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DRGs下的成本管理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中文翻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类,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500-600 个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标准的制定,达到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有助于激励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迫使医院为获得利润主动降低成本,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诱导性医疗费用支付,有利于费用控制。
  关键词:DRGs; 医院; 成本费用管理
  近年来,随着药品零差价等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虽然这些政策制度极大地降低了群众的医疗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收入的大幅下降也给医院带去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一些医院纷纷将战略性成本控制管理提上日程,通过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全面地提升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医院的公益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和谐统一。本文研究的就是DRGs下医院的成本管理策略,从加强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人员的成本意识、选择恰当的核算方法、完善资产存量与增量管理、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五个角度出发,分析了DRGs模式下医院的成本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希望能为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DRGs下的成本管理与医疗质量管理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DRGs下的成本管理以医疗质量为导向[1],同时辅助完成相应的医疗质量绩效评价。这种模式下的收费方法能够强化不同医院的数据可比性,从而加快推动医疗收费制度改革,通过对医院的服务效率、能力以及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推动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通过形成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临床管理路径、规范医疗诊断行为及减少再住院率等方法降低医院经营成本,并对这种支付模式下盈余的医院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成本管理积极性,促进医疗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成本管理的认识
  DRGs下的成本管理首要任务是要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提高成本管理意识。这种模式下的成本管理实际上根据病种医疗费用标准定额与医院结算费用判断医院是否将成本控制在医保标准结算范围内,只有实现范围内的成本控制,才能确保医院有结余,从而提升医院的成本效益值[2]。在这种背景下,医院需要通过开展临床路径下的病种成本核算,确定支付标准,从而健全医院的成本核算及控制机制。DRGs下的成本管理主要思路是以病种成本项目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核算基数,结合具体的临床路径对数据进行修正,将其与标准成本费用进行比较,修正病种成本核算数据,最后得出该种模式下的病种收费标准。这种方法既能使医院充分把控病种成本,制定相应的支付标准,又能以合理的医疗费用定价实现最大的医疗服务价值。
  三、成本核算方法
  DRGs下的成本管理是一種临床路径病种成本核算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成本核算有助于医院更加准确地了解各项疾病的诊治费用消耗和效率高低,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方案,最大化地发挥医疗资源的使用价值。目前,一些试点医院DRGs下的成本核算主要采用的是基于作业成本和基于成本发生地进行成本归集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
  (一)基于作业成本核算的成本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临床路径确定为基础的作业单元,将成本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部分,药品、医用耗材等计入直接成本,而人力、资产折旧等按照一定的分摊系数计入间接成本。患者成本的计算是通过作业成本得到,而且能进一步计算各个病组成本,并且对各个成本对象进行自由组合,从而满足实际的成本管理需要。通过细化管理流程,形成作业链,对作业链上的各个单元加强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其关键在于管理人员要能准确把握医院的流程及资源消耗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划分作业单元,找出成本动因[3]。由于其对医院的流程管理水平、数据采集水平及信息化建设程度要求较高,目前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二)基于成本发生地进行成本归集的成本管理方法
  虽然作业成本法数据结果更为科学和精确,但从医院的运营现状来说实现难度较大,因此,提出了基于成本发生地进行成本归集的成本管理办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区分不同的成本发生地,如病房成本、检查成本等,将检查成本又可细分为药品成本、设备折旧成本等形成一个成本单元。这种单元比作业成本法的作业单元范围大的多,更能满足医院目前的实际运营情况,此时的患者成本为各成本发生地的成本之和,也是通过对成本地进行成本管理实现对医院整体的成本控制。
  四、存量与增量资产管理
  医院的存量资产可以理解为现有的国有资产,一般按照动态性及整体性两个原则进行管理。动态性是指时间上能安排合理,资源上能有效调配,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整体性是指在统筹医院内部各部门资产使用及配置上,从医院的全局出发,而不应仅关注某些细节,促进最大化的生产效益。增量资产是指医院在未来准备添置的资产,遵循迫切性及外部性两个原则。迫切性是指这项资产必须是医院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购置的,外部性原则是指该项资产的购置能够满足品牌塑造,客户关系等外部需要,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医院只要满足上述原则,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就能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以较少的成本损耗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成本管理目标。下面将以医用耗材管理为例,说明DRGs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管理。医用耗材费用作为医院成本损耗占比相对较大的一个部分必须加强管理控制,在购置医用耗材时,要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对其品种、质量、价格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同时出具该耗材在同级医院的使用情况及耗材生产商的相关资质证明。再由耗材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并填写相应的采购申请单,由医务部、财务部、设备科等多部门审核同意后,交由上级管理部门进行综合评估,再经由院领导同意,方可进行采购。在使用环节,DRGs模式与该模式下的医用耗材成本损耗受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以疾病为导向,选择合适的临床路径,确定实际所需的医用耗材数量及种类满足诊疗过程需要,以此强化医用耗材等资产的成本控制管理。
  五、信息化建设
  DRG模式下的成本管理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购买能够适应卫生部门标准变更的功能完备的DRG分组器。其次要加强医院数据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以便不同分组人员均可查看相关的病例信息。最后要制定标准化的医疗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化输入输出,规范数据操作流程,以此增强成本控制力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完善DRG模式下的成本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工作:一是实现病历电子化。加快建立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通过对医生的输入信息进行自动索检,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通过集成病患信息,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实现成本控制,提升医院的整体效益;二是设计完善的病案首页功能,保证信息在填写时有标准化的数据参照,医生在填写病案首页时内容的完整性及准确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三是组织医生进行专业化的信息系统使用技能培训,提高医生的使用能力,增强其成本控制意识,并通过医院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加强协作配合,实现成本管理的统筹控制效果,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损耗,提升医院效益。
  六、结束语
  本文从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成本意识、选择核算方法、强化资产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分析研究DRGs下的成本管理策略,希望能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小林. DRGs在医疗管理中的抓手作用及存在的难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 (6): 40-41.
  [2]周晓梅,吴珂文,范振宙,etal.DRGs-PPS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 (02): 8-9.
  [3]易颜新,陆稼天,黄莉媛,etal.基于ABC-DRGs的公立医院病种成本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8 (03): 44-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0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