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与就业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夏冰洁 蒋录全
[摘 要] 当代社会,人力资源总数趋多,但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高等人力资源依然紧张。文章分析大学生考证与就业的关系,在现代职业发展规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发展规划模型,以验证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 人力资源;职业发展;职业证书;大学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7. 084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7- 0215- 03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在当代社会,人力资源总数趋多。据高考语文资讯数据统计,1980及以前的高考录取率均在10%以下,而从1998年开始,高考录取人数激增。自2009年以后,历年高考录取率不低于60%。而且随着报考高考人数基数的增加,历年进入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从数量上看,我国人才数量大;但从质量上看,高级技术人才的巨大缺口仍难以填补,出现了“应届生人数多,失业率高,人才缺口大”的怪象。在此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而言,建立职业发展规划、相应考取职业证书成为增强自身专业技能、填补社会人才缺口的当务之急。
1.2 背景分析
应届生人数逐年增加,但社会人才缺口仍然巨大。经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中分文理科使得学生未能得到全面发展。1977年实行文理分科后,高中生被分流进了两个学科阵营。一是以文史为代表的文科生,另一是以理工为代表的理科生。文科生不必学习物理、化学、生物,而理科生则免去了记忆历史、政治、地理之苦。这种做法,看似使得学生们扬长避短、使得人才专业化,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中生的负担,实际上则导致了人才发展的不均衡,出现了“偏才”“怪才”,而缺乏全面掌握知识的“全才”。这样的制度实行了长达数十年,2005年以后,这种制度的弊端逐渐为人所知,于是教育部在文理分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会考,以确保理科生懂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文科生懂得一定的理工知识。但相对于文理分科的大背景而言,这种做法所带来的效果实属扬汤止沸。
(2)高校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走低。自高考扩招以来,历年涌入高校的学生逐渐增多,而这些学生中,本有一大批是在扩招前的选拔制度下应当被高校拒之门外的。因此,高考扩招使得更多的学生涌入高校,而在我国教育水平未能相应提高的前提下,这些学生的涌入降低了高校招生的门槛,拉低了高校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平均水平。高校扩招,打着“教育普及”的幌子,实则行“冲击精英教育”之实。
(3)高等教育的疏散化培养。高中生通过高考进入高校后,突然进入了“舒适区”。学业不可谓之紧张,加之距离工作还有一些年限,所以漫无目标,导致荒废时间。2017年,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发文《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痛批高校学生自由散漫、缺乏目标,怒斥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缺乏自我认知的现象,振聋发聩。因为高等教育所实行的“毕业万岁”制度,使得高校学生以及格为目标,因此欠缺了专业知识。基于以上原因,现代社会,高校应届生人数激增,但社会人才缺口依然巨大。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调研过程
为了填补人才缺口,一大方法是使得人才具备专业技能。要具备专业技能,大部分学生采取的做法是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证书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国家法律、法令和行政条规的形式,以政府的力量来推行,由政府认定和授权机构来实施,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对劳动者的从业资格进行认定的国家证书。
在设计调研问卷的初期,我团队通过网上取证、与学长学姐交流、与导师交流等方法,大致圈定了一定数目的、大学生可能会选择考取的职业证书。我团队将证书划分为五大类,即:英语证书、第二外语证书、某行业相关专业或资格资格证书、计算机证书、发表论文、专利的证书。在每一类中,又将证书进行细化。以计算机证书为例,设置NIIT软件工程师证书、微软认证、思科认证、adobe公司中国认证设计师(ACCD)、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电子商务工程师认证考试(CEBE)、国家信息化技术证书教育考试、网络安全专家认证(CIW)、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考试(NCSE)、ACCP、MCSA、CCNA等,给予参与问卷者较大空间来选择。
2.2 调研结果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共有107人参与此次问卷调查,其中大一学生的人数最多,占比51.4%;大二学生次之,占比26.17%;研究生人数第三,占比11.21%。其中,专业大类为工科的学生最多,占比51.4%;商科的学生第二,占比22.4%;管理专业的学生再次,占比19.4%。
其中58.88%的学生称自己考过了英语证书,16.82%的学生称自己考过了某行业相关专业或资格资格证书。据统计结果显示,考取英语证书的学生中,有93.65%的学生考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另有17.46%的学生考过了托福。参与计算机相关技能考试的学生中,78.95%的学生称自己考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試。在未来计划考取的职业证书中,有54.21%的学生选择考取英语证书。而在“理想中的就业方向是什么?”这一问中,42%的受访者选择了金融,另有29%的受访者选择了IT,无理想就业方向者仅占9.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代高校学生的主要考证方向仍是英语与计算机两大块。从当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来观察,计算机和英语是热门专业方向,因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且70%以上的学生理想的就业方向是金融或者IT,近半数的学生希望投身金融行业。 2.3 个人发展规划模型的提出
