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湾区”发展背景下区域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通过引力模型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分析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空间联系,并以此为参考深入研究浙江省四大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其与“三生共赢”之间的内部联系。研究表明,(1)浙江省在区域创新能力方面形成了以环杭州湾大湾区为核心的创新集聚区;(2)2005年、2010年、2015年各区县区域创新能力联系量与浙江省联系总量均增加,但是区域创新联系分布不均现象依据存在,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明显;(3)环杭州湾地区是创新核心区、绿色边缘区,而浙江省西南区域为绿色核心区、创新边缘区,浙江省通过以核心促边缘,改善边缘地区的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水平;(4)浙江省四大建设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边缘区生态、生活、生产分别得到改善,使核心区与边缘区在“三生”上实现共赢。
  关键词:引力模型;复杂网络理论;四大建设;三生共赢
  一、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问題的提出。“湾区”作为一种成熟的区域经济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聚宝盆与创新高地,也是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大湾区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像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粤港澳湾区的GDP分别占各国GDP的比例为41.7%、7.76%、4.44%、13%。美国旧金山湾区享有“科技湾区”的美誉,拥有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20所著名大学,硅谷、苹果等科技企业。可见“湾区”不仅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支撑,也能对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创新环境保障,因此大湾区在区域经济与创新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先建设的湾区,每年为国家创造13%的GDP,深圳、广州两座城市的年GDP均突破2万亿大关,可见建设成果丰硕,建设成果的丰硕以及湾区经济的明显带动作用,使国内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也开始大湾区的建设。浙江省依靠良好的地理区位以及经济基础,开始积极建设杭州湾大湾区,以期通过湾区建设带动浙江省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以复杂网络联系为理论基础,研究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基础与理论依据,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浙江省四大建设的之间的联系,为新浙江建设提供参考。
   2. 文献回顾。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何为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吕国庆,2014)是指一个地区将新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其核心是促进创新机构间的互动和联系、提升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及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器。目前对于区域创新相关的研究较多,一般分为从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角度(Carrillo F J,2008),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方面(张玉明,2008)、区域创新空间分布研究(虞晓芬,2004)、区域创新绩效方面(蒋天颖,2014)。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区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李琳,2011)。
  上述研究在分析区域之间关系时,多数学者采用Moran,s I指数、区位基尼系数等统计指标,但是这些指标只能给出区域整体的相关程度,却不能反映每个区域在创新网络中的作用、地位、角色。故本文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各区域在创新关联网络中的地位、作用,从创新空间联系的整体特征、各区域在关联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构建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关联网络。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 熵权法。用熵权法的思想来确定各级指标及构成要素指标的权重,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观赋值因素的缺陷。
   2. 指标体系构建。本文参考“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从2001年开始发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构建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目标层、因素层、指标层。目标层为区域创新能力。因素层为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和创新效率。因素层中的创新环境下设四个因素层分别为科技经费投入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教育支出和信息化水平,创新资源下设三个因素层分别为R&D经费支出、每万人口人才资源数和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创新效率下设三个因素层分别为专利授权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以及工业新产品产值。
