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对教育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在教育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高校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而在高校快速建设的同时,其财务工作对其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国家也从制度上对高校的财务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高校的财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就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高校财务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该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增加高校财务人力以及财力需求
  对比改革前后的高校财务工作,改革后增加了成本核算、资产清查、财务会计等多個项目和要求,增加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对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其主要工作重点在于学生培养,所以必然重视教育教学、师资力量等,对财务管理工作认知不足,多数高校对财务工作的要求侧重会计核算方面,难以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管理会计的要求。同时由于对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大部分高校在财务方面投入的较少,人力、物力都较为缺乏。另外,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改革工作对财务中需要使用的系统、软件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人才和系统的引进迫切需要提高对财务部门的入力、物力投入。
  (二)增加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新政府会计制度也对高校的预算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受到预算编制科学性的影响较大,预算编制需要涉及到高校的多个活动中,难度提升。目前高校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为增量预算法,这种编制方式下,相当于直接默认往年预算支出的合理性,预算编制并不科学。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可以核算费用和成本,这样在预算管理中,可以更加关注到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对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和资金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三)增加会计核算的有效性
  在会计核算上,改革后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更高。以往高校财务在会计核算上采用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会计核算较为单一。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部门必须扩大核算范围,同时增加负债类、资产类、净资产以及费用等多个项目对高校收支进行细分。虽然改革后高校财务部门在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中的难度有所上升,但不可否认,以往的会计核算过于单一,核算工作虽然简单,但在高校的发展中难以全面、完整、准确的反映高校的资产和负债状况容易产生核算不严谨等问题,比如固定资产虚提折旧、无法核算办学成本等。同样,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要求会计核算采用双基础、平行记账、双分录,虽然会计核算更加科学严谨,但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复杂的会计核算账目也对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
  (四)增加决算严谨性
  财务报表的编制对会计决算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对财务报表所要反映的信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意味着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还要加入基建数据,并考虑和国库支付与核算中心的衔接工作。新制度要求下的财务报表明显提高了财务数据的有效性,既反映了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又反映了学校整体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办学成本和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了决策的有用性,但也为财务人员带来了报表编制的难度。
  二、高校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下的应对措施
  从上面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的影响可以看出,目前高校财务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单是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转型的强制要求,同时也是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内部需求,完善的财务管理是保证高校稳健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加强高校对财务转型的思想认知
  思想是对行动指导的方针,在高校的财务转型中,首先提高高校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认同,认识到目前高校的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财务管理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使高校管理者从制度上对财务改革提供支持,同时主动加大在财务工作上的资金和人力投入。除了加强高校领导者对财务转型的认识之外,还要加强财务负责人对财务转型必要性的认知,毕竟相比领导人,财务负责人更加清楚目前高校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容易掌握财务管理转型的要点。
  (二)构建专业会计团队
  在高校财务的改革中,财务人员的能力是满足新财务工作能否全力开展的重要原因,所以高校要重视在人才方面的培养工作。一方面,高校可以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引进专业人才,同时也为财务部门注入活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能力培养,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同时,高校也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转型,推动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促使财务人员将工作重心转变为管理会计。高校可以定期开展财务工作研讨会,以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为基准总结当期工作。同时,高校也可以依托其本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举办财务管理学习培训班,系统地对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进行提升[2]。
  (三)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改革离不开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由于高校原本的管理制度中忽视办学成本,容易出现重复建设、设备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办学中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同时对经费使用的效益也缺乏合理的指标考核。对于此,高校可以在内部构建绩效评价系统,将预算资金的使用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关联,并具体化细分到各部门和各项目负责人,明确其岗位职责以及绩效指标,并以指标达成度来对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价。
  (四)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1.科学制定预算编制
  科学的预算编制要从预算编制原则出发,从预算的状态、预算的时间属性、预算的执行等多维度选择适宜的预算编制方法,增加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其中在预算编制上一般采用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及目标指导原则,具体方式则由高校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一般多采用上下结合的方式。
  2.多维度角度设定预算指标
  在进行预算指标的设定时需要从多维度角度评定,一般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即高校制定预算指标时要结合高校发展目标以及关键绩效指标。其中高校的发展目标较为容易获取,在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上,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的绩效评价系统确定,在绩效考核系统中,在明确高校的发展目标后,可以进一步通过分析高校办学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确定各部门和各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是为了保证指标的可行性,预算指标不能脱离高校发展目标,三者互相制约,保证了各指标制定的科学、合理性。
  3.构建预算偏离应对机制
  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故而遭受到来自市场冲击的影响较少。高校面临的主要竞争压力,是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与层次,这些都与财政的拨款、学费收入息息相关。而地方公办高校,往往对于财政资金的依赖度极高。而学校的办学规律是学年制,财政资金是年度制,同时再加上受到师资力量、学校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财务年度预算受学年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偏差性。所以,在建设预算管理体系时高校还要构建预算偏离应对机制,对预算管理进行调整。一般预算偏离机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先对高校实际办学过程和预算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导致两者出现偏差的环节,并对其偏差程度进行确定;第二部分,将第一步中发现的偏差环节进行偏差原因分析,确定其关键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按照原因分析的结果采取适宜的措施进行偏差调整。通过对偏差的调整,高校办学过程中的预算指标将更加合理,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
  三、结束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出现具有必然性,以往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满足高校在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的发展,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高校财务提出的改革要求是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对高校的监管更加全面、有效。所以,高校要加强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认知,发现自身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管理模式、财务制度、信息系统、内控机制进行调整,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樊韩林.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的影响[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 (07): 190.
  [2]齐超.浅谈高校财务部门如何做好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J].经贸实践,2018,No.231 (13): 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6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