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该种教学模式已经在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出发点,探讨具体的教学目标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分析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工学结合一体化;计算机专业;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103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2-0-02
  0     引 言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计算机成为各个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是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教学目的之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教学的基础课程,如今的“95”后、“00后”学生,他们在入学前,就已经有了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对单一的知识讲授兴趣不高。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提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推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参与兴趣,实现双赢。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为了满足“考证”需求,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实用性,传统“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将课程内容与考试证书挂钩,虽然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但题库更新速度慢,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加上学校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考核内容用题库试题来替代,导致原本应该趣味生动的内容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教育。现在的学生,他们在进入学校前,就已经有了扎实的计算机能力,这种传统灌输式、机械式的教学内容,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难满足职业教育的目标。
  (2)单一的教学方法。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过于关注理论授课,忽视了实践内容,由于学生计算机能力差异较大,单一、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部分教师习惯采用信息技术演示法来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影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实践授课学时较少。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多在微机室进行实践,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下,需要传授的内容数量日益增加。本身实践时间不多,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不仅要完成大纲要求,还要与时俱进为学生传授计算机新技能和知识,进一步压缩实践时间,不利于锻炼实践能力。
  2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推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授课模式,特征是“学习内容为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满足学习要求”,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可以将理论、实践内容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最早诞生于1903年的英国桑德兰德技术学院,称为“三明治教育模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模式提高实践能力,后来多个国家都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引入了“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推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将基础课程与其他实践内容相结合,实现了“学”“做”之间的统一。通过设置具体任务项目,让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实践,突破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弊端,促进课程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3     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推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操作模式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已经在各个院校中得以推广。在应用上,要以职业发展作为导向,以市场运作作为平台,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3.1   制订方案,编制实训教材
  在方案制订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根据各个专业的需求,细化教学内容,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后续发展需求,制订明确的教育计划,细化工作岗位,以此来设置教学方案。在课程结构上,做到“职业能力为核心”“工学结合为导向”,以市场调研掌握各个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要求,发现学习内容、职业要求的关系,并通过对相关企业的用人意见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及岗位的需求,根据職业岗位趋势预测岗位需求的变化,确定一体化课程教育目标,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方向支持。以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为例,综合各方调研,高职院校要确定“电商平台使用”“网络客服”“网页内容编辑”“网络执行推广”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的设定都源自具体的岗位分析。
  在新生入学后,高职院校要统一展开计算机基础摸底调查,结合课程服务专业的要求,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研究计算机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体系的内容变化,将“课程标准”“职业标准”“企业发展”对接,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此外,还要根据“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要求构建实训教材,但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训教材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实训教材质量不理想,教材缺乏市场针对性,内容较为滞后,难以保障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中,还要以岗位出发来建设相应的实训教材体系,明确实训标准,科学设置学习情境,更新题库,并按照要求编写实践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训教材内容,完善实训资源学习平台,为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供教材支持。
  3.2   利用校企合作提高育人质量
  根据高职院校的育人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主,但如果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放置在考级上,势必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难以收获理想的学习成效。因此,高职院校要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要在专业课教学中强化校企合作,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也要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通过与企业之间进行协作,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岗位技能的要求,针对调查结果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方案,形成“企业”“学校”一体化教育方针,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思路,引入企业先进技术,整合学校、企业之间的优势教学资源,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培养主体”“培养对象”的双重角色,其中,学生对培养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同时,改善企业的“工作报酬”“工作环境”,要求学生在实训中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条件许可时,为学生配备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实训期间的“心理主导”与“职业指导”。除了校企合作外,学校要定期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拓展视野、丰富学识,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在一个版块的教学结束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活动机会,引导他们在实践和实习活动中不断提升知识水平、主动总结经验。   3.3   关注自主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习惯”“意识”有密切关联,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团队学习意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荒废时间,不仅无法达到学习目的,也会影响自身发展。作为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分配时间,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完成实践。因此,在理论授课环节,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互相沟通”,实现师生之间的共赢。此外,在工学结合模式中,要科学安排课时,采用“旺工淡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4   推行分层教学模式
  学生入学前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有必要推行分层次的教学策略。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侧重点应该有所差异,比如,理工类将重点放在Java、C++等内容教学上,文科、艺术、商科专业的学生,则将其放在图像处理、多媒体应用上。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能力、专业要求开展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我校的情况来看,在实施分层教学后,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解决了他们学习惰性问题;在教学中,考核模式应用分层考核法,将其与评优、评奖挂钩,不同专业的侧重点不同。
  3.5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评价体系是重点内容。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多为成绩评价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倡导全面化、多角度评价,将“自我学习能力”“专业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纳入评价工作的内容,在评价理论学习成效的同时,重点评价实训成效,将“评价过程”“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关注“实践经历”与“实践体验”,帮助学生矫正不合时宜的学习方法。此外,重視企业对学生的评价,相较于学校评价模式,企业评价更加“真实”“科学”,能够从多角度反馈学生问题,能够帮助教师根据企业评价成效进行调整方法,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企业需求。
  4     结 语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拓展了教育途径,丰富了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的不足,将“理论”“实践”有序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作为教师,要积极改变教育思维,更新学识,掌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应用方法,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素质过硬的专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伟.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6).
  [2]唐建国.招生模式“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法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3(7).
  [3]董晓辉,徐淼,宋国清.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57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