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临床小班教学模式对专业课程成绩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专业小班教学的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护生寻找有效途径。研究对象,以某高校护理专业本科班级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临床小班授课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结束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专业课程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分析小班教学效果。结论,实验组的专业课程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小班教学模式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反馈良好,教学效果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专业;小班教学;教学效果;推广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小班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开始将小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活动进行研究和实践,对小班教学最初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后来,由于其教学效果良好逐渐被推广应用[1]。近几年来,吉林医药学院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改革教学模式,为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护理专业尝试实行小班教学。护理学是专业性、实践性均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护理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2]。对于护理专业来说,护理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有效的专业实践更重要,为培养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吉林医药学院从2016年开始,在护理专业开展实施临床小班教学模式,在其基础课程完成后,在自愿的基础上,选取学生到浙江省某三甲医院进行小班教学实践,经过专业课程考试试卷分析显示,护理专业临床小班教学提高了护理专业课程的成绩,经过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都深刻感受到了临床小班教学的优势,教学效果良好,现以2015级本科班为例,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吉林医药学院2015级本科班为研究对象,女生128人,男生11人,共计139人。以自愿的方式报名参加,学生报名人数为32人,其中男生4名,女生28名,经院里研究决定,42名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即大三开学初到浙江省某三甲医院实行临床小班教学,该组同学设为实验组,在三甲医院完成一年的临床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人文修养、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其他97名同学为对照班,以常规大班的方式在学校进行授课,完成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两组学生的年龄、入学高考成绩、基础课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班在临床护理课程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均完全一致。
2 方法
2.1 教学方法
实验组学生根据课程安排到临床医院各科室进行学习。学生在科室示范教室统一进行授课,授课教师为本科室具有授课资格和经验丰富的护士或护士长,授课教师完成理论教学后,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名同学,将小组学生分配给科室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带领学生深入病房观察病人,讲解疾病护理的相关知识,学生有问题可直接和患者进行交流,待学生均无问题后,返回教室进行讨论学习,回答学生的疑问,带教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讨论过程,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教学总结。学生在整个授课程中积极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反馈教学效果良好。对照组即在校学生采取传统常规教学法,专业課程由学校附属医院护士长或经验丰富的护士授课。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专业课程成绩分值结果
专业课程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理论考核,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其中实验组内科护理学成绩分数为80.36±3.25,外科护理学84.36±2.18,妇产科护理学成绩82.17±3.48,儿科护理学成绩81.06±2.91急救科护理学成绩79.95±1.34,五官护理成绩82.71±2.14,护理管理成绩78.63±2.81,护理人文修养的成绩80.21±2.54;对照组的成绩内科护理学76.81±2.96,外科护理学72.69±1.34,妇产科护理学74.69±2.61儿科护理学77.1 3±1.97,五官科护理学76.2 1±1.3 1,急救科护理学77.63±2.76,护理管理学76.53±1.68,护理人文修养78.32±1.85。从两个组的分值对比可以看出,在内、外、妇、儿、五官、急救护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管理学和护理人文修养实验组成绩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中可以推测出,对于内、外、护、儿这类实践性较强科目,临床小班教学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患者,和教师交流较多,掌握知识较为扎实,成绩高于传统教学法授课的学生。而护理管理学和护理人文修养这类人文课程理论性较强,如护理管理学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即使在临床医院学习,实践的机会也较少,所以成绩并不理想。护理人文修养包括护理美学、礼仪、法律和人际沟通,是一门培养护生人文综合素质的课程,而且个体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小班教学,成绩提高的并不显著。因此,为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还应该寻求其它的培养策略。
3 讨论
3.1 强化认知阶段的学习,教学效果显著
知识的学习一般经过三个阶段:认知阶段、强化阶段和掌握运用阶段,其中认知阶段是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此阶段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形成对知识的理解,此阶段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尤其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一阶段更为重要[3]。护理临床小班教学模式,师生间互动交流多,真实的临床情景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使学生记忆深刻。学生对教师的操作示范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得仔细认真、有问题可以及时询问并能得到及时的回答,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知识的反馈能及时传达给老师,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初始阶段就明确和领会技能的要领和基本要素。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此外,由于小组教学学生数量少,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对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了“因材施教”。而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较差。临床情景模拟小班教学模式灵活多样,不同的操作项目,授课场所、师生关系、示范对象都是不断变化的,师生交流机会增多,通过“手把手”真人情景的标准技能操作,使学生教学印象更加深刻。 3.2 专业课程临床小班教学模式,学生教学反馈良好
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访谈,通过学生教学反应可了解学生在专业课程阶段进入医院科室学习,边学习边实践,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新颖,把师生间单一的教与授系统改为一个开放回路系统,建立起师生间的双向沟通,形成立体式教学,教师不再单一地教课,学生不再单一枯燥地学习,学生可将书本上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迅速地在医院看到实例,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方式比在学校课堂上的单纯的理论学习效果好得多,师生关系也更加密切。学生反映当他们走入病人床前,看到书中描述的病人出现的症状体征,结合带教老师讲述的护理措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牢记,不再需要死记刁硬背,学生变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实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3 教学模式新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班模式教学活动灵活多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小班教学模式学生各科临床护理课程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临床小班教学模式对内、外、妇、儿、急危重症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授课方式,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原因研究分析发现内、外、妇、儿等护理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涉及知识面广,单纯的理论授课,学生靠死记硬背效果有限,而理论与实践的迅速融合有助于学习效果的转化,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临床观察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短时间内实现知识的内化,学习效果好,知识掌握牢靠[4]。因此,小班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临床护理技能掌握的更加熟练,教学效果良好,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应用和推广[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护理临床小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于护理这类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讲,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加宽松、平等和活跃的学习氛围,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课程成绩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6]。
参考文献:
[1]范晓江,诸葛毅等.小班教学模式对不同护理技能项目考核成績影响的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8):712-713
[2]王明丽.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学实践与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1):101-103.
[3]周媛媛.浅议小班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04-2。,
[4]陈秋红.小班化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反馈的实践与探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8(34):135-136.
[5]邓彩艳.小班教学的实践及其反思[J].科技资讯,2018(1):191-193.
[6]白佳瑶等.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及展望[J].卫生职业教育,2018(17):99-101.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提高护理学院护生人文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与评价的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8D161。
作者简介:王明丽(1983-),女,籍贯:黑龙江哈尔滨,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与护理伦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9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