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管理层权力为切入点,对已有文献中关于管理层权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研究展开文献综述。首先从理论视角总结了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的观点;然后进一步梳理了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层权力;企业绩效;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管理层权力”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它便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管理层权力的研究根源是Berle和Means在19世纪30年代中所观察到的“经理革命”,由此产生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济态势。尽管众多学者多年来对管理层权力研究作出了较大贡献,但管理层权力的经典定义还是Finkelstein在1992年所作出的概念界定,管理层权力被定义为个体行为者执行其自身意愿的能力。自Finkelstein提出了管理层权力的四个测量指标所有权权力、声誉权力、结构权力和专家权力之后,管理学领域与会计学领域的学者们便在此基础上,将管理层权力这一变量与企业绩效结合在一起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1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
Jensen和Mecking认为,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在于企业应建立一套对代理人进行有效激励与约束的机制。它既能激励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目标努力工作,又能约束代理人的行为,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降低代理成本,以实现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双方利益“帕累托最优”。作为所有者的委托人,其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作为代理人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其目标是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因此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冲突。由于委托人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将权力下放的委托人难以及时发现拥有经营权的代理人可能存在的利己行为,如权力“寻租”、公司利益侵占、甚至偷懒懈怠,股东权益和公司价值受到损害。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机制,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往往就会采取提高自身收益的行动,最终将影响到企业绩效的提高。
Bebchuk和Fried通过一系列系统性思考与分析,提出了管理层权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理们很少有节制,他们会利用对董事会和股东的权力,以及他们对收购的有效豁免权,将他们的总薪酬提高到可能从未达到的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薪酬与他们所管理的企业绩效相脱钩。Bebchuk和Fried认为,董事会成员更关心的是与CEO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不是维护他们所代表的股东的利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监督的成本问题,董事会和股东并不能充分有效地行使监督的权力,纵容了管理层权力进一步滋生出高层管理者的寻租行为,高管所作出的经营管理决策导致企业的利润锐减、经营收缩甚至失败的负面效果。
2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有关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层见叠出,学者们主要选取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董事会规模、管理层持股、股权制衡度等测量指标,或通过单维度指标,或采用合成指标进行研究管理层权力。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但纵观来看,国内外学者并未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部分学者认为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部分学者则认为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有学者认为管理层权力对企业绩效并无显著影响,或呈现u型关系。
2.1管理层权力负向影响企业绩效
关于管理层权力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的代表性学者及其成果如下。Yenmack利用1984-1991年的452家美国大型工业公司数据研究得到,董事会规模是负向影响公司价值的。Bebchuk和Fried研究发现,管理层会通过权力寻租的方式获取高额报酬,而这样的高额薪酬不会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反而会损害企业的绩效。Jensen和Murphy通过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不良的企业管理机制和运行环境会给企业带来代理问题,使得企业绩效下降。Adams等采用CEO所有权权力、CEO是否是创始人、CEO任期、CEO是否是董事会中唯一的内部人员和CEO的头衔集中度5个指标测量管理层权力,分别使用股票收益、ROA及托宾O衡量企业绩效,通过实证研究得到,CEO任期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Jayant R.Kale等选用2367家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意味着,管理层权力越大,越对企业绩效的提高不利。郭强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最直接的经济后果是企业的经营绩效下降甚至走向衰败。卢锐通过上市公司数据证明得出,非国有控股企业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管理层权力的增加使得企业绩效更差。冯根福和黄建山选取了51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得到,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和管理层持股比例均与公司成长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提出了上市公司应适当降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的规模应与公司发展相适应及实施合理的管理层持股比例计划等建议。管理者因手中的权力过大而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常有发生,谋取私利的渠道增多,利用自身优势,或进行“寻租”,或操纵企业盈余,或自定高额薪酬,制定出不利于企业绩效的经营决策。在缺乏外部监督时,高管人员利用管理层权力进行利益侵占并不一定会带来相应的企业绩效提高,也就是说,当高管拥有较大的权力时,他们是通过采取这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方式来提高报酬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没有好处。
2.2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然而也有学者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这部分学者认为管理层权力是有利于企业绩效提高的。Drakos和Bekiris采用2000-2004年雅典交易所的146家上市公司數据,实证发现,管理层所有权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使得总经理利用所拥有的权力,可以有效地做出决策,及时应对市场环境的各种变化,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成长发展。谭庆美和景孟颖采用CEO双重性、CEO持股、CEO向心性、CEO教育背景和CEO任期5个维度变量度量管理层权力,通过实证发现,管理层权力对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CEO持有股份、CEO薪酬在高管中的薪酬越高、教育背景越高、任期越长,企业绩效越好。这两位学者在2014年进一步实证得出,当不考虑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时,企业绩效与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具有较高教育背景和持有企业股权的管理层,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业绩。黄娟和张配配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企业绩效越好。 2.3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之间表现出u型关系或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王华和黄之骏实证得出,经营者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刘美玉等采用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股权制衡度和高管长期在位度量管理层权力,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与股权分散度高的公司,业绩波动更大,这类公司的风险程度也更高;高管长期在位的公司其公司业绩波动不明显。Hambrick和Fukutomi研究得到,平均而言,在CEO任期的初期,企业绩效是趋于增加的;在中期,企业绩效达到巅峰;在任期的晚期,CEO往往坚持过时的运作模式,企业绩效是降低的。李龙会和刘行通过中国企业样本数据,也得出了类似的研究结论。Kim和Lu研究发现,当外部治理较弱时,CEO所有权与企业绩效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但当外部治理较强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则不显著。
除了得到上述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外,还有学者将管理层权力作为调节变量,来研究薪酬差距、高管薪酬、高管人力资本激励、技术创新投入、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朱淼和翟会静研究认为,管理层权力在高管货币薪酬、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均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郭丽娜研究得出,管理层权力越高,越会促使高管利用职权攫取利益,产生更大的薪酬差距,在管理层权力的影响下,较大的薪酬差距并未使企业绩效变得更好。胡明霞实证得出,结构权力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企业绩效起负向调节作用,声誉权力在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专家权力和所有权权力对技术创新投入和企业绩效无调节作用。由此看到,管理层权力的各个单一维度分别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盛明泉和车鑫研究得到,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激励效果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较大的管理层权力会减弱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肖瑶和周蕾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会负向调节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孙俊成等以2006-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中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越大,企业绩效越好;在国有企业中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抑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与普通职工薪酬差距是由于管理层权力造成的。
3结束语
通過综述相关文献,本文发现,学者们根据各自研究需要选择管理层权力是作为解释变量还是调节变量的角色,依据研究问题选择采用管理层权力的单一维度或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因着不同的研究背景和不同的研究数据,得到了不相一致的研究结论。或许是由于管理层权力测量数据的易获得性,近年来国内学者在管理层权力这一领域中的研究增多。然而,既有文献主要注重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或企业成长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往往从企业的财务绩效或经济绩效方面研究企业绩效,没有涉及到社会绩效和生态环境绩效,即没有研究管理层权力对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的综合影响,没有涉及到管理层权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较全面的关系。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践行社会责任和生态保护的担当。因此,未来可以研究管理层权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95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