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固定资产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履行职能所需的配置。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中等职业学校固有的资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其存在资产体系不完善、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动态资产控制和数据分析等问题,亟待完善。本文着重从制度建设、管控机制、信息化平台等角度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 中职院校 资产管理 动态管控 信息化
固定资产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履行职能所需的配置。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中等职业学校固有的资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存在着资产体系不完善、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动态资产控制和数据分析等问题,有待我们完善。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扶持、社会的认可下,我国职业教育空前发展。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等。职业教育对实用性技能训练的侧重促使中职院校固定资产大幅增加。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相继开展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国有资产清查、资产年报、资产月报等工作,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当前新经济常态下,事业单位改革,职能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对中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中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以期为中职院校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一、中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资产制度不完善,管理意识淡薄
大部分中职院校均有制定资产管理制度,但不完善或没有完全落地执行,包括管理、使用部门职责分工不清晰;归口管理不明确;制度体系不够系统,缺少考核评价等。资产管理缺乏全员参与,管理责任意识淡薄,管理主体缺失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二)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深度调研
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脱节,配置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论证和前瞻性调研。例如,某中职院校采购的一批专业实训设备,由于新课程改革,购置后设备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或某些专业实训设备购置未能与时俱进,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资产使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缺乏调剂机制,未能实现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中职院校“一校多系”“一区多系”办学模式下,课室、宿舍等共用资源多为系部化管理,部门间缺乏合理调配。
(三)注重静态记录,缺乏资产动态管控
近几年,各院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本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但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着重于资产的购置、调剂与处置,缺乏使用过程的数据记录,无法实时掌握使用情况,缺乏动态过程监控。
(四)注重数据统计,缺乏相关分析
现有管理模式下,大部分中职院校着重于对资产初始计量,出入库管理,清查盘点及处置的记录与统计,缺乏资产运行实时数据、资产利用率、周转率、价值创造等数据分析,管理层决策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
(五)资产管理架构不合理,弱化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当前,各中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着重在财务部门或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未配备资产管理员,或配备的资产管理员不专业,未有相关专业化培训,资产管理行为随意,不规范。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
(一)分清职责,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一,“权、责、利”分明,分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建立分级管理模式,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将职责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各资产使用部门为一级、二级、三级管理机构。明确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统一管理职责,包括入账、计提折旧、定期或不定期核对、组织清查盘点、资产处置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明确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购置申请、调剂、建卡、资产系统账务登记等职责;明确各资产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和维护等职责。
第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成立固定资产管理監督检查工作小组,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指标,规范考评内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考评内容可由制度执行情况、安全责任、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通过资产提供服务收入制度执行情况等内容组成,考核结果与教职工职务晋升、绩效等挂钩。
(二)优化固定资产资源配置,建立共享共用和调剂机制
第一,坚持固定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健全资产配置审核机制,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整存量。资产配置预算时,相关职能部门应核查存量资产,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及专家论证。建立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严格按照标准配置;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结合履职及事业发展需要,从严控制,在科学性论证的基础上合理配置。
第二,强化固定资产统筹管理,建立共享共用和调剂机制。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应充分了解各使用部门的需求,探索依托信息化技术,打破以系部为单位管理的界限,建立灵活的调剂调配机制,实现低效运转或闲置资产的共享共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三)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推动中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一,贯彻资产管理集中化管控思路,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平台,打破部门间、业务间的信息不对称及信息孤岛,将流程、制度等嵌入管理系统,建立资产建设、运营、评价一体化管控流程,实现资产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有效管控,实现资产的物质运动轨迹和事务的全过程管理。
第二,打造资产闭环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资产预算管理、采购计划、政府采购、集中支付、财务核算、实物管理、业务价值等有机结合,实现资产状态的实时动态监控,实现对资产配置、采购、使用、运维、处置等各业务环节的全程跟踪。例如,资产前期的可研、立项、投资计划、基建、转固管理;资产采购的计划、采购方式、订单合同、到货入库管理;资产配置的申报、审批与执行管理;资产日常使用的登记、申请、调拨、出租出借、投资担保、折旧、盘点等管理;资产运行的运行记录、点巡检记录、故障记录、维修计划、安全等管理;资产处置的统计、申报审批、备案等管理。
(四)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多维度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
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产的多维度、多口径、多视角、全方位的数据分析。系统内置或定制的统计分析表,用于收集时间、单位类型、资产类别、资产价值、归属部门及相关标准的数据,实现资产的综合分析(资产基本情况分析、资产分类等)以及年度分析。分析(如年度资产变动、新增资产年度分配等)、专项分析(国有资产收益分析、重要资产存量分析、重要部门资产存量分析等)、指标分析(资产利用率分析、人均资产分析等)。信息资产系统中,嵌入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统计分析、动态预警与辅助决策功能相结合,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
(五)强化管理意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
重视资产管理宣传,树立全员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各资产使用部门应根据本部门资产管理需求配备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建立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资产管理各层级互动双向沟通,定期组织培训,强化资产管理制度文件及信息化技术学习,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提高专业化资产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的支持,转变固有的资产管理模式,通过对制度、机制、平台化、人等资产管理关键要素的管理转变,提升中职院校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现国有资产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财资〔2018〕108号)[Z].
[2] 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Z].
[3] 望婷婷.新政府会计准则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1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