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学校学科评价的作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单元,是高校承担大学功能的基本载体。如何有效开展学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问题。学科评价能够更好地明确各学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活动的具体效率和成果,教师和高校领导者通过学科评价能够对学科的基本状况和教学科研水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根据评价的结果不断地完善高校的学科建设。
  關键词: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三位一体”;学科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R
  1 现有学科评价体系的基本类型
  1.1 按照评价实施主体分类
  政府评价。政府评价主要是指由各级地方及国家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的教育领域评估,评价的内容一般为高等院校的学科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估、重点学科评估以及学位的授权资格审核评估等。政府所制定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着教育部门和办学单位,有着决策作用和导向作用,但是政府评价属于一种合格性质的评估,对高校开展学科建设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指导作用[1]。
  中介机构评价。中介机构的评价效用主要是为考生提供一个择校的信息,例如校友会网、上海软科、QS教育集团、泰晤士高等教育等大学及学科排名的中介机构,这种中介评估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高校吸引生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社会资源与学生的就业,但是中介机构的评价体系差异大,数据获取方式不一,对实际情况的反射并不准确,难以全面、真实反映高校学科发展的整体状况和水平,所以中介机构评价和排名并不能够直接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
  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简称一级学科评估)是在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下,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采取“自愿申请、免费参评”的模式,对各高校并没有施加强制性,自2002年首次在全国开展,至今已完成四轮评估[2],是当前我国规模最大、系统最为全面的学科评价,其结果在我国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被广泛欢迎。
  1.2 按照评价目的不同分类
  鉴定评估。鉴定评估在教育领域中的别称就是合格评估与验收评估。从客观的角度上看,鉴定评估实质上就是专家与主管部门结合教育教学的审核标准对各高校学科进行的审核查验,审定校内学科在规定的时间内、特定的条件下按照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等相关工作的成效,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对院校的办学资格的审批、对学位授权的资格进行检查等,带有明显的行政强制性。
  水平评估。水平评估在教育领域中的别称为竞争评估、择优评估。水平评估在教育领域中主要是指在同一类学科的基础上,对不同高校进行的学科水平评判,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阶段院校的同一类学科评估标准,对院校按照学科水平的高低进行排序或给予一个声誉级别。一级学科评估就是水平评估的象征性代表。
  选优评估。选优评估的开展基础是鉴定评估和水平评估,其主要内容是对高校进行学科研究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等内容的评价,多为立项性评估,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就是选优评估的代表性体现。选优评估具有竞争性和激励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非常大。选优评估与鉴定评估和水平评估不同的是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行政部门所产生的作用力较大。
  2 学科评价的现实意义
  社会角度。从社会的角度上来看,学科评价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所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够通过学科评价的结果而显现出来。而且高校在社会以及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公众形象也能够通过学科评价的结果而显现。学科评价的结果也对学生挑大学、选专业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政府角度。学科评价在国家、省市政府角度中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方针,显现国内高校的教学优势和教育特色,通过学科评估的结果检测研究成果及实际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情况,并将差距作为高等教育政策优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学科评估的结果能够引导国家、省市政府合理地将更多资金投入到高等教育教学中来,从而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人力支撑。
  高校角度。学科评价对于高校而言是促进校内学科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高校通过研究学科评价的结果,能够更明确学校与同类高校之间的竞争优势和差距,对校内学科体系、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并在不断建设、调整、优化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得到清晰的显现,促使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高校整体的办学效益和校园声誉也就随之提升。
  学科角度。从单个学科的角度上看,通过对学科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能够清楚学科发展的主要优势和自身的特点,明确学科的建设方向和建设措施,针对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学术团队、科研创新、平台条件、学科方向及定位等要素有目的地调整学科资源配置和管理,缩小差距,保持自身特色和领先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优秀的教师向学科汇聚。
  3 学科评价对学科建设的积极作用
  3.1 指导高校学科建设布局
