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在持续发展中不仅需要就自身职能的更好履行事宜进行思考,更加需要在管理层面开展活动进行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事宜,与之相关的体系建设、完善等理应得到更多关注。通过对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运转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也严重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将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就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深化改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总体上来看,各类型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性运转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内部控制体系中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客观存在是不争事实,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带着问题解决的思路去审视内部控制体系,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在实际开展中自然呈现出了低效率的特征。新时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的紧迫感不断提升,探寻出与事业单位职能履行密切相关的、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策略也十分必要。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概述
内部控制可以理解为各项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开展的总称,内部控制体系则是具体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开展的基础,其相对宏观,且需要对事业单位基础职能履行和常态化发展予以较好覆盖。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首先要在体系建设层面进行一定调整,构建出了良好的体系,且对应体系可以在较为良好的状态中运转时,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能够有更多的主动性优势、更多的可调整空间。一旦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层面存在着不足,各项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在开展上势必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这不仅会导致很多管理与控制类资源的浪费,更加会使得日常管理活动在开展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正因如此,事业单位应当就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事宜进行更多思考。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无论是在事业单位抑或是一般性的企业组织中,制度都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基础性制度更加是对应层面管理活动开展的一个基础,制度化管理也是事业单位综合管理体系中的基本特征。鲜有事业单位能够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很多基层事业单位内,内部控制制度看似较为健全,但已经严重脱离于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开展实际,其更是无法成为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与骨架。这一状态下,内部控制体系会变得不伦不类,相应主体也无法依托其开展具体的管理与控制类活动。更为严重的是,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会使得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无法形成,各项管理活动在开展上的混乱性特征也会越发显著。
(二)内部控制方式方法单一
内部控制方式方法选用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进程,其次则会影响到内部控制取得成效。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对于传统的内部控制理念较为依赖,单一的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也被大面积沿用,领导人员进行的“人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了内部控制的“主流”。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审视能够看出,较为新颖的内部控制理念及方式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在与优秀的企业进行横向对比时,内部控制方式方法选用上的单一性弊端暴露无遗。这一问题的出现和长期存在同内部控制体系中忽视了内部控制手段、策略的多元化有直接关联。即事业单位领导层大多将内部控制看作是一种结果控制,而并没有将内部控制看作是一种过程控制,其对于各项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开展过程的监管、支出力度更是十分薄弱。
(三)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缺位
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之中,这也成为了内部控制体系中一个十分显著的共性问题。对应评价与监督机制可以看作是一种保障机制,更可以看作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相关控制策略贯彻与实施的“再控制”。由于相应评价与监督机制的缺位,事业单位很难看清内部控制体系的“全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层面的积极性自然相对较低。由于缺乏较好的评价,内部控制方式方法选用状况,预期目标达成状况,相应主体职能履行状况都无法得到如实反映,事业单位核心领导层也很容易忽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事宜。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时,各项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甚至可能被掩盖,这些问题长期堆积在一起也会加剧内部控制体系运转的现实压力。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建议
(一)强化内部控制基础制度建设
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在内部制度建设层面进行调整,由于内部控制基础制度是整体体系构建与运转的核心,内部控制基础制度建设也需要成为体系完善中的重点事宜。例如,长春市某区水利局在2016年进行了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尝试,制度建设上,其不仅重新划分了内部控制主要内容,更是构建出了线性的内部控制权责关系网络。与此同时,内部控制基本目标,原则等也在制度中予以了确立,基础制度自上而下的推行也为内部控制大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很大帮助与支持。其它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也需要认识到制度建设与完善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前置性工作,借助基础制度对内部控制活动开展的指导与规范性功能发挥,降低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现实阻力,使得各个部门与各层级人员都能够参与到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进程之中。
(二)多元化内部控制方式方法
由于内部控制方式方法的选用对内部控制建设进程与成效取得会产生直接影响,事业单位也应当将内部控制方式方法的多元化,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中的重要内容。例如,湘潭市某基层事业单位在基础内部控制制度中,将管理创新作为了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核心领导层也十分注重对各职能部门创新管理的引导。得益于内部控制基础制度中对管理创新的重视,以及核心领导层对管理创新的引导和支持,该事业单位在2016年年底将全面预算管理引入并应用到了财务管理体系之中,财务层面内部控制也成为了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预算管理同职能履行相关活动开展间具有密切联系,全面预算管理也成为了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性提升,内部控制方式方法多元的一个有效选择。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方式方法的多元是一个必然趋势,各类型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中也要给予内部控制方式方法的优化、完善以更多支持。
(三)构建内部控制相关评价与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需要构建出对应评价与监督机制,并通过评价与监督机制的效用发挥,对各项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开展,乃至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转进行常态化评价与监督。具体来说,事业单位核心领导层需要充当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主体,并根据细化出来的评价与监督标准,履行基本的评价与监督职能。通过对内部控制进程,内部控制方式方法选用,内部控制主体职能履行状况进行评价,事业单位需要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转状况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并顺势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层面的调整。借助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转,以及各项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开展进行的监督,事业单位则要发现影响内部控制体系运转的因素,各项管理与控制类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以此来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
四、结语
事业单位不仅要给予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以足够的重视,更加要确保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避免完善与优化相关工作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建设理论虽然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但不同事业单位,乃至同一事业单位在不同时期的实际状况不尽相同,管理与控制活动开展赖以存在的体系完善事宜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这也是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时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更好开展各项管理与控制类活动的前提性条件。
参考文献:
[1]徐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8 (07):78-79.
[2]高秀娥.通過全面预算来完善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8 (03):56-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31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