夏文明在水的流动中传递,华夏文明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
  2200多年来,宁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史。宁夏作为黄河文明的承载者之一,宁夏引黄古灌区历史文化悠久厚重。长期的治水实践中,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水利遗产。历朝修建的秦渠、汉渠、唐徕渠、惠农渠等古渠流润至今,这些水利遗产,倾注了治水者的心血汗水和聪明才智,是治水历史的浓缩,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水利遗产承载着底蕴丰厚的水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遗产中不仅有水利设施这样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治水理念、水管理文化、灌溉制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通过碑刻、典籍、档案等形式流传下来。   古代水利工程及其水利遺产曾在区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许多古代水利工程仍然得以保存,且在继续发挥作用,这些珍贵的水利遗产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开展文化宣传提供真实生动的素材。保护水利遗产,对于加强公众对水文化、治水科技的深入了解,提升公众对水利遗产保护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水利遗产也是文物档案的重要组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原始依据。水利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时刻遭受着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的威胁。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水利遗产保护意识,以及相应的制度约束,一些古代灌溉工程或遗址、遗迹在灌区工程的更新改造中多数被改建或损毁、废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复兴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宁夏注重生态立区、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指引下,保护好至今仍在发挥效益的灌溉工程,利用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程遗产、遗址及文化景观,将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纳入灌区整体建设,科学规划,统筹布局、规范管理,不仅对保障宁夏引黄古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对自治区全域旅游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价值及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五、对宁夏水利遗产保护利用措施的思考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水利工程建设蓬勃发展,面临着开发与保护兼顾这一新课题。宁夏水利遗产作为可持续发挥作用的遗产,既要保障遗产的水利功能作用发挥,又要结合保护利用与实现灌区的水利、社会、区域综合发展效应相辅相成。
  1.开展宁夏水利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为保护、开发、利用好宁夏引黄古灌区提供理论指导。
  2.以宁夏引黄灌溉工程申遗成功为契机,充分利用历史人物档案、文献档案,继续挖掘研究宁夏引黄灌区历史文化,编撰一批文化丛书,以多种形式宣传展现水历史文化魅力。
  3.围绕群众文化需求,通过建设水文化主题公园、扬水工程展示园和打造水利景观,使水利工程成为传承发展水文化的重要载体。
  4.科学编制水利遗产保护规划,开展水利遗产遗迹普查工作,制定水利遗产保护制度,建立保护名录,提升公民保护水利遗产的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水利遗产、传承水文化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丁宏山.挖掘引黄古灌区的历史文化价值 以申遗推动宁夏水利工作新发展[J].新商务周刊,2017(10).
  [2]宁夏水利厅申遗办.宁夏引黄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势在必行[J].新商务周刊,201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3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