建立个人发展规划模型具有重要意义。证书是一种载体和依托,用于显示个人的能力。但证书并不能直接指向职业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机制来架起证书和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将考取的证书反映在个人能力模型上,再用个人能力模型去对接职业要求。
个人发展规划模型应分为至少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自我认识,通过分析个人优点和个人缺点,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特点,以此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二部分为分析社会环境。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契合时代浪潮,才能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取得骄人的成绩。第三部分是个人发展规划的核心部分,是以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来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对自身发展进行规划时应遵守合情合理的原则,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才能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可行的规划。
很明显,在这样的个人发展规划的模型中,对自身特点和社会环境特点都有着明确的认识,又结合自身和社会特点来确定自身的发展路径,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为未来做了预演。而且在长期规划中分三类讨论,因为长期规划涉及年限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故分类讨论各种可能的情况、为各种可能的情况做打算,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极强的正面影响。
2.4 个人发展规划模型的建立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个人发展规划模型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自我认知。②社会环境因素。③个人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首先,第一条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需基于个人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个人发展规划。这里选用雷达图来显示个人各个方面的优缺点。选用雷达图的原因是:雷达图将各个方面的特点放在同心圆上,个人能力指标情况放在半径上,简单清晰地可以看出长处有多长、短处有多短,以及长处和短处之间的比较。
其次,第二条因素是在第一条因素的基础上与之进行匹配的。因为个人是要融入社会的,个人的能力应当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不仅要看自己的优缺点,还要考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扬长处和弥补短处,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健全的人才。在社会的人才要求的各个指标上,选择打分这个方法来显示对不同能力的看重程度。
然后,有了第二条因素的加权,各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就可以清晰地找到了。应届大学生们可以找到各个行业对各项能力的要求的加权,以及自己分析所得的自己的优缺点(半径大小决定),得出自己的总分。该总分可以显示按照自己的优缺点,应届生们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
再次,应届生们可以通过比对自己的优缺点和行业对人才各项能力的指标加权,看出自己在哪个方面符合了行业的要求以及在哪个方面还不能达到行业的要求。
最后,应届生们可以通过以上的分析,再结合自己的理想等,得出自己今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规划。
3 结 论
基于调研结果,关于考取职业能力证书与提高就业能力的关系,可大致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考取相关的证书提高了对应的就业能力。因为职业证书的考试范围一般为本职业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大量学习相关知识有助于大学生在某一职业方面的技能的提高。虽然普通的入门级的从业资格证书考试题目较为简单,但在备考的过程中大量地学习和了解某一职业方面的知识,为大学生求职储备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考取相关的证书提高了找到对应就业的概率。HR审核简历时,往往是以一天几百张甚至上千张的速度来审核简历,因此,对于HR而言,最快、最便捷的判断求职者合格与否的方式是考察该求职者获得了多少职业证书。职业证书作为一种官方考察专业技能的方式,代替了HR考察求职者的技能,故考察求职者获得的证书的数目与含金量是HR的主要考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考取相关的证书也证明了求职者的确具备该职位所要求的能力。这一点对于专业不对口的求职者来说尤为重要。在调查结果中,受访者有超过半数出身理工科,但以金融为就业目标的受访者比例却达到了42%。这说明,有一大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受访者准备跨专业进入金融领域。对他们来说,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学习,更需要用含金量高的金融类证书显示自己的确具备进入这一领域的能力。
(3)考取相关的证书增强学习能力,作为一种附加价值体现在简历上。考取证书是一个备考的过程,备考涉及学习知识,所以通过考试不仅代表求职者已经获取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还意味着该求职者的学习能力强。而学习能力是HR们非常看重的能力之一。无论任何职位,都需要在入职后接受培训,尽快学习和适应工作环境。所以,当求职者的学历、工作年限、教育背景类似时,HR们往往傾向于挑选职业证书多且含金量高的求职者。
注:蒋录全为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姣. 大学生考证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2]赵倩. 大学生“考证”问题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3.
[3]田晓伟. 大学生“考证”现象的调查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8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