   3. 引力模型。本文通过运用引力模型研究区域创新能力空间联系,测度区域之间的联系强度;结合刘继生等学者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将浙江省县市之间距离衰减指数定为2。在以往的创新空间联系研究中(宋旭光,2018),地区创新产出空间联系选用专利来表征。但是本文研究的是创新能力空间联系,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本文用综合创新能力来表征;由此本文建立的引力模型如公式(1)所示:
   Rij=KCiCj/Dij2(1)
   式中,Rij为两区域之间的创新能力联系强度;CiCj分别表示区域i和区域j的综合创新能力;Dij表示区域i与区域j之间的距离;K为引力常数,一般为1;Ri为i地区对外创新能力联系总量;n为对外区域个数。为了减少相对微弱的关联关系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设置阈值将创新强度矩阵二值化。本文以网络矩阵Rij各行的均值作为阈值
   引力矩阵rij各行取平均值作为临界值,引力高于该行临界值记为1,表示该县市存在对该列县市的创新能力空间溢出,反之若引力低于该行临界值则记0,表示该行县市对该列县市不存在创新能力空间溢出。各县、市选取最大引力即最大联系强度值max(Rij):
   max(Rij)=max[Ri1,Ri2,Ri3,,Ri(n-1),Rin](4)
   式中,max(Rij)为各县市所得到的最大引力,将i县市与j县市连线,得到最大引力线。
   4.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以90个区县为研究单元,探究区域创新能力空间联系强度及创新能力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各市、县的统计年鉴。由于浙江省县市的划分,部分县划分为区,为了研究的整体性、比较性,用划分后的区级数据代替原有县市。    三、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运用熵权法对浙江省90个区县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得出浙江省90个区县的创新能力普遍提高,说明浙江省创新建设略有成效。为了更好的分析区域创新能力,采用自然断点法对2005年、2010年、2015年浙江省90个区县的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分为创新能力高、创新能力较高、创新能力低,这样可以更好的分析不同创新能力区县分布情况。从数据分析可知浙江省创新能力水平高的区、县主要在环杭州湾经济区,故环杭州湾区域为浙江省创新能力强的集聚区,相反浙江西南部区、县的创新能力普遍偏低,为创新能力弱的集聚区。
   2. 区域创新能力网络结构与空间效应。
   (1)创新网络结构分析。根据引力模型计算得到2005年、2010年、2015年的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联系情况。分析可知,2005年、2010年、2015年各区域创新能力空间联系强度整体上提高;2005年杭州市辖区、宁波市辖区、绍兴县位居前列,其占全省比重分别为17.5%、6.5%、5.6%,相反庆元县、松阳县等较多县市联系强度较低;2010年杭州市辖区、宁波市辖区、绍兴县等地占全省比重分别为19.7%、6.7%、5.0%,相比2005年,只有杭州市辖区和宁波市辖区有所提升,其他三地具有明显的下降,但是整体分布上基本没有改变依旧呈现高集中区为宁波、杭州两地;2015年杭州市辖区、宁波市辖区、绍兴市辖区、慈溪市、余姚市依旧位于前列,该5个地区创新联系强度总量占浙江省总量的48%,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些地区的创新引领地位越来越凸显。
   (2)创新网络空间效应分析。运用最大引力线公式计算2005年、2010年、2015年浙江省各县市创新能力空间联系最大引力线。2005年杭州市辖区最大引力线为29条,宁波、温州市辖区次之7条;2010年杭州市辖区最大引力线为31条,宁波市辖区次之7条;2015年杭州市辖区最大引力线为30条,宁波、温州次之6条。从最大引力线来看,显而易见,杭州市辖区为核心城市,最大引力线个数最多而且节点面积最大,对周围县市的引力强度最大、空间支配地位最高。宁波市辖区、温州市辖区等地为半核心城市,最大引力线个数较少但是节点面积相对较大;景宁县、缙云县等地为边缘城市,最大引力线少而且节点面积也小。
   通过对浙江省创新能力网络结构与空间效应分析可知,杭州作为核心区的中心与宁波在空间上构成创新能力“两极”,无论在创新资源、经济规模、城市规模、交通可达性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在比较优势下与创新能力较弱的区域形成了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核心区域在创新能力方面凭借着自身优势,快速成为创新“增长极”,将成熟的创新体系、创新经验向边缘区传播,推动边缘区创新能力的快速发展。
   3. 扬其长,补其短。环杭州湾地区拥有世界级港口宁波舟山组合港,凭借世界级港口的依托,浙江省的贸易、金融等产业率先得到了发展,工业在湾区城市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湾区经济发展的重心向高新技术方面转变。加之近年来浙江省积极营造科创高地,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使得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人才资源开始向环杭州湾地区集中,形成创新资源空间集聚,创新资源的集聚促使创新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形成了创新资源“位势差”。环杭州湾区域依靠创新资源优势,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的结构升级,使环杭州湾地区不仅是创新的高地同时也是生产高地。相反,浙江省西南区域不处在长三角经济带上,开发程度较环杭州湾区域小,创新资源的缺乏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生产水平低,从而在生产和创新方面与环杭州湾地区形成鲜明反差,但是浙江省西南区域在环境治理、绿色产业、生态环境方面都优于环杭州湾地区,是浙江省绿色高地。
   环杭州湾地区是浙江省创新、生产高地,浙江省西南地区则是绿色高地,两地拥有的自然禀赋与优势各不相同,进而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制定相关发展策略。浙江省以衢州市、丽水市为核心区的大花园建设正是基于自身优势所制定的发展方向,不断扩大绿色高地的优势,加快绿色产业的建设,加强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推动制造业绿色化生产,依靠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加强人民的幸福感。把握好“木桶效应”的原理,避免一方失衡导致整体水平的下降,全面协调的发展才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与地位。
