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院条件下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医疗统计数据是一个关键,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医疗统计数据的内容和质量影响,然后分析了数字化医院条件下医疗统计数据的特点,最后指出目前医疗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几点质量提升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医疗统计数据;质量;影响;提高措施
医疗统计数据是医院统计工作的生命,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一直都是统计部门的工作重点[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少医院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HIS,不仅加快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速度,也提高了医疗统计数据的要求。
一、医疗统计数据的内容和质量影响
(一)统计数据内容
医疗统计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患者数据,在住院登记过程中,记录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②入出转数据,在护士工作站,记载了患者的入院信息、出院信息、转科信息,以及床位属性。③电子病历,首先建立结构化病历和数据库,然后利用监控、打印、功能扩展等技术,将医疗信息集合在一起。电子病历不仅能展示患者的静态信息,还能实现功能扩展,开展相关服务。④诊疗数据,患者在门诊和住院期间,接受醫疗服务时,产生的诊断、治疗、处方、手术、检验、转归等数据,一般会呈现在病案首页。⑤护理数据,患者接受护理服务期间,产生的护理天数、护理等级、查房记录、特殊护理事项等。⑥影像学数据,以PACS系统的应用为例,可对患者的影像学数据进行记录和传输。⑦医学管理数据,患者在门诊、住院、接受医疗服务时产生的管理数据,例如手术费、床位费、器材使用费等。
(二)质量影响
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影响是:①将统计数据存储在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中,低质量数据具有潜在风险,可能导致专项研究结果偏性[2]。②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处于主导地位,一旦治疗、护理、医嘱不当,就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引起医患纠纷和矛盾,甚至出现医疗事故。③一定时期内的医疗工作,要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表现和评价,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会影响决策的合理性。
二、数字化医院条件下医疗统计数据的特点
(一)统一性和可靠性
以往统计工作,是以各个科室为落脚点,对数据进行记录、处理、归档,由于案例工作分散,责权不清,影响数据的统一性。数字化医院条件下,将各个部门和科室的医疗、服务、管理等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和网络传输,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结合医院的信息需求,对数据进行反馈,确保信息提取是同一个数据源,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二)可用性和适用性
数字化医院的典型特征,是数据的处理流程更加优化,能提高医院的运作效率,满足在线决策分析的需求。基于此,只有保证统计数据的可用性,才能开展在线提取分析工作。另外,随着医院快速发展,传统的医疗指标不再适用,要求部门科室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更好地满足不同分析需求[3]。基于此,统计数据必须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三)多级别数据共存
提高统计数据的适用性,要求分析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数据处理要求,同时尽量降低损失效率。实践证实,如果粒度过低,开展年度分析时,大部分精力会浪费在数据的提取、归纳、汇总上;如果粒度过高,每天进行分析,又会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多级别数据共存,才能满足统计数据的实用性需求。
(四)有权限实时共享
医院的运行管理工作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部门只有密切协作,才能提供最佳诊疗方案,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不同部门内产生的数据,应该及时输入系统,方便相关部门进行查询和获取,实现数据在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共享。但是,考虑到这些数据存在误修改、误删除的风险,共享必须建立在一定权限上。
(五)高效监控和反馈
在医院运营的各个阶段,都要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基于“垃圾进、垃圾出”的理论下,无用数据只会带来无用决策,提示医院必须重点关注。对于医院本身而言,针对统计数据的质量应该建立监控和反馈机制,从数据的产生开始,到数据的分析为止,全程保证数据质量。
三、目前医疗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失真
从医疗系统的整体发展来看,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是可靠的,但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中,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不真实的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医院管理层不重视,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低,尤其是基层填报人员经常更换,导致原始记录不全。②统计部门的执行力度不足,没有严格按照我国统计法的要求执行,导致虚假数据出现。③医院内统计部门的地位低,管理人员可能干预统计数据,或者监督控制不到位,导致数据失真。
(二)适用性差
医疗统计数据的适用性差,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统计指标缺失,或者随意更改统计指标,无法和整个体系完美衔接。②医疗统计的指标、方法、口径不统一,或者指标设置有歧义,统计人员使用指标时有困难,无法进行对比或滥用数据。③数据产生环节控制不到位,以患者信息为例,没有准确记录来源地,在数据分析时会影响深入性和准确性,没有发挥出统计信息的功能。
四、数字化医院条件下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措施
(一)依法进行统计
医疗统计工作有章可循,是提升数据质量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如果是重要的统计数据,应该制定完善的政策规定,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从而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另一方面,完善法制建设,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改进,杜绝虚报、伪造、篡改数据的行为,也不能擅自发放统计调查表。依法开展医疗统计工作,才能推动统计作业顺利实施,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规范统计方法
我国医疗统计工作中,不仅调查方法单一,而且指标设置不合理,制度和实际情况相脱节。对此,应该加快统计改革步伐,首先统计部门明确自身职责,了解统计工作的类型、范围,数据收集后,还要进行深入分析。其次完善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在医院发展的特定时间段内,这些指标应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尤其是统计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等,应有明确的界定[5]。最后对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反映出现象背后的特征;结合医院的发展情况,对统计调查方法进行创新,以减少医疗统计报表的数量,减轻统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优化统计指标
数字化医院条件下,必须对统计指标进行不断优化,分析医院统计工作的不足和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其一,确定统计指标时,应满足多元化、全面性的特点,保证统计工作落实和推进。其二,统计指标要有具体描述,不能存在歧义,以科室成本数据为例,要结合医院自身发展情况,参考国家或地区标准制度,能服务于后续的查询、考核等工作。其三,在医院发展的特殊阶段,应对统计指标进行调整,切实满足统计工作的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条件下,医疗统计数据增多,如何保证数据质量成为一个关键。分析可知,目前医疗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数据失真、适用性差、孤岛效应、人才缺乏。对此,应该依法进行统计,规范统计方法,优化统计指标,加强监控评估,并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医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刘洪云,曲巍,王秀霞,等.某三甲医院病案数字化浅析[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8 (1):169-170.
[2]陈彩贺.关于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的应用与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 (13):1831-1832.
[3]刘芳.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的应用与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 (12):249.
[4]谢若清.数字化医院统计工作理论模式与实践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 (9):317-318.
[5]俞斌,许健,邹丽萍,等.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 (7):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8341.htm