  较为科学有效的学科评价能够使高校充分地认识到校内学科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分清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及劣势学科,明晰学科的定位。高校领导者可以参考学科评价结果,调整学科的布局和发展方向,促进校内学科建设的科学化发展,构建适应高校发展定位的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互相支撑的学科体系。所以学科评价是高校学科建设布局的重要依据。
  3.2 引导学科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
  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一所高校的角度,学科建设的资金、人力、空间等方面的资源都比较有限。学科评价能让政府和高校找出资源分配侧重点,有利于通过资源配置扶优、扶强、扶特、扶需。对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学术梯队建设,改善学科设施等硬件条件;扩大招生名额,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最优质学科的教育,产出更多的优秀学术成果,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从而让高校在社会之中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形成学科建设和学科水平的良性循环。   3.3 引导高校学科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新常态下,高校要从外延式发展转变到内涵式发展,即转变到以质量提升为关键点的发展路径上来[3]。通过学科评价,可以让高校更加关注学科自身要素,坚持人才培养、学术团队、科研创新“三位一体”的学科内涵式发展。引导高校加强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高校以“三个面向”引领学科发展,即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引导高校学科建设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成效、更加注重特色。
  3.4 引导高校学科建设服务社会需求
  需求是推动建设的源动力。通过强化学科的社会服务贡献度评价,促使高校针对自身学科优势加以发挥,以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为中心,结合社会需求,将科研成果向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转化。选择技术攻关作为切入点,发扬人才和科研优势,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同时培养优质人才向社会输送,进而使学科建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5 增强高校改革创新自觉性
  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创新。学科评价可以让高校认清自身不足,进而强化高校改革创新的决心。比如按照时代需求和学科发展,对长期沿用的教学体系和科研体制进行创新,深入探究师资队伍结构存在的不足,完善当前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引用优质的学术和人才评价方法,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和高校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健全学科建设内部管理制度,进而使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得以优化,综合实力得到加强。
  4 目前学科评价存在的弊端
  第一,学科评价指标设置上的不合理、不全面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目前的第三方学科排名体系大多侧重于定量评价各学科学术论文发表、国际获奖等方面的情况,而难以对学科建设给予全面的评价。例如上海软科推出的世界一流学科排名,采用论文总数、论文标准化影响力、国际合作论文比例、顶尖期刊论文数、教师获权威奖项数五项指标,其排名结果仅能反映某个领域的学科科研水平。QS学科排名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学科评价之一,包含学术声誉、雇主声誉、篇均被引、H指数四项指标[4],虽然在客观指标的基础上,引入了主观评价,但同样只能部分反映学科水平。一级学科评估是目前最为全面的学科评价,但仍存在部分指标关注总量而忽略人均数据等不合理情况,导致部分体量大的学科更容易取得较好的评价结果。
  第二,对学科评价认识不清,或评价结果的不恰当应用,导致学科建设的偏差。学科评价的目的在于让高校了解各学科的优势和不足,指明建设方向,以评促改、以评促建。部分高校为了追求学科评价排名的上升,片面解读评价指标或者过度看重SCI论文、人才“帽子”等单个指标的作用,导致在学科建设中重科研轻教学、人才的无序流动和恶性竞争,以此来迎合学科评价要求。有的高校预期学科评估结果与未来的资源配置挂钩,使得整合材料把优势学科的评估名次搞上去的功利化思想出现,而诊断学科找短板,提升学科实力的初衷有所弱化。过度关注排名结果,反而对于学生们的实际教学、学科发展的真实水平却有所忽视。这类本未倒置的现象,在部分高校學科建设中或多或少都有表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学科评价对于高校学科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科体系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政府、大学、社会等不同主体都需要这个评价。高校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学科评价的作用,认真分析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合理看待和应用评价结果,要认识到学科评价不是争名次,而是找“短板”,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不断完善与优化校内学科布局和资源配置,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孙鹤,陈志华,韩金玉.学科评估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研究生,2009(1):56-59.
  [2]以评助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EB/OL].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xkpgjg/283569.shtml.
  [3]王瑞胡.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变更对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16(5):78-87.
  [4]佘仕凤.国际学科排名指标体系及中国学科格局分析——基于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数据[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3):26-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9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