   4. 浙江省四大建设协同发展。浙江省创新核心区、绿色核心区向边缘区辐射的最大阻碍即是距离,距离会明显削弱地区间创新和成果的溢出与流动效果,地理位置较远的地方不具备邻近的区位优势,不能快速的将优秀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了增强区域间联系,浙江省积极推动大通道建设,建设省域一小时交通圈、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和城区一小时交通圈,增强交通网络的密度,促进成果的快速流动,服务全省大湾区建设与大花园建设。
   浙江省以大灣区为主引擎、大花园为主支撑、大通道为主枢纽,协同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建设,聚力提升大都市区创新驱动力、交通通达力、生态承载力,努力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都市区对区域城乡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由核心城市引领、中心城市和特色小城镇节点支撑、全省大通道联动贯穿的网络型城市连绵带。
   浙江省四大建设核心宗旨是通过各自建设的核心区向边缘区辐射,不断带动边缘区的发展,同时四大建设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协作,通过四个方面的带动最终实现浙江省在生活、生态、生产共赢的格局。大通道建设联动大花园建设、大湾区建设、都市区建设;大湾区建设在经济与创新方面为其余建设提供动力;大花园建设为其余建设提供绿色供给;二者串联保证都市区建设的有序进行。创新使生产变得更加高效、绿色使生态变得更加美丽、交通使生活变得更加方便,浙江省四大建设使生活质量提高、生产得到发展、生态得到改善、人民的幸福感得到增加。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结论。本研究引入引力模型结合复杂网络分析理论,分析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空间联系情况,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各区县创新能力发展不平均的现象依旧存在,2005年、2010年、2015年各区县区域创新能力占浙江省整体平均水平的比例有所上升,从最初的29%上升至35%,虽然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在提升,但是依据存在两级分化的格局。
   第二,通过引力模型得到的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空间联系总量情况来看,浙江省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空间联系紧密,西部地区创新能力联系仅仅局限于西部县市,与东北部、中部县市的联系不紧密,导致浙江东部、中部、西部创新能力空间联系不均衡。
   第三,浙江省在创新能力空间联系方面具有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核心区承担着创新引擎的作用,带动边缘区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浙江省在区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圈层结构,圈层外部结构依次从浙江省东北部向浙江省中部到浙江省西南部阶梯式扩散。
   第四,浙江省四大建设的结合有利于核心区对边缘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创新、都市、绿色、交通核心区的优势,以核心促边缘,带动边缘区发展,使边缘区生态、生活、生产分别得到改善,使核心区与边缘区在“三生”上实现共赢。
   2. 政策建议。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应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把环杭州湾经济区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带动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发展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统筹推进湾区保护开发,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资源要素整合和产业提升。坚持交通先行、协同发展。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促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湾区交通现代化水平,引领产业合理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优化环境、创新引领。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补足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等发展短板,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集聚人才、科技等高端要素,打造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充分发挥核心区的引擎作用,带动边缘区在创新能力方面又好又快的发展,逐渐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N].人民日报,2016-02-18.
  [2] Carrillo F J , Schiuma G , Lerro A. Knowledge based capital in building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8,12(5):121-136.
  [3] 張玉明,李凯.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26(3).
  [4] 池仁勇,虞晓芬,李正卫.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8).
  [5] 李琳,韩宝龙.地理与认知邻近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影响——以我国软件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J].地理研究,2011,30(9):1592-1605.
  [6] 蒋天颖,谢敏,刘刚.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4, 34(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4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