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高等学校的应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管理会计是高校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有助于加强预算与学校战略目标的结合、有助于加强成本控制、有助于建立预警机制、有助于加强绩效管理“四个有助于”,分析了管理会计对于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提高领导层的认识、探索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开展绩效考核、统筹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财务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应用管理会计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会计;战略;预算;绩效
2014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随后,财政部又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一系列应用指引,特别提到的是,2018年12月27日印发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3号——行政事业单位》,为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高校的应用提供了具体指导。当前,高校承担着“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都在积极探索管理机制体制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以谋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管理会计为高校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一、管理会计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加强预算与学校战略目标的结合
预算管理应坚持战略导向原则,围绕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有序开展,引导各预算责任主体聚焦战略、专注执行、达成绩效[1]。高校校内预算编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解和落实战略发展规划的过程。目前,高校的校内预算多数采取校内职能部门申报、财务部门审核、学校领导机构审定的决策程序。由于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多,校内预算往往没有将所有来源的资金統筹分配,资金碎片化严重。此外,随着大学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但二级学院的预算仍由职能部门下达,预算额度和用途由职能部门确定,学院不能根据发展需要统筹使用,缺乏经费使用自主权,不利于建立事权和财权匹配的管理机制,不利于激发学院办学活力。合理应用管理会计的战略管理和预算管理等工具方法,可引导高校预算安排与战略目标紧密结合。
(二)有助于加强成本控制,减少资源浪费
在财政“过紧日子”的总体要求下,成本控制已显得特别迫切。高校资金使用涉及教学科研、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必须在遵循合规性财务原则的同时,提升成本控制意识,减少资源浪费。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重构了高校会计核算模式,从制度层面对高校成本核算进行规范,也要求高校应用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相关工具方法,逐步构建适合自身的成本核算体系,在准确核算的基础上,开展成本分析和考核,有效降低办学成本。此外,成本核算和分析可以为高校更科学的编制预算提供数据支撑。
(三)有助于建立预警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高校风险管理意识得到提升,内部控制措施不断完善,但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分析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在预算管理、资产管控、风险防控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完善高校内部管理的角度,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建设作为“交叉学科”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管理会计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工具方法,内部控制建设为管理会计提供应用环境。因此,高校应综合布局,统筹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管理会计等工作,探索建立风险预警全覆盖的工作机制。
(四)有助于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高校预算管理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分配、轻考核”的现象,普遍未建立全面的、常态化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实际的监督和考核工作,存在财政资金好于自有资金、专项经费好于运行经费、高校整体好于二级学院等现象。一方面,导致部分资金沉淀在二级学院脱离了学校预算管控,另一方面,又减少了学校可统筹安排的资金,增加了学校层面的筹资压力,管理会计的应用有助于缓解这一局面。
二、高等学校应用管理会计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学校领导层的认识,加强顶层设计
管理会计是会计更是管理,需要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单靠财务部门无法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需要学校领导层面高度重视,树立战略管理、绩效管理、成本效益、风险管理等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管理会计应用的制度机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组织开展文化理念宣贯,推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统一思想、协同配合,形成管理合力。
(二)探索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满足管理需要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2]。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建立适合学校特点的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必须突破的管理难题。财权的下放必然要求高校合理运用管理会计思维方法,加强对二级学院的财务监督和绩效考核,同时,财务部门的内设机构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在重构财务内设机构方面做了先行实践,比如设立绩效评价中心、财务分析中心等,专门进行绩效评价和财务分析;比如设立专员办公室等机构对口联系学院,进行指导和监督;比如在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设立财务助理岗位,负责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所有这些探索和实践,都将为高校应用管理会计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案例。
(三)构建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实施绩效考核
责权利相统一是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原则。高校内部单位按照职能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三大类。高校应合理运用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将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逐级分解到内部单位,同时明确各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以及相匹配的财务规划和年度预算,确立绩效目标,全面实施绩效考核。针对不同类型单位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以考核指标为总指挥棒,引导各单位和人员协调一致地为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共同努力。同时,充分挖掘管理会计产生的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分析模型,服务于绩效考核、趋势预测、比较分析、成本管理等,提升管理决策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四)统筹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打破数据壁垒
高校普遍办学规模大,业务类型多,资金体量大,推行管理会计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打破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搭建业财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支撑业务部门及时、准确的提供管理会计需要的数据信息。为了节约成本,一体化平台建设可在现有财务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理顺业务流程体系和数据流转方式,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收集管理会计需要的全部数据信息,并通过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同时确保财务部门可访问管理会计需要的所有数据信息,为开展大数据分析提供必要条件。
(五)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适应财务转型
管理会计的应用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首当其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跳出传统的会计思维,主动与业务融合。财务人员除了具备财务专业技能,还必须加强学习,主动转型,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和对学校业务信息的敏感度,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和加工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不能仅仅做数据的搬运工。此外,财务人员还必须加强沟通能力,把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传授给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把管理会计数据信息转化为学校和业务部门需要的建议,共同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
综上所述,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管理会计是高校财务管理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各高校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管理会计的应用路径,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财会[2017]24号).
[2]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通知(财教[2012]